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的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需要及時就醫

2020-12-19 武漢交通廣播

肚臍上打一個1.5釐米小孔,從裡面將膽囊取出,切口被肚臍褶皺掩蓋,幾乎看不到疤痕。近日,54歲的吳女士在武漢市第一醫院接受了喉罩麻醉下的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麻醉醒後10分鐘,她就能下地行走。

今天做客FM89.6武漢交通廣播《健康武漢》節目的嘉賓來自武漢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夏振雄主任,和您一起關注:保膽取石和單孔腹腔鏡微創膽囊手術?

《健康武漢》專家團

夏振雄

副主任醫師 碩士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普通外科專業 現為武漢市普通外科質量控 制中心專家組成員,從事肝膽微創專業近 20 年,完成各類膽囊手術 8000 餘例,擅長膽 囊保膽取石、腹腔鏡單孔膽囊切除微創手術、 以及各類常規膽囊、膽管手術。

Q&A

這位54歲的吳女士,她的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5年前,吳女士體檢查出膽囊息肉伴慢性膽囊炎,因懼怕手術,一直保守治療。儘管飲食特別注意,但每年還是會發作2-3次。不久前複查,息肉迅速增大。6月26日,擔心癌變的吳女士找到武漢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我們評估病情後,建議吳女士嘗試目前最新麻醉方式和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聽說不留疤,她欣然同意。

常規腹腔鏡手術要在肚子上打3-4個孔,現在打1個孔就能完成嗎?

肚臍周圍神經不敏感,痛覺會減弱許多,它特有的天然褶皺縫合後不易形成疤痕,手術更美觀。以往全麻手術要氣管插管,喉罩根據喉頭結構設計不需插管,損傷小,麻醉藥量減少,術後清醒也更快。這兩種新術式結合在一起,病人術中術後舒適度明顯提高,恢復也更快。不過,所有器械都經過單一小孔進入,操作空間狹小,對手術醫生的技術和熟練程度要求更高。

什麼情況下的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是可以觀察的?什麼情況下需要及時就醫?

2釐米以下的靜止型膽囊結石可以先觀察,但只要發作頻繁或者誘發胰腺炎、膽管炎等嚴重併發症,建議儘早手術治療或者切除。一旦結石掉入膽總管,可能引起梗阻性黃疸、化膿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導致寒戰、感染性休克,嚴重時危及生命。另外,膽囊黏膜反覆受到結石刺激,也有癌變可能。所以定期複診非常重要。

膽囊息肉是體檢時很常見的疾病,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需要手術切除。膽囊息肉直徑大於1cm;息肉基底部寬廣;單發的息肉大於0.8cm;膽囊息肉合併結石。這樣的息肉我們是建議行手術治療的。

膽囊結石是怎麼形成的?

膽囊結石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與我們每位患者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自身特徵等因素習習相關,不是由某一種因數導致的結果,比如長期飲用高礦物質含量的水,長期不吃早飯或不按時進餐,食用高脂食物或不潔食物,膽道感染等等;還有女性(Female)、肥胖(Fat)、妊娠(Fertile)、四十歲(Forty)以上、家族史(Family)這些因數,也有人把這些稱為5F徵。膽道結石的人群平均發病率為13%,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2—3倍。

因此預防膽道結石的良方是難找的,我們能做的是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環境,並做好定期健康體檢。

膽結石偏愛哪些人群?

飲食條件比較好、肉食量高、血脂高、不運動、肥胖的病人是膽囊結石好發的人群。同時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三餐要定時,切忌飢一餐飽一餐。

一旦長了膽結石,我們能和它「和平共處」嗎?

可以,並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都需要手術治療,對於體檢時發現的靜止期結石,可以定期(半年或者一年)複查,結石的數量或者大小沒有太大的變化、患者自身也沒有任何症狀,這樣的膽囊結石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

膽囊切除後身體有哪些變化?是否會影響生活質量?

