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正義?
從漢字角度來說,「正義」就是正確的義理。
「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範疇。在儒家看來,義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依據,也是個人道德修身的價值取向,更是具有現實操作性的倫理道德約束。
簡單來說,「義」就是如何處理人與社會,與其他人關係的重要依據。
「仁」是儒家根本,指發自本心的仁愛。在「仁」的基礎上,按照「義」的規則行事,就能達到儒家所構想的理想社會狀態。
但是這一切的基礎是建立在孟子「性善論」上的。實際上在當時儒家就分支為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荀子帶出來的韓非子、李斯則直接倒向法家,認為用法治來管理人性本惡,用制度來加強人性仁義,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因為人性惡,當然就會有「不義」的事情發生。那麼相對的,有了「正義」一詞的產生。
我們該喜歡什麼,該學習什麼,該擯棄什麼,都要根據「正義」而定,換句話說,就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人生觀。
正義是正確三觀的代表。
正義會發生變化
那麼「正義」就是真正正確的道理嗎?
也不一定。三觀是會發生變化的,所以「正義」也不例外。
因為「義」是社會倫理關係的構成,所以「正義」只是一個群體內大多數人認為正確的道理——這個東西正不正義,不是某個人說了算,而是當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說了算。
如果你在這個群體中,你的認識和眼光與他們相同,那麼你的正義就和他們相符,如果你低於他們,或者超過了他們的層次,你的正義就只是你的,而不是他們的。
位置決定了想法,角度決定了是非。
郭巨埋兒是正義的嗎?為了贍養老娘就把兒子埋殺。在「百善孝為先」的時代,在當朝當權者,甚至大多數民眾心中,這樣的孝道感天動地,當然是「正義」,要不斷歌頌。
那麼,今天的你我怎麼看他這種行為呢?
道德取捨研究我們不去展開,但這怎麼都是一樁刑事案件,絕無「正義」可言。
所謂「正義」是會跟隨時代觀、社會觀、族群觀發生變化的。
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是非觀發生變化,是無法影響整個社會認識的。所以一個人的正義,如果與大多數人相悖,就不是正義。
對食人族來說,吃人是正義的,對恐怖分子來說,非對稱戰爭是正義的。對美國人來說,要自由不要口罩是正義的,對中國人來說,動用國家機器全力封堵疫情才是正義的。
時空是正義的載體
這個世界如此之大,大到即使號稱地球村的今天,正義的觀點也無法統一。
這個世界如此久遠,久到朝令夕改、改朝換代,也是正確的、符合時代觀的。
只生一個好?建議生二胎。這可是我們親身經歷的基本國策改變,可是幾十年間的風雲激蕩,老年化,勞動力缺乏,讓政策調整都是有法可依,有理可講的。
所以,遲來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
因為遲來這個事情,有可能遲來三五年,有可能遲來一個世紀。這滄海桑田之中,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如何變化,是沒有誰能真正把握的。
孔子死了兩千年,到今天一會兒被批鬥鞭屍,一會兒被捧上神壇,何來正義?遲來了正義,也遲來了謾罵,一個時代一個時代的輪替,誰能說今天的吹捧或者推倒就是正義的?
沒有人。
正義的概念只能由當世的群體給出。我們說「正義」,只能代表我們自己的看法,也只能代表我們現在的看法。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遲來的正義」必然不是今天的正義,雖然有可能是今天正義的延續,但是對於「遲來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這句話來說,就足以證明其正確性。
正義只是群體認識
嶽飛被殺之時,秦檜是「正義」。一段時間後一紙詔令,沉冤得雪,秦檜成為千古佞臣,嶽飛成為民族英雄,正義昭彰。
這於嶽飛、嶽雲有何意義?
但是對於紀念嶽飛的老百姓,對於廣大南宋官兵來說,這是不是正義呢?
當然是。
「正義不會缺席」這句話,依舊是對社會公約而言的。
嶽飛之死得到正確的對待,是符合了南宋民眾的認識,符合了當時大多數人(包括今天)的認識,才會被認為是「正義回歸」。
當袁崇煥被老百姓撕咬的時候,他心中的正義何在?
那些衝上去撕咬通敵之肉的老百姓,一個個充滿義憤,不正是正義的代表?
「遲到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從觀眾的角度(也就是給正義下定義的大多數人角度)是不對的,因為對於觀眾而言,雖然正義的定義會發生變化——比如嶽飛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之爭——但是整的來說正義的判定是跟隨價值觀不斷傳承的。
因此對於沒有變化的大多數人來說,「正義不會缺席」,但是什麼時候到就不一定了。
對於個體來說絕非正義
對於當事者來說,這種「遲到的正義」就沒有了意義。
即使今天很多沉冤得雪的釋放者獲得了國家賠償,得到了名聲恢復,但是他們失去的青春呢?曾經的妻離子散呢?這些原本他不該遭受的人間苦難呢?
這豈是賠償可以一言蔽之的!
對於當事者來說,「遲到的正義」再好,不如換他當時一個清白。對於嶽飛來說,功名千秋彪炳,也不如生龍活虎、躍馬黃龍。
有很多人認為嶽飛雖然死了,卻名留青史,這是值了——這就是典型的壁上觀想法。你讓這些人以死來換取一個未卜的揚名機會,他會不會願意?
如果嶽飛不死,收復半壁江山,戎馬一生,有子送終,就不配名留青史?
所謂「正義」只是大多數人的認識,也因此被我們定義為「公平」。
我們知道遊戲是最講究公平的,遊戲都是一局一局的。這一局裡,你輸了,到下一局,告訴你上一局其實你贏了,這有意義嗎?
有,但是不公平。
不公平自然這就不配叫作「正義」。
遲到的正義是給群體看的,加強群體對社會糾錯能力的信任。
對於當事人來說,遲到的正義絕非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