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報首位「社區發言人」 是個「大家庭」

2020-12-14 搜狐網

  昨天,戎家社區居幹徐堅發立刻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昨天,東勝街道戎家社區的居幹徐堅發,看了金報徵集「社區發言人」的報導後,馬上打來了電話,為戎家社區這個社區大家庭報名加入我們的「社區發言人」。在得知戎家社區成為金報的第一個「社區發言人」之後,徐堅發馬上履行起了社區發言人的職責,為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他們社區裡的一件感人事。

  女兒剛找到臨時工作,她便退了保 她把低保金讓給了更困難的人

  講述人———戎家社區的居幹徐堅發

  「社區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別忘了我啊!」前天,戎家社區的一位居民打進熱線再次懇求居委會。作為社區幹部,我對她的名字和家庭情況十分清楚,她這已經不是一次打來電話懇求居委會了,為什麼她會一次次打來電話呢?背後有一段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阿金(化名),曾經是社區的低保戶,今年53歲。她雖然文化不高,但是為人自信倔強。阿金原來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家三口夫妻雙方都有穩定工作,女兒在上學,吃穿不用發愁,是鄰裡羨慕的溫馨家庭。

  1993年,一場始料不及的噩耗突然降臨,她的丈夫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經醫院確診為突發性腦溢血,生命垂危。為了贏得搶救丈夫的時機,阿金不惜重金,四處求醫問藥。昂貴的醫藥費化盡了平時的所有積蓄,遺憾的是,丈夫還是離她而去了。以後,母女倆的生活十分拮据,社區想方設法,幫她們找人結對,幫助她度過最困難的時期。

  誰知「禍不單行」,1999年,阿金所在的企業因為改制,她面臨下崗。這對她來說,是雪上加霜,女兒正在讀初中,學雜費成了她最大的難題。居委會得知情況後,按照相關政策,幫她辦理了低保。

  女兒考上了大學,阿金收到了女兒打零工掙來的第一筆「工資」的時候,高興得幾天沒合眼。她在牽掛著一件事,就是把享受兩年多的低保給退掉。她到社區說:「現在女兒參加了臨時工作,家庭經濟情況有了好轉,我不能再向政府白白要錢了,自己以前沒有給國家作出過大貢獻,現在還要給政府添麻煩,心裡總是感到很慚愧。」在阿金的堅持下,社區無奈把這份名額讓給了其他困難家庭。

  過年過節,社區給她家準備了慰問品和慰問金,也被她婉言謝絕。今年春節,跟阿金結對的家庭,也送了慰問品給她,但是她說什麼也不收。

  「相比較而言,像阿金阿姨這樣的人,在我們社區真的太少了,她的家境如今仍然很困難,但是她主動退保,要把她的低保金讓給社區更加困難的人,這麼做非常難得,是我們社區的主動『退保第一人』,這樣一位自強不息的好阿姨,她的精神讓我們很受感動,也給我們社區的下崗姐妹們樹立了榜樣。」戎家社區的居幹徐堅發說。

