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鎮江市京口區正東路街道京口路社區便民服務中心,4樓天台有一片「愛心菜園」,10多塊七八平方米的菜地裡,長滿蘿蔔、大蒜、菠菜等各類蔬菜。正在採收香菜的蔣真芳告訴記者,每塊菜地都由社區受助者認領,收穫的蔬菜全部送給社區貧困戶。
「這樣的感恩行動每天都在社區上演。」京口路社區黨委書記孟家園介紹,蔣真芳的兒子、媳婦離異後雙雙離家,留下她和孫子。為回報社區資助孫子上幼兒園,蔣真芳認領了這塊菜地。
普通居民踴躍參與美好社區建設的動力源泉哪裡來?「紅色黨建深耕民生,就是社區美好家園建設的『密鑰』。」孟家園說。
京口路社區包括農民拆遷安置小區、城中村、新開發小區,各佔1/3,新市民多、老年人多、基礎設施與文化設施欠帳多,居民需求複雜。作為社區老書記,孟家園早在2008年,就創建社區民生「銀行」,由社區拿出10%的資產收益,對失地農民和貧困群體開展助老、助困、助殘、助醫、助軍、助學「六助」行動,2017年擴展建設食品、道德、藝術三大「銀行」,今年增加健康與時間兩大「銀行」,發展到六大「銀行」,專解民生之困。
社區黨委一直堅持各級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頭,常年開展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三進」工作,通過聽民意、聽困難、聽需求,了解民生訴求。收集上來的社情民意,全部列入《基層黨支部書記抓主題教育責任清單》,發揮黨委書記、支部書記 「紅色領頭雁」作用,通過說事、理事、議事、辦事、評事、督事「六事」工作法,根據具體情況啟動相應的「銀行」救助。居民閻兆萍重病,丈夫痴呆,兒子上高中,一家人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孟家園了解情況後,通過食品銀行,選擇「臻品會」每周一至周五天天送一次供閻兆萍全家食用的盒飯,選擇「菜果果」每周送一次蔬菜水果。如今,食品銀行為社區50餘戶困難家庭解決溫飽之憂。
頭雁指引方向,黨員一步不落。社區每名黨員在社區「道德銀行」心願牆上爭領微心願解決居民難題。截至目前,心願牆上56個微心願中,已有36個得到圓滿解決,插上了小紅旗。
恆泰新村是一個拆遷安置小區,物業公司撤走後,小區整整失管5年,垃圾遍地,車輛經常被盜,每個樓道的頂層天窗蓋板破損,只要一下雨,樓道就變成水道,上下樓十分危險。今年初,恆泰新村10棟樓道長、68歲的老黨員左茂榮找到專業隊伍維修,對方開價每個樓道維修需要4500元,錢從哪裡來?左茂榮帶領兩名居民跑到建材市場一問,店家都說「用地磚更簡便管用,1個天窗45元就能解決大問題。」這個方案得到居民一致贊成,大家主動交錢,樓道過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有的問題聽起來很複雜很難,但其實只要有了責任主體,解決起來並不太費事。」左茂榮介紹,目前恆泰小區居民反映的問題,基本上都有黨員認領:小區安裝10多個監控探頭,車輛盜竊現象基本消除;出租5間門面房,租金用於傳達室的裝修出新並聘請1名門衛;協調、聯繫住建部門,啟動房屋維修基金,維修好兩個單元的防盜門;對綠化進行全方位管護。「感謝小區的黨員,他們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我們現在住得既放心、又舒心。」居民馬香梅逢人便誇。
「與六大『銀行』相對應的是六大中心。」孟家園介紹,黨群服務中心為黨員群眾提供全方位一條龍服務;居民生活服務中心方便各類居民休閒娛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引進孵化12家社會組織;城市鄉愁憶享中心兼有農耕文化和「愛心田園」;老人日間照料中心、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圍繞關愛老人、居民健康,提供更精準有效的優質服務。其中「道德銀行」有一項「5換1」的制度,即社會組織或社區居民在社區每活動5小時,便為社區或居民提供1小時公益服務。
「我們組建一個俄羅斯薩克斯管弦樂隊,由於聲音比較大,練習時到處打『遊擊』,隊員們很苦惱。」鎮江市運河之聲薩克斯管樂藝術團團長霍冠華介紹,樂隊去年以「5換1」制度入駐社區,每周二次在社區活動,其他時間就到郊外,基本上解決了排練場地問題。
近年來,社區黨委先後獲得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和諧示範社區、省文明社區等榮譽。京口路社區成為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樣板社區」。
記者 董超標
通訊員 梅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