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誣告的強姦犯一生:遲到的正義是永遠的缺憾

2020-09-18 沐情說

汪康夫今年78歲了。


他花白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面容消瘦而眼神清亮;說起話來不急不躁,條理清晰。


他是一名退休教師,如今在家中以務農為生。


他曾教過村中的一大半人,卻極少與村裡人往來。


因為,他的身份是「強姦犯」


來源:鳳凰網


01


1959年,剛初中畢業的汪康夫被分配到了江西省蓮花縣琴水小學教語文。


這個愛好文學、講課生動有趣的小夥子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五年後,他擔任了四年級一班的班主任。


&34;


當時,年輕的他與學生們打成一片,課餘時常帶學生們去遊泳、上山砍竹子。


後來,這些事都成了他「性侵」的證據。

來源:瀟湘晨報


1966年5月16日,汪康夫正像往常一樣給學生們上課。


突然,社教組組長與幾個公安人員將他從課堂上帶走了。


這一帶走,他就沒能再回去。

不久,他就被指控涉嫌強姦2名、猥褻10名女學生。



沒有痕跡檢驗,沒有受害人口供,僅憑三份工作組撰寫的調查報告,


10年牢獄之災從天而降。


汪康夫拒不認罪,並向法院提起了上訴,但結果並沒有任何改變。


他的人生就此毀滅。


02


1976年,在十年勞改生活後,汪康夫出獄了。此時他已經34歲。


在最看重名譽的鄉村中,他毫無疑問已經身敗名裂,一無所有。


當年他教過的孩子們大都已成家立業,過上了普通而幸福的生活,而他還是孤身一人。



被釋放後,汪康夫第一時間向兩位被「強姦」的女學生寫信詢問,


結果,二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一人說:「接到你的來信,我感到非常奇怪,我以為你調去別地教書了。」


另一個說:「如果說你是強姦了我而受刑,這是冤枉,冤枉,大冤枉。」


「服完十年徒刑,被害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被害人」。



她們表示願意在重審時出庭作證。


汪康夫將信件交給法院請求查證,卻落得了「串通證人」的罪名。


多年後,當記者再次找到「受害」女生,詢問實情時,


除一人去世,一人未聯繫到外,其餘十人均否認曾被猥褻或強姦。



更有人透露,是其他老師以不讓畢業相要挾,逼12歲的她們按手印籤字。



回到1979年。


在老同學的幫助下,汪康夫在老家小學成為了一名代課老師。


在講臺上,他仍是一位受歡迎的好老師。


下了講臺,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再也不敢多跟同學們說一句話,特別是女同學。


「強姦犯」三個大字讓他抬不起頭來,


他「不敢外出,每次下地,都是用一頂大草帽遮住臉,也不敢和村民們說話。」


汪康夫與妻子

曾經的學生這樣描述汪康夫的狀態:


「在村裡面講句話,鄰居說,你想想你是什麼身份?人家一句話,你就不敢說了。」


03


1978年至今,42年間,汪康夫從未停止申訴。


為了能在自己思維最清晰的時候寫申訴信,他每天兩三點就起床,坐在書桌前字斟句酌。


兒女多次勸他,「你已經寫得很好了」,可他還是每日照舊如此。


他總覺得寫得不夠,道不儘自己的冤屈。



這裡改一個詞,那裡改一句話,也許就能打動別人,也許就能還自己清白。


他不願放過這種可能性。


汪康夫的女兒回憶,幼時曾多次半夜醒來,看到父親仍在桌前寫信,屋裡滿是嗆人的煙味。


寄出的無數封申訴信石沉大海,堆在桌角的材料已近半米高。


寄申訴信、複印材料、前往各地的路費,已經花了幾十萬元。


他沒能攢下任何積蓄。



因為這種案底,他無法成為民辦或公辦老師。在退休後,他沒有任何退休金。


他的兒女也因此受到牽連,只上了初中、職高便輟學;


