...出獄,曾寫100封信為自己「伸冤」:為什麼有人永遠都說自己沒有錯?

2020-12-18 健康界

相信很多小夥伴已經知道,電影《素媛》中兇手的原型、因侵害8歲女孩入獄12年的韓國罪犯趙鬥順,本周六已經正式出獄了。


素媛案之前我們也聊過很多次,性質極度惡劣。


2008年,50多歲的趙鬥順將8歲的女孩娜英(化名)強行拖到一座教堂的廁所間裡,用皮搋子吸,導致女孩的大小腸流出體外。


在暴打、虐待、強暴這個8歲女孩後,這個惡魔逃之夭夭。


身受重傷的娜英在很久之後才被人發現,送院後經確認,80%的生殖器官和肛門功能遭到永久性損害,終生都要攜帶一個尿袋,所有了解她慘痛經歷的人,都無不感到痛心和齒冷。


圖片來源:電影《素媛》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惡魔,才能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情?!


然而,最可怕的是,儘管當年趙鬥順很快就被抓拿歸案,但由於韓國相關法律較為寬鬆,趙鬥順以醉酒為由,成功獲得了輕判,只被判入獄12年。



前幾天,有媒體披露,雖然趙鬥順曾向記者說過自己為犯罪感到後悔,但實際上,在他入獄的這些年裡,他曾寫了超過100封請願書,說自己當時喝醉酒,因此不認為自己有罪,甚至要求和受害者見面。



更值得人們深思的是,像趙鬥順那樣死不認錯的人,在我們生活中似乎比比皆是。


大到違法亂紀,小到生活瑣事,總有一些人,出於各種各樣的動機,從不承認自己身上的過錯。


當然,並非人人都像趙鬥順那樣可怕,很多只是「煮熟的鴨子——只剩嘴硬」,但即使不可怕,也真的不怎麼討人喜歡。


前段時間,霸屏熱搜的詭辯大師郭敬明,因為亂發S卡,被其他導演和演員紛紛質疑。


但他沒有承認自己的過錯,更沒有收回S卡,而是選擇花式狡辯,將自己不合理的操作說成是對新人的鼓勵,以及「百花齊放」。



這種在外人看來有點無稽的合理化,對當事人來說,就如一層華麗的外衣,專門編織出來欺騙自己以及身邊的人,以維護其內心脆弱的自尊。


可以說,認錯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認錯會產生「自我否定感」,令人本能地產生消極和逃避的情緒,只有心理承受力強的人,才能更容易面對自己的錯誤。


那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強呢?


心理學表明,當人無法接受挫折時,就會儘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以減免焦慮的痛苦和維護自尊免受傷害,此種方法稱為「合理化」。


他們並不一定真的認為自己沒錯,只是不想承受承認錯誤帶來的心理壓力,既然承認錯誤不好受,那就乾脆不承認。


這種手段的確可以在短時間內維持自尊,令人產生滿足感,然而,長此以往,當身邊的人識穿套路或不想配合之後,只會給人帶來更深重的厭惡感。


而且,一旦使用相同「合理化」理由的人多了,「全天下人」的標準都會被拉低。




如果說將自身錯誤合理化是一種虛榮,那麼還有一種情況,不承認錯誤,完全是為了自救。


因為他們已經認定了,認錯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會遭到「懲罰」。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不小心犯錯了之後,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呵斥甚至懲罰,久而久之,特別害怕犯錯,顯得小心翼翼。


長期以往,自己犯錯之後都會想辦法掩飾過去,比如,考試成績不好,就冒充家長籤名。



看上去無傷大雅,但其實,這種習慣會令人產生一種不正確的對待錯誤的方式:一旦做錯事,腦海中就會天崩地裂,甚至不惜一切來掩蓋過錯


在寧夏,一名6歲的女童在玩耍的時候,從木架上意外跌落暈倒,當時和她一起玩的12歲親戚,因為害怕她醒來之後向家長投訴,乾脆用木板擊打女童的頭部,導致她傷重死亡。



儘管這是個極端案例,但「害怕犯錯受懲罰」在一個孩子心中能產生多大陰影,可見一斑。


在這種陰影之下,人直到成年,也無法學會直面錯誤


曾被譽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導師」的泰勒·沙哈爾博士曾說過:「害怕犯錯,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錯誤。」


不管是出於自尊,還是出於焦慮,當事人雖然不認錯,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起碼還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厚道的。