膽囊切除以後有少數病人有輕微腹瀉的症狀,可以通過自行調節飲食的方式進行調整,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大的反應,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膽結石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這個需要分術前或者術後兩種情況來說。術前發作頻繁,就肯定需要嚴格的控制油脂的攝入:包括雞蛋、排骨湯、燒肉、燒麥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一定要禁止,如果進食了以上食物,會導致膽囊劇烈收縮,甚至導致結石崁頓在膽囊頸部,造成膽絞痛,疼痛非常劇烈,或者結石被擠入膽總管,導致膽管炎等嚴重併發症。所以,膽囊結石患者術前嚴格控制飲食很重要。

膽囊切除術後第一天早上就可以進水或米湯,中午進食稀飯+榨菜末,晚上吃麵條+青菜,在排氣前不要一次進食過多,少吃多餐,不要喝甜的飲料,以免腹脹。排氣後即可逐漸達到正常的飲食量了。排氣後應該吃點魚肉、吃純瘦肉,先少後多,可以將雞蛋蒸著吃,試著喝幾口脫脂奶粉,如果沒有腹痛或腹瀉等不適,就可逐漸加量,如果有以上不適感,要停止幾天高脂食物,待症狀改善後再試吃,逐漸讓自己建立起代償功能。

應該說明的是豬油必須禁止,高脂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

膽囊切除術後2個月內,需要相對控制飲食,大油的食物不要吃,可以進食瘦肉、雞肉、滷牛肉、煮的魚類等蛋白含量高而油脂含量低的食物,待膽管自行完成適應期稍微擴展後,便可以慢慢恢復正常飲食。

推薦高纖維、高鈣飲食

推薦水果與蔬菜

推薦植物油和維生素C

推薦多不飽和單不飽和脂肪,尤其是堅果類食物

推薦咖啡

推薦常規補充維生素C增量劑

避免全素食

避免高卡路裡飲食,包括過量肉類攝入

避免酒精攝入

膽結石如何預防?

從目前情況來看,膽囊結石沒有很好的辦法可以提前預防,更重要的是發現膽囊結石後的觀察、隨診、以及正確的治療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飲食習慣、正確的應對疾病方式,才是科學客觀的生活態度。