只有最小的女兒上了大學,還是靠哥哥姐姐供養。


他當代課老師30塊的月薪與微薄的務農收入,根本無力供養孩子,也無法好好培養孩子。



1978年、1987年、1999年、2004年他曾四次申訴,都因證實材料不足等原因被駁回。


直到2016年,媒體曝光,才終於引起了關注。



可直到現在,汪康夫的身份依然是「強姦犯」。


2020年5月,江西省檢察院受理了申訴。


2020年7月,以調取不到案卷為由,審查中止。


04


今年8月26日,汪康夫接到了一通電話。


剛聽到那頭說「我是江西省檢察院」,他立馬就紅了眼眶。



他以為,這可能會是他等了42年的那通電話。


然而,對方說,負責調案卷的人在醫院住院,暫時仍無法拿到案卷。


汪康夫忍不住問了一句:「要等多久啊。」


對方說:「你不要老是在這邊一直催我們,這個時間不是我能夠決定的。」



聽到這句話,心裡像是被刺了一下。


汪康夫78歲了,他已經伸冤了整整42年。


有多少人能堅持42年?

不是身已死,就是心已絕。


許多當年辦案的公職人員都已經去世,


他也患上了心臟病,胃出血等多種疾病,常年吃藥,無法出遠門。


16年接受採訪時,他已經替自己和妻子買好了棺木。


他還等得起嗎?


他說:

「駁回申訴就繼續喊,

喊到快斷氣了就沒辦法了。

但是現在我還能說話的時候,

叫我不說,我做不到。」


提起案子,他的髮妻只是默默落淚:


「不知道上輩子害了誰,這輩子被人害成這樣。」


他給記者看了他開始申訴以來的日記。



"1984年8月7日,今日又到蓮花法院。


工作人員說,我的申訴已列為重點複查,已抽出專人做複查工作。


早餐後,在招待所餐廳遇到初中同學,他現已是縣教研室的教研員。


我向他談了自己的蒙冤之恨,他表示同情。


他們都春風得意,而我,恨,恨,恨。」


他的人生曾擁有無限可能,但從24歲那年起,便一直被困在了一件事裡:


為自己伸冤。


汪康夫與妻子在門口做飯 來源:鳳凰網


54年,從未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有罪,

而他卻耗費一輩子去證明自己無罪。

不禁想起《十二公民》裡的經典臺詞:

「你這萬分之一的錯誤,對一個當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只要一天沒有澄清事實,

就永遠有人相信「他做了」。


05


遲到十五分鐘就算曠課,

遲到的正義還算正義嗎?