但還有一些人,性質要惡劣得多。


他們並非「嘴硬」,而是發自內心認為自己做得沒錯,比如上文提到的趙鬥順。這樣的人,才真的令人瑟瑟發抖。


將自己的一切錯誤都看作合理行為,永遠以自我為中心,普遍認為是嚴重缺乏同理心的表現。


同理心的缺失,少數是天生的,比如在反社會人格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經典案例,當事人從小就呈現出麻木無情的特質,也不會體會他人的痛苦,自然就不認為自己有任何錯誤。


漢尼拔的原型之一傑夫瑞·達莫,在童年就曾有過十分殘忍的虐待動物的行為。



但絕大多數的同理心缺失,都是後天形成的,比如童年時期父母的無底線溺愛或嚴酷虐待,導致邊界缺失,形成極端自利或自戀的人格。


相信很多人,都對幾年前的江歌案印象深刻。


江歌案的細節這裡不一一複述了,簡而言之,就是劉鑫和前男友陳世峰鬧矛盾,好心的閨蜜江歌讓劉鑫留宿在自己家,結果陳世峰找上門來的時候,劉鑫為了自保,將門鎖上,導致江歌無法進入屋內,最後被陳世峰殺害。



誰是誰非,不用多說,而最令人不滿的,是劉鑫事後的態度,不但多次試圖狡辯推脫責任,還對試圖找回公道的江歌母親進行人身攻擊,甚至揚言自己在江歌事件中沒做錯。


劉鑫對江歌母親隔空喊話的微博(節選)


劉鑫母親也說過「你女兒死是因為她命短」,母女倆的扭曲三觀一脈相承,我們看到的,就是極度自我中心的靈魂。


不認為自己錯,是因為在她們心目中,自己和他人是不對等的。


自己高人一等,他人就要靠邊站,為滿足自己的利益和欲望而犧牲他人,在正常人眼中是錯誤,在她們眼中是合理。


不知錯誤,比單純的不承認錯誤要可怕得多,這種人的內心是蒙昧的,喪失正常人對於道德邊界的認知,危害性更大,也更需要專業的介入治療。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儘可能小心遠離。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肯定有過不想承認錯誤的時刻。


但事實證明,逃避真的不能解決問題,只會令事情變得更糟糕。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做,才能改善情況呢?

很多錯誤本身不算嚴重,只是當事人患得患失:擔心被人知道會丟臉、擔心受到責罰、擔心影響親密關係、擔心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等等,仿佛犯了錯,人生就完了一大半。


如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的主人公高崎,工作一絲不苟,凡事盡善盡美,直到被生活壓力逼出了抑鬱症,甚至對家裡的寵物都產生愧疚。



因此,想要直面錯誤,就必須跳出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請記住,你也可以不那麼完美。


不要總想著「錯誤被人知道了怎麼辦」,而是「錯誤應該怎麼解決」,學會就事論事,拒絕過度解讀。


可以從日常小事中的失誤開始,允許自己犯錯,也嘗試去解決錯誤而不是逃避錯誤,幾次之後,就能增強解決問題的自信心,也能明白到,錯誤本就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有了這份安全感,人才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困難。


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有很多人,在發現身邊人(如伴侶、子女)死不認錯之後,會變得很煩躁,對伴侶就會說「你永遠都會找藉口的」,對子女更加粗暴,直接一頓棍棒教育,直到他們認錯為止。


但其實,這種方式屬於單純的發洩,只會起到反作用,對方不會反思自己,只會思考以後怎麼瞞得更好一點。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 3》中,鄧莎的教育方式,算是一個很好的借鑑。 


鄧莎的兒子大麟子是個有點怕事的小孩子,某一次,姥姥看到了浴缸中有個塑料玩具,大聲質問:「是誰放進去的?」


罪魁禍首大麟子不敢承認,弱弱答道:「是媽媽。」被甩鍋的媽媽一臉懵。



然而,鄧莎沒有當眾揭穿兒子,而是理解這種人之常情,耐心等到孩子更輕鬆的時候再加以引導,後來有一次,母子兩人又把家裡弄得一團糟,面對電話裡姥姥的質問,鄧莎首先提出解決方案,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回去我收拾。」


這次大麟子沒有上次那麼緊張,也意識到自己的不厚道,連忙主動承認:「是我搞的!是我自己搞的!」



總而言之,承認錯誤,並非一件天大的難事,但它需要我們有這個意識和決心,去循序漸進地改變。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承認錯誤,就是從失敗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最後,希望所有的小夥伴都能體會不斷糾錯、帶來的自我提高的滿足感,不要讓一張太硬的嘴,成為美好生活的阻礙哦。