  特別提醒

  市民記者、社區發言人 三種報名方式繼續開通

  昨天,金報開通徵集「市民記者」和「社區發言人」的熱線十分火爆,熱心讀者紛紛打進熱線報名。今天歡迎讀者朋友們繼續報名。

  打進熱線想成為本報市民記者的讀者中,有醫生、個體人員、公司職員、全職太太等。

  「我很會講故事,別人都喜歡聽我講故事,以後我也給你們講講我們這裡的故事。」市民樊女士打進熱線報了名,「我這裡有相機、DV,以後有好的圖片,會發給你們。」

  「我一直很喜歡記者這個行業,希望能成為金報市民記者中的一員。」段先生說。身為全職媽媽的姜女士也說,以後會跟我們講講關於寶寶的趣聞。

  「自從金報創刊以來,我一直都訂金報,挺有感情的,以後身邊有什麼事,我第一個告訴你們。」市民江先生打進熱線說道。

  今天,繼續徵集市民記者和社區發言人,你可以通過熱線56111111,QQ:6068511,或者QQ群:18049201繼續報名。 記者周科娜

相關焦點

  • 讓「小社區」變成居民「大家庭」
    14年前,劉永海初到社區任職時,一間狹小的辦公室,一張破舊的桌子,連風扇都沒有,規章制度不健全,經費也沒來源,第一次黨員學習只有8個人參加……解決難題的辦法各有不同。記者近日走近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和平路社區黨委書記劉永海,尋找小社區變成「大家庭」的故事。  其實,劉永海到社區也是頂著很大的壓力,他從部隊正團職退休,有很多企業高薪聘請,但他依然把社區當作發揮能量的舞臺。
  • 社區不但有居民公約 還有社區大家庭家訓
    居民自創「鄰裡謠」掛在電梯廳7月13日,在王先生的指引下,華商報記者來到紅專南路社區。王先生所住的樓宇一樓電梯廳,掛有不少藝術作品,其中最中間位置就掛著《鄰裡謠》,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閆中華表示,社區內每棟樓都有這樣的作品,分別都是該棟樓上的業主自己創作的。
  • 小社區變身溫暖大家庭
    近年來,經開區各社區著眼服務社區居民,強化黨建引領,以全天候、全覆蓋的「勁頭」為轄區居民排憂解難。這背後折射出,經開區的社區已成為了溫暖的大家庭。跨省「豐收」訴說「魚水」深情在居委會的帶動下,老李也經常和老伴兒到社區來參加活動,感受到晚年生活的豐富色彩。老李是個細心的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居委會平日對他們和其他老人的關心,都被他牢牢記在心裡。每年,老李和老伴兒都會離京回到自家在河北的農家院小住一段時間。雖然人不在北京,但老李的心依舊牽掛著居委會的社工們,在他心裡,這些年輕的社區工作者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想為孩子們做點什麼」是每個長輩對晚輩愛的表現。
  • 江蘇崑山花橋黨建引領社區「大黨委」建設溫暖大家庭
    新安社區黨總支部以黨建為引領織密組織網絡,與曹安派出所、環衛所等單位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組建社區「大黨委」,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為基本原則,圍繞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環境整治等落實「大黨委」聯席會議制度,通過有效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各單位力量,聯動開展疫情防控、環境衛生整治、文明城市創建等行動,常態化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垃圾分類督導等志願服務活動。
  • 聯合國首位女秘書長發言人江華 為工作興趣愛好靠邊站 - CCTV.com
    聯合國首位女秘書長發言人江華 為工作興趣愛好靠邊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0日 16:59 來源:   談起華裔女性中的佼佼者,在聯合國總部工作的外交官和工作人員,都不約而同地稱讚聯合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秘書長發言人江華
  • 「大黨委」讓小社區變成大家庭
    新疆新聞在線網1月6日消息(記者馬國蕾): 2017年以來,烏魯木齊市委積極探索,在全市所有社區建立起了「大黨委」。社區「大黨委」整合利用轄區內各類基層黨組織資源並搭建起有效平臺,帶動各基層黨組織積極參與轄區黨建、維護穩定、民生建設等工作,積極為各族群眾服務,讓首府每個社區變成了一個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
  • 小社區「大家庭」唱響和諧歌——民族團結海東行③
    青海新聞網訊 小學生放學有人照管,老年人日常有人看護,大小困難有人幫助,文藝活動有人組織……這是當前海東市眾多社區的新常態。對社區管轄內的各族居民來說,社區就像自己的第二個家,這個家就在他們的身邊,是個多民族大家庭。