責編|主播睿捷

通訊員|嚴睿

相關焦點

  • 膽囊健康日: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發作,一切了之?
    周家華主任說,膽囊是右上腹腔的一個囊性器官,位於肝臟下方,具有儲存一部分膽汁的作用。膽囊是一個很容易長結石的器官,而膽囊結石是導致膽囊炎的常見原因。若是多發性膽囊結石,病人會反覆發作,這種情況建議切除膽囊;若是大小小於一釐米的單個膽囊結石,且膽囊功能正常,則無需切除膽囊。在臨床上,經常碰到患者為是否切除膽囊很焦慮。
  • 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是怎麼引起的?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
    膽囊屬於我們重要的免疫器官以及消化器官,同時它也能調節肝內外膽管裡面的壓力。但是生活中的壞習慣會對膽囊帶來傷害,從而誘發膽囊息肉或者膽囊結石等。
  • 膽囊息肉最佳治療方法?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會不會癌變,看這篇就...
    ,進一步侵犯黏膜間隙,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並在間質層和息肉內大量聚集,從而促進膽囊固醇樣息肉的生長。 三、膽囊息肉:膽囊息肉雖然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與膽囊結石的發生密切相關,在膽囊息肉患者中也很常見,但膽囊息肉常伴有膽囊結石,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膽囊炎所致膽汁合成和分泌障礙有關。 四、不規律飲食及作息:節食、因挑食而缺乏維他命 C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膽囊內膽汁無法及時有效排空,反覆濃縮易形成膽囊息肉。
  • 膽囊為何會長出小小的息肉?
    1、膽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學者認為膽囊息肉的大小與其良惡性有關,直徑小於1釐米的膽囊息肉,一被發現絕大部分為良性病變。直徑大於1釐米的膽囊息肉,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3、膽囊息肉的惡性病變傾向發生在年齡大,單發大的膽囊息肉4、合併有膽囊結石膽囊癌和膽囊結石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部分膽囊癌患者同時合併有膽囊結石。膽囊結石的長期仍刺激可以使膽囊肉增加癌變風險。
  • 9月1日是「膽囊健康日」 膽囊結石好發F4人群,您知道?
    周家華主任說,膽囊是右上腹腔的一個囊性器官,位於肝臟下方,具有儲存一部分膽汁的作用。膽囊是一個很容易長結石的器官,而膽囊結石是導致膽囊炎的常見原因。若是多發性膽囊結石,病人會反覆發作,這種情況建議切除膽囊;若是大小小於一釐米的單個膽囊結石,且膽囊功能正常,則無需切除膽囊。在臨床上,經常碰到患者為是否切除膽囊很焦慮。
  • 膽囊不切會怎樣?沉默的殺手: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
    門診來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女性,捂著肚子進了我的診室,一進來就對我說,「醫生,我膽囊結石發作了」。這位患者頭一晚就開始肚子痛了,自己想當然,不就是膽囊結石發作了嗎?自服消炎利膽片,忍了一晚上,也沒見好轉。才大清早跑來醫院了。患者最開始是10年前就診斷有膽囊結石,這十年間,反反覆覆疼痛,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摘除膽囊。
  • 膽囊息肉要如何治療?一文告知你如何取捨,或對你有幫助
    膽汁是由肝臟分泌出的物質,其主要負責消化和吸收脂肪類成分,但是膽汁並不會直接隨著肝臟流入腸道內,而是隨著膽管進入膽囊之內,開始濃縮和儲存的工作,當腸道需要膽汁時再由膽囊將其釋放,所以膽囊僅僅是儲存膽汁的場所而已。近些年關於膽囊的疾病也很常見,包括了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等。
  • 引起膽囊息肉的原因及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凸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它的病因較複雜,中醫認為膽囊息肉的發病,因於情志失調、飲食所傷、勞逸過度、感覺外邪等所致。患者可用息福欣,控制息肉發展,消除不適症狀、抑制息肉,逐漸萎縮、使其消弭、再強肌體,最後避免復發。
  • 膽囊息肉有什麼危險?這樣飲食或可縮小膽囊息肉消除膽囊息肉 - 心...
    至於什麼原因導致了膽囊息肉,目前並不是很明確,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尤其是肥胖、吸菸、高脂血症、高胰島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膽道的解剖異常,是膽囊息肉的好發因素。也就是高脂血症,膽固醇代謝異常是膽囊息肉形成的一個因素。
  • 膽囊結石會導致膽囊癌?切除膽囊會導致大腸癌?應該如何選擇?
    膽囊結石會導致膽囊癌?切除膽囊會導致大腸癌?應該如何選擇? 我的膽囊好好的,為什麼要切掉!很多人都有膽囊結石或者膽囊炎,膽囊結石或者膽囊炎,就可能會出現腹痛,噁心,反酸,發熱等症狀。如果你有不舒服,去醫院看病,外科醫生會冷冰冰的告訴你,你的膽囊要切除。
  • 膽囊切除心慌慌,真的要切嗎?什麼情況下要切
    當膽囊接收到需要消化食物的信號之後,就會擠出膽汁流入腸道內。有膽囊在,膽汁就能完美的發揮作用!但是,當膽囊出現某些疾病後,在必要情況下就需進行摘除手術。這其中以腺瘤性息肉的癌變可能為最大,特別是單發狀態的息肉、直徑大於1釐米以上,且患者年齡大於50歲時,為了避免後期癌變,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膽囊摘除術。