這種遲到不單給了惡人作惡的機會,

更是會讓人痛不欲生。


大好年華永遠無法償還,人生不能重來。


在他人看來,

這或許只是一件陳年舊案,

但於汪康夫而言,

這是用盡一生都難以平復的冤屈。


他說,我活了78歲,卻只做了24年人。

「十年徒刑,罪不在我。

這就是我一生的總結。」


幾年前,有人曾問他是否想獲得國家賠償,

他說:「我只想體面清白地離開。我不想讓我的子孫,有一個強姦犯的祖先。」


我們不能只是旁觀、同情,

我們應該行動起來。

點亮在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

在這位老人還活著的時候,

讓世界還他一個清白。

相關焦點

  • 「遲到的正義」,還是不是正義?
    「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長久以來,在關於司法的網絡討論中,這都是一句出現頻率最高的話之一。在冤案、錯案或延後的審判終於到來的那一刻,人們拍手稱快。正義重新到來的時刻,無疑是令人振奮的。而這段時間,湖南16年前的「操場埋屍案」如今持續受到關注,被埋屍骸確為受害者鄧世平,犯罪嫌疑人杜少平將面臨審判,這讓「遲到的正義」再次成為一個話題。在為作案手段殘忍感到震驚之後,人們也為即將到來的正義感到欣慰。這些表述,象徵著人們對正義非常樸素的渴望和禮讚。「正義終於還是來了。」
  • 課後思考 | 何林波:​遲到的正義非正義
    多年以後,當真相水落石出時,所謂的「兇手」沉冤得雪,獲得正義的垂青。這時,不免會產生一個問題: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對於該問題,媒體和輿論存在這樣一種說法,「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這是一句源自西方的法諺,原文為「Justice delayed isjustice denied」,顯然中文翻譯曲解了其本意。
  • 對張玉環案,別急於替受害者說「遲到的正義」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案件可能找不到真兇,屬於兩個孩子及其家人的正義,也許永遠等不到了。正義如此爛尾,當年製造這起冤假錯案的人,罪不可赦。案件陷入僵局,真兇逍遙法外,違法辦案者未受懲罰,脫離受害者之痛奢談什麼「遲到的正義」,太輕飄了。
  • 正義何在?教正義的地方,盡成了包庇強姦犯的避難所
    >「浙大發布」的公眾號內信息截圖看此截圖後,可能很多讀者會去了解前因後果,也可以發現一些官方文章都對浙大表示其為「遲來的正義事實都擺在了眼前,對於受害人來說看到了法律對強姦犯的制裁,但卻沒有想到身為正義的代名詞,學校卻對強姦犯予以了包庇!!!浙大在2020年7月17日,針對努某某的這件事情給予留校察看處分,酌情從輕做了一個違紀處分。期限12個月,此時離努某某畢業僅有一個月不到!這個處分有何用?退一萬步來說,違紀處分啊?強姦是違紀?
  • 許可馨事件出現結果,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這些行為還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僅此就已經讓網友們無法平息怒火了,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總結:再次說明「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對於一個留學生,有著高等教育的留學生,如此作為不應該沒有受到處罰,辱國辱民的事不應該輕輕的就翻頁,這次終於許可馨事件要迎來結果,網友們接下來就靜候佳音,堅信,正義的聲音不會被掩蓋。本文純屬原創,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羅冠軍不是強姦犯,然後呢
    「為什麼你們不去罵強姦犯卻在這指責受害者」「這層指責女性受害者點開資料果然是男的,一群屌癌」「這麼喜歡和強姦犯共情?」「罵女性受害者的都是潛在強姦犯」不要指責受害者。但你們有沒有想過,萬一他不是強姦犯,他是被冤枉的呢?
  • 羅冠軍不是強姦犯,然後呢?
    「為什麼你們不去罵強姦犯卻在這指責受害者」「這層指責女性受害者點開資料果然是男的,一群屌癌」「這麼喜歡和強姦犯共情?」「罵女性受害者的都是潛在強姦犯」不要指責受害者。不要和強姦犯共情。這些說得都對,這些口號說的都有道理。
  • 「遲到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你認可這句話嗎,為什麼?
    「遲到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從觀眾的角度(也就是給正義下定義的大多數人角度)是不對的,因為對於觀眾而言,雖然正義的定義會發生變化——比如嶽飛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之爭——但是整的來說正義的判定是跟隨價值觀不斷傳承的。因此對於沒有變化的大多數人來說,「正義不會缺席」,但是什麼時候到就不一定了。
  • 浙大強姦犯努某某後續:浙大宣布開出努某某,處理程序合法合規
    從7月17日浙大公布強姦犯努某某留校察看處分,到7月31日最終對強姦犯努某某給予開除學籍處分,這一結果是令在座的網友滿意的結果,雖然正義遲到了,但是肯定不會缺席。努某某事件始末:2020年4月17日,2016級學生努某某被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判決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
  • 網友:正義永遠不會遲到
    網友:正義永遠不會遲到。2.和羅志祥視頻時,有誰注意屏幕裡熱巴的真實長相?網友瘋狂截圖,光看簡要就等不及了吧!話不多說,走,小編帶你們來閱讀文章嘍!看文章之前記得笑一笑哦,小編喜歡你們笑的樣子。一、52部「小璐萬人躺」視頻曝光是假的?
  • 浙大開除強姦犯學生,正義不會缺席!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 問答三則:遲到的正義、幼年經歷失憶、唯物論唯心論