相關焦點

  • 讓自己在未來與現在不期而遇:給未來寫封信
    電子信息化的社會裡,我們沉迷於刷微博、曬朋友圈、吃網絡上的信息快餐,我們放任時間在流失的流量中被消遣,我們把生活過得散漫且沒有記憶……很多時候我在想,其實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態度一些,把自己的生命過得更有溫度一些,比如說在這個被「智能化」包圍的時代裡,用最古老的方式——寫信
  • 有人證有筆錄,遼寧兄弟伸冤21年卡在哪了?
    2001年初,他倆以盜竊罪被判無期徒刑,2017年先後出獄。21年來,兄弟倆一直喊冤,說堅果是從蔡某濤那低價購得。巧的是,兄弟倆在監獄見到服刑的蔡某濤,對方曾承認有這事,後被經辦法官警告改口否認。但這條關鍵的冤案線索一直沒被真正對待,兄弟倆至今為伸冤奔走。
  • 為前夫伸冤27年,宋小女就落得個「表演型人格」?
    最近各種殺人案的新聞特別多,怎麼說呢,就經常讓我有一種兩眼一黑的感覺,每一條報導都像關閉了一盞燈,讓黑暗肆無忌憚的蔓延。但宋小女和前夫張玉環的事情是一線光,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心裡也一點點豁亮了。世間險阻,但總有人走出一條路,走出一種力量。
  • ...寫封信:十年後,你有可能收到一封穿越時空的來信,作者卻是自己
    或許每個人都曾想過,如果有一臺時光機我會去哪裡?有的人想回到古代利用現代知識走上人生巔峰,有的人想要去往未來看一看,看看數年後的我是什麼樣子,數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沒有辦法穿越時間,但我們能夠聯繫未來,我們不可以,但我們的文字可以。若我們給未來寫封信,當多年之後的我們收到,又將會是什麼心情。而使用「給未來寫封信」這個 APP ,說不定在未來的某天,你也可以收到十年前的你寫給自己的信。
  • 張玉環哥哥:我對宋小女沒成見,伸冤孩子學費新衣服等她都有操心
    他的哥哥張民強在這些年不斷地奔波,為監獄裡的張玉環寄出了不計其數的申訴信,終於換來了現在的結果。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張民強談到他為何要堅持給弟弟伸冤,「他說他沒有殺人,我相信他」,「如果我再不堅持,他也許就死了。」
  • 2019 # 給自己寫封信
    畢業那年,我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整日渾渾噩噩,父母說公務員好,我就考了公務員;姨媽說老師好,於是我就當了老師。他們說:穩定好啊。我問自己,這真的是需要的穩定嗎?  你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選錯了。  不是選錯——而是,穩定並不代表停滯。
  • 桔子水晶創始人吳海又寫了封信:地方總會錯中央意思
    6年前寫的一個建設中國國家品牌的提案,現在回頭看確實是中國最需要的東西,可惜又給浪費掉了:2014年一次開會碰到一個領導鬥膽給了他,於是沒有了下文,去年好像被雙規了… …總之吧,在企業做老大慣了,寫東西總是習慣假裝胸懷全局,總寫國家層面的東西,區裡寫這些確實意義不大,想了想這次政協會就不寫什麼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網上說出來,算是網上社情民意吧,如果說得對的話,我想他們一定能聽到
  • 全職高手:陶軒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蝴蝶藍親自為他伸冤
    陶軒是全職高手中嘉世戰隊的經理,也是將葉修逼走的罪魁禍首,因此很多人都陶軒的印象都十分的差。但是全職高手中沒有絕對的壞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陶軒的故事。
  • 貴州男子被控與情人殺妻滅兒,被判死刑後嶽母為其伸冤19年,案件將開庭重審
    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但是李玉前的家人甚至是其嶽母都不相信他會是這樣的人。所以一直在為其伸冤,後二審時。法院考慮到證據不足、動機不明確、有不在場證明,但是又在其家中搜到血跡及其情人孟瑞紅的指紋。在加上同夥孟瑞紅的口供稱其在殺害自己的妻兒後,指示對方分屍並投入煉鋼爐中焚屍。
  • 為什麼男人都不敢結婚?愛情本身並沒有錯,只是還沒有遇到對的人
    前兩天我發了一篇《為什麼男人越來越抗拒結婚》的文章收到了很多粉絲的私信,他們跟我分享了很多不敢結婚的想法。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男人都不敢結婚。關於這個問題,往大了說你還真的挺嚴肅的,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男人人生觀的問題。
  • 受害者父母為「兇手」伸冤19年,真正的兇手又在哪?