  • 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主要看一個指標,超過了就應該儘早手術
    腫瘤性息肉最常見的是腺瘤,還有平滑肌瘤或者脂肪瘤,比較罕見。非腫瘤性的息肉,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其次是炎性息肉和膽囊腺肌瘤病,也叫膽囊腺肌症。膽囊息肉有什麼不舒服?怎麼診斷?大部分膽囊息肉沒有任何不適,是通過體檢發現的,其中彩超檢查是最重要的手段,彩超可以清楚的顯示息肉的部位,數目和大小。CT對於小的膽囊息肉診斷價值不高,但是有助於鑑別膽囊癌和膽囊息肉。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現右上腹的疼痛,還可以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如果膽囊息肉合併有膽囊結石,可以出現腹痛、腹脹、發燒、黃疸等症狀。
  • 不切膽囊也能去除結石和息肉
    商報訊 (記者 馮雙 通訊員 應曉燕) 膽囊結石是高發病,據統計,我國成年人的膽囊結石發病率高達10%。 對於這種普通的外科常見病,大多以「膽囊切除術」為主要治療手段,但膽囊是人體的重要消化器官,切除後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於是,很多患者會選擇與結石共存,即便反覆地發炎、疼痛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也不要做「無膽之人」。
  • 得了膽囊息肉,要不要切除?息肉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癌變?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膽囊息肉。一般來說,很多人膽囊裡長了息肉都是在體檢時發現的,有少部分人可能會出現右上腹疼痛、噁心、食慾下降等不適,極個別人會出現膽道出血的情況,或者其他並發問題。膽囊息肉有不同的類型,主要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體檢時發現的一般都是後者,非腫瘤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症等。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相關文獻表明,國內外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發病率存在差異,國外膽囊息肉樣病變發病率為3%~6%,國內報導的膽囊息肉樣病變發病率為4.5%~8.6%,但總體發病率呈增長趨勢。大規模流行病學報告人群膽囊息肉樣病變發病率多在5%左右,且男性居多,主要發病年齡為30~40歲。在針對我國人群的調查中,膽囊息肉樣病變佔膽囊疾病的5%~8%,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 膽囊息肉的剋星,不手術祛除息肉免復發!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稱為「膽囊息肉」。人們在發現它時多採用先觀察再手術切除膽囊,或對癌變率極高的膽囊息肉進行切膽治療。但這類治療方法,手術後遺症很多患者不願承擔。那麼,你知道不手術消除膽囊息肉免復發的剋星是什麼嗎?
  • 用這種方法治膽囊結石,女子不僅膽囊沒了、還差點引發性命危機
    長沙的劉女士自去年發現膽囊結石後,不願手術的她便一直服藥保守治療,可結石掉入膽總管卻發生梗阻。近日,因反覆噁心嘔吐,她趕到長沙京石結石醫院就醫。然而,此時膽囊已失去功能,只能切除。2019年6月再次出現腹痛,劉女士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患有膽囊結石,開了些藥便回家了。「吃藥後就感覺沒那麼痛了。大概吃了一個月吧,去年7月去複查的,發現結石掉到了膽總管裡,但我又不想手術,所以又繼續回家吃藥,陸陸續續吃了差不多一年的藥。」劉女士回憶到。
  • 膽囊息肉不可怕
    對於一個剛查出有膽囊息肉的人,聽到這些、查到這些、看到這些,能不害怕嗎?  以上所說就完全不對嗎?當然不是,膽囊息肉的相關知識中確實包含有這些,可我們不能一葉障目。其實,膽囊息肉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症狀,而能癌變的息肉並不太多,如果不會癌變,它應該算不上是什麼疾病。  膽囊息肉要手術嗎?  什麼樣的膽囊息肉要手術呢?膽囊息肉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它癌變了再做手術呢?
  • 膽囊息肉,其實不可怕
    □記者 劉坤    不少人做B超發現有膽囊息肉,有時候B超室醫生也寫作:「膽囊內有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大多數沒有症狀,85%是通過例行體檢才發現的。據國內健康查體統計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膽囊息肉檢出率。也就是說在身體檢查中有5%的人有可能會查出膽囊息肉。
  • 膽囊結石膽囊炎不及時手術的後果,拖病拖出大問題!
    在臨床工作中,單純膽囊結石患者,結石小數量少,膽囊壁薄光滑,身體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話,是可以不手術繼續觀察的,但如果膽結石經常出現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手術。但很多人往往抱有僥倖心理,雖然膽囊結石併發症不一定發生,但一旦發生,就得不償失,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