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鍾林,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肝膽外科主任。擅長肝移植,複雜肝膽胰腫瘤診治及其腹腔鏡微創根治。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治醫師。201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肝膽胰疾病的綜合診療,尤其是肝膽胰疾病的微創治療。
導語
膽囊結石是最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發病率近20年來明顯上升。我國成年人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接近10%,佔良性膽囊疾病的74%。筆者(于洋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 主治醫師)以臨床工作中患者的常見問題為例,結合自身診療經驗,進行匯總回答,帶您認識膽囊結石。
1. Q:膽囊結石的病因與危險因素?
A:膽囊結石成因非常複雜,一般認為與膽固醇-磷脂-膽鹽微膠粒與膽固醇-磷脂微泡動態平衡打破,膽固醇的成核異常,膽囊收縮功能異常等多因素相關。膽囊結石的高危因素可總結為5F,即女性(Female)、大於40歲(Forty)、多產(Fertile)、肥胖(Fat)、家族史(Family)。
2. Q:膽囊結石能否不做手術,用非手術方法治癒?
A:排石膽酸類藥物(如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是國內外公認的溶石的藥物,對膽固醇類結石效果較明顯。然而,此類藥物通常療程長達6~24月,患者往往依從性較差,且長期服用有可能導致肝功能損害。因此溶石藥物治療的目的是預防膽道結石復發,對已形成的結石效果不佳。
3.Q:B超提示膽囊結石,但無臨床表現,需要做膽囊切除嗎?
A: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膽囊切除手術通常難以被患者接受。然而,由於:
①膽囊結石可顯著增加膽囊癌變機率;
②大多數患者5-10年後會轉化為有症狀膽囊結石,在此過程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
因此,部分無痛性膽囊結石同樣存在手術指徵,即:
1)膽囊結石大於2cm;2)合併需要開腹的手術;3)膽囊結石合併膽囊息肉;4)膽囊壁增厚;5)膽囊壁鈣化或者陶瓷膽囊;6)兒童膽囊結石;7)合併糖尿病或有心肺功能障礙;8)邊遠或者交通不發達地區、野外工作人員;9)年齡在>50歲,病程>5年,尤其女性患者;10)泥沙樣結石或多發小結石;11)膽囊萎縮,充滿型結石。
4.Q:膽囊切除手術怎麼做?
A: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療效果確切,且具有住院時間短、痛苦小、康復快、瘢痕不明顯等優點。常規麻醉消毒鋪巾後,術者以氣腹針(外徑約2mm)穿刺入腹,注入2-2.5 L CO2氣體,待腹腔壓力維持在12-14 mmHg後,予腹腔穿刺套管(Trocar)建立3-4個通路(5mm-10mm),置如入手術器械,解剖膽囊三角,夾閉並離斷膽囊管及膽囊動脈,然後沿膽囊床剝離包括結石在內的整個膽囊,並沿穿刺孔取出,縫合傷口。手術中位時間約55分鐘,術後48小時內即可出院。
膽囊切除術手術範圍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近年來興起的手術技術。該技術是在傳統多孔LC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減少創傷、提高美容效果而出現的新術式,具有「無疤痕」的美容優勢。TUSPLC手術切除範圍與傳統膽囊切除術相同,但因手術切口在肚臍處,可以被肚臍眼的褶皺所掩蓋,從而達到視覺上的無瘢痕效果,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另外,在實現微創理念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切口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還能減輕患者術後的疼痛感,減少術中、術後麻醉鎮痛藥物的用量,促進患者術後早期下地活動,是目前國際上較為前沿的微創技術。本中心經過多年病例累積,年開展TUSPLC近千例,手術技術日臻成熟,手術時間和術後併發症發生率與傳統LC無顯著差異。再結合先進的外科術後快速康復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護理策略,術後出院時間與傳統LC患者相當。
5.Q:如果必須手術,可以「保膽取石」嗎?
A:誠然,外科醫生當然會努力避免切除健康而且有功能的器官,但目前「保膽取石」尚無公認的適應症,也未列入膽囊結石治療的診療指南和常規。現有文獻報導,膽囊取石術後復發率最高可達20%~40%,在膽囊切開取石後,留下一個喪失功能的疤痕膽囊,而且很可能再生結石並發炎,不得不接受二次手術來切除病變膽囊。很多時候,膽囊結石存在意味著膽囊功能已經出現了問題,取石之後致病「溫床」還在,膽囊壁的切口往往正是復發膽囊結石的主要部位,這麼高的復發率意味著這種所謂技術是不成熟或者說不值得推廣的。
當然,保膽取石也並非絕對不可行,筆者認為符合以下條件患者可以考慮保膽:①年齡較輕,無症狀的靜止型膽囊結石;②膽囊具備有良好的收縮功能;③B超檢查膽囊膽汁內透聲良好、膽囊黏膜光滑、膽囊壁厚<2 mm;④結石為單發或多發但未嵌頓;⑤不伴有膽囊息肉或膽囊腺肌症。目前看來,絕大部分膽囊結石患者都不符合保膽取石的條件。
6.Q:膽囊切除後,我「沒膽了」怎麼辦?
A:部分患者對LC存在恐懼感,認為膽囊切除後「沒膽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膽囊只是肝外膽道系統的一部分,除膽囊外,還有膽囊管、肝總管以及膽總管。膽囊的作用僅為儲存及濃縮膽汁,並無分泌膽汁的作用,而真正起分泌膽汁作用的器官是肝臟,並經由膽道系統排入十二指腸起乳化作用,以利於脂肪的消化。因此,LC術後「膽」的結構與功能均會得到保留。LC術後早期,部分患者由於膽汁濃縮功能不佳,導致高脂飲食後出現脂肪瀉。隨著時間推移,膽總管會逐漸代償性擴張,代替膽囊的儲存與濃縮膽汁作用,脂肪乳化功能逐步恢復,故而LC術後半年腸道消化功能恢復正常,患者不再會出現脂肪瀉。
7.Q:膽囊切除期間,如何安排飲食?
A:LC術前無特殊飲食要求。手術當日凌晨起禁食禁水,術後清醒後可少量飲水,術後6小時即可進食流質(如米湯、藕粉等),術後第一天可進食半流質(如小米粥、麵條等)。術後第二日可正常飲食了。膽總管結構與功能代償需要時間,因此術後1-2月仍需要清淡飲食,少油膩、忌辛辣,以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並降低肝外膽道結石復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