    被控殺人、並夥同情人分屍焚屍的李玉前,在24日的庭審中,深深自責自己因為沒有處理好感情關係而釀成大禍。但對於殺人指控,他堅決否認。發生婚外情,還與情人聯手殺妻滅子,屍體至今都沒找到,這樁駭人聽聞的案件,一度讓李玉前背上人倫喪盡的罵名。
  • 被關100多天後出獄,蘇軾寫首詩,看完內容,我要是皇帝還得關他
    有人說,是因為神宗愛才。當年看到李白詩時,他曾問過身邊的人:「我大宋可有能媲美的文人?」 對方答:蘇軾。神宗笑道:你說得不完全對,李白有蘇軾的才氣,但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 韓國《素媛》原型罪犯出獄 「惡魔回到人間」!
    圖片來源:韓國JTBC電視臺視頻截圖  「不經歷過是無從知道的,」娜英父親說。12年前發生的一切,給這一家人留下了永遠無法祛除的病根,「如果認為隨著時間流逝就會忘記,那你就錯了。」  好在,一切看似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現在的娜英,已經是一名大學生。她夢想成為醫生,去幫助更多人。
  • 被誣告的強姦犯一生:遲到的正義是永遠的缺憾
    為了能在自己思維最清晰的時候寫申訴信,他每天兩三點就起床,坐在書桌前字斟句酌。他總覺得寫得不夠,道不儘自己的冤屈。他的人生曾擁有無限可能,但從24歲那年起,便一直被困在了一件事裡:為自己伸冤。只要一天沒有澄清事實,就永遠有人相信「他做了」。
  • 有些人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錯
    可是,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碰到過這樣一種人,明明是他自己有做錯,卻找各種理由狡辯,還埋怨別人責怪別人,把錯推到別人身上,卻不承認自己的錯。唉!這樣的人真是不可思議。記得有句話說: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那麼到底是一葉障目,還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呢?
  • 「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出獄,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我很貪生怕死,但有些東西,拿我命去換都再所不惜!」還記得說這句話的於歡嗎?今年11月18日上午,「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減刑出獄,此前他曾因刺死辱母者被判無期徒刑,後改判有期徒刑5年。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同樣的,兒子本無害人之心,因其辱母才做出這樣的行為。於歡原本就是一個心地善良者,如果不是心疼母親,如果不是看到高利貸者威逼母親,於歡完全可以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快樂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但是,在孝心下,他做出了衝動的行為,觸犯了刑律。好在,正義永遠不會缺席!於歡獄中曾受到表揚獎勵6次,減刑服刑4年7個月4天。
  • 54年前,老師成了強姦犯;如今,受害女生作證:沒有的事
    ,他用52年時間不斷證明自己的清白,但伸冤之路道阻且長 1976年,汪康夫勞改出獄。感受到時代在轉好,他立即走上了為自己伸冤的道路。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伸冤之路道阻且長。有位女生說,當時我不知道寫什麼,有位老師就說:「我來教你,按照我說的來寫。」
  • 對不起,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了
    當時都把我嚇病了,發燒了兩天才漸漸好轉。可是父母依舊忙於上班沒有陪我,只有我自己要提醒自己吃藥。看著那個令我恐懼的布娃娃,我直接把它扔出窗外。父母回來時,罵我不知好歹,還打了我一頓,逼我認錯。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吧!害怕孤獨,趨利避害這也是錯嗎?
  • 韓國電影《素媛》,原型罪犯出獄,惡魔回到人間
    「不經歷過是無從知道的,」娜英父親說。12年前發生的一切,給這一家人留下了永遠無法祛除的病根,「如果認為隨著時間流逝就會忘記,那你就錯了。」「出獄後,我想跟妻子一起在家附近的山上賣咖啡。」 趙鬥淳曾和一同被關押在慶北北部第一監獄的獄友,談論自己的計劃。他將回到其住所所在地,安山市。當地居民表示,「最近人們一聚在一起,就會談論關於趙鬥淳的事情,不分男女老幼都在擔心,真希望趙鬥淳不要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