    如果我在商務合作中被對方違約欺詐後,通過法律手段獲得對我物質及精神損失的充分賠償,並讓對方遭受相應的懲罰,那麼歷時意義上的正義便得到了實現;相反,如果法院徇私枉斷,令對方逍遙法外,則在既有的共時的不正義之外又新添了歷時的不正義。 從這個意義上說,總有那麼一部分正義是歷時性的,因而是「遲到」的。
  • 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有時候會問問我身邊的朋友,同學或者是老師: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他們大部分都會說,算吧,可能是一個打了對摺的正義,由於當時司法機制還不夠健全,監察還不夠全面,但是一件持續了二十七年的冤案能夠平反,這算得上正義。有人說,正義就像是一道考題,掛科了,就要補考,考試的過程中是不讓存在作弊的。
  • 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追責到底才是正義
    不少人已經開始歡呼「遲到的正義」;但遲到的正義,絕不是正義。從1993年10月27日被警方帶走,到2020年8月4日被無罪釋放,在長達9778天的牢獄生涯中,張玉環的妻子被迫改嫁,父親受屈而死,母親骨瘦如柴……張玉環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照顧妻兒,這樣的人倫悲劇怎麼能算正義?
  • 正義為什麼會遲到?
    有人說: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會遲到。但是對於那些無辜入獄甚至被枉殺的冤魂來說,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小說《狄公案》中的狄仁傑斷案,先將疑犯打一頓,再找證據。現實生活,冤案錯案中多有「刑訊逼供」的影子。「亡者歸來」,彰顯正義時,滕興善已經死了16年了。Deadline,截止日期。「限期破案」的說法並不少見,「軍令狀」之下,破案可調動一切資源,壓力之下必有動力。但是,「限期破案」真是百利無一害嗎?這是杭州蕭山的徐彩華夫婦。1995年,「的姐」徐彩華被劫殺。案件發生在「兩會」期間,相關領導的關注、媒體的聚焦,公安機關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壓力。蕭山隨後開展了2個半月的春季嚴打整治鬥爭。
  • 張志強拿到國賠,冤假錯案終將被撥亂反正,遲到的正義仍是正義
    前言:學法律的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遲到的正義非正義」。但正義始終是正義,它即使遲到,仍然能夠喚起人們對法律的信心。面對冤假錯案,我們是心痛的,尤其是我們熱愛的法律冤枉了清白的人,讓他們的青春在鐵窗中度過,年輕的生命在短短幾年被折磨的蒼老多病,家人因此遭受的非議等等,都讓人覺得社會不正義,法律不公平。但是,過去的錯誤不能再繼續苛責,重要的是從中借鑑到審判經驗。避免以往的錯誤,才能在今後的審判過程中儘量符合法律規定,遵守法律程序。
  • 遲到的正義能叫正義?「太慢」或者「太快」都不行
    圖源:《人民公僕趙智勇:堅守信仰、肩擔道義的執行人生》遲來的正義能叫正義?面對種種沉冤昭雪或是罪有應得,總會看到有人老調重彈,「正義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我們真的可以告訴他們遲到的正義也是正義嗎?儘管這種表述代表著人們對於正義最質樸的渴望,但這並不能代表遲到的正義真的等同於正義。那句法律格言想說的其實是:「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
  • 平反冤假錯案,遲到的正義是正義嗎?《因法之名》給答案
    然而鄒雄對於真相和正義的追求,也影響到了自己的女兒鄒桐,當她成為檢察官後,便開始了對這個案子真相的探求。趙冬苓:我和張豐毅是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央視播出的《霧都》,他本人很喜歡那部劇。能談一談對於「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正義一定會來」這句話的理解嗎?趙冬苓:這句話大家都認可,我也不可能不認可,但是我還是有保留的,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是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比方說許志逸的一生被毀掉了,包括他兒子的命運,他一家的命運都被改變了。對他們來說正義最終到來了,但是他們的命運已經被徹底改變了。
  • 對不起,這話沒翻譯錯:正義會遲到,但絕不缺席!
    這兩句英文對應的中文恰恰是「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 這兩句英文可不是文刀君杜撰的,雖無法考據起源,但可以肯定它們流傳已久,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說過,小布希主政時外媒就用過。 聯合國網站但是,人們相信,正義也許會晚到一會兒,但總有一天會來到。這與迷信「惡有惡報」是兩碼事,它寄託了人們對司法公正的期望,更是人們為實現司法公正不懈努力的精神動力。 這個道理中國人早就清楚。《醒世恆言》裡一個個故事濃縮成一句話就是「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
  • 54年前,老師成了強姦犯;如今,受害女生作證:沒有的事
    但在江西吉安市,有位名叫汪康夫的78歲老師,54年前被誣告為「強姦犯」,坐了10年牢後,把整個後半輩子都用在了「伸冤」上。事實上,這位老師真的被冤枉了。而因為一次誣告,又是怎麼毀了一個大好青年的一生?當深入走進汪老師的人生故事中後,所有這些疑問,便不答自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