  • 大家庭關愛小家庭 企業給員工父母發放「孝敬父母金」
    收到「孝敬父母金」的員工父母笑得合不攏嘴張柳 封面新聞記者 羅軒「我女兒在方大達州鋼鐵工作,這個月我收到了企業發放的1000元『孝敬父母金』,真是又高興又感動。」8月10日,方大達州鋼鐵員工劉彥男的母親銀行卡上收到了兒子單位發來的1000元「孝敬父母金」,喜不自勝。當天,方大達州鋼鐵「孝敬父母金」陸續發放,符合條件的4750名員工父母以家庭為單位都享受到了企業發放的1000元「孝敬父母金」,而且只要企業完成相關目標任務和利潤指標,員工父母每月都可享受到此項福利。
  • 盈北社區:共築民族團結和諧大家庭
    盈北社區隸屬於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社區總人口9865人,含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錫伯族、土家族等民族6個,其中少數民族156戶,624人。作為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模範集體,該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將民族工作納入創建和諧社區各環節,各民族群眾和諧相處,生活安寧,身心歡愉,譜寫出民族大家庭共同團結髮展的讚歌。
  • 康莊美地一社區開展「和諧鄰裡情,文明大家庭」曬家風公益攝影活動
    原來,康莊美地一社區邀請到了社區的攝影愛好志願者,為社區居民開展「和諧鄰裡情,文明大家庭」曬家風公益攝影活動。現場除了有攝影,還有徵集的居民手工作品展示,以及書法愛好者為大家書寫家風送家風,共220餘名居民參加了活動。
  • 小網格與「大家庭」
    二十裡堡社區居民杜加芳說。原來就在前幾天,杜加芳家樓道裡的燈壞了。她聽說,家裡有什麼事,只要在社區網格微信群裡說一下,就會有網格員來給處理。不太會用手機上網的她,就讓鄰居幫忙在第一網格的微信群裡發布了信息,網格員劉景雲看到信息後,第一時間帶電工趕到杜家芳家裡,幫她修好了樓道燈。
  • 大連1500個「小家庭」變成500多個「大家庭」
    但這些也並非全無「解藥」,中山區委、區政府利用新一輪新概念家庭創建和評選新概念「大家庭」活動為載體,重拾家的根文化,從中尋求解決辦法,逐步實現突破。  昨天,中山區從參評的500多個「大家庭」中揭曉了今年的51個新概念家庭。與很多評選不同,這些家庭都是由多個家庭組建起來的新家庭。
  • ​城中村「逆襲」廣州最高「顏值」社區:幸福和諧大家庭
    近日,2019年廣州市容貌示範社區創建情況通報正式發布,繼2018年綜合排名全市第一,白雲區此次綜合得分蟬聯第一。入選的全市30個容貌示範社區中,同和街白山社區排名全市第一。
  • 當好社區「貼心人」和「發言人」 做好接訴即辦的「加減法」
    日前,在永定路街道七街坊社區709居民樓群裡,有部分居民就10千伏箱式變電櫃建設詢問。「大家的問題已收悉,輻射多少會有,但是小到根本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傷害。」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陳立暉在該群裡答覆。據了解,七街坊社區屬於航天中心醫院家屬區,該家屬區居民用電一直由醫院負責。
  • 民族團結創建的「迎澤故事」:社區大家庭 和美「民族粽」
    廟前街道南海二社區是一個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的社區。近年來,面對轄區內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日益增多的新情況,該社區主動作為,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形成嵌入式結構,使各族居民親如一家,探索出一套新時期多民族社區治理的好方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
  • 揭秘外交部發言人:從「只說不答」到「來者不拒」
    198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的李金華成為外交部首位女發言人。迄今為止,在27位發言人中,共有5位女發言人。  上世紀末擔任發言人的孫玉璽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發布廳裡,他最長經歷過2個小時40分鐘的發布會。發布廳之外,創紀錄的一次是1999年5月。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後,孫玉璽隨專機飛抵貝爾格勒,在60個小時回答了各國記者2000多個問題。  跨入新世紀後,信息化迅猛發展,網際網路顛覆了媒體獲取信息的傳統渠道。
  • 「金點良策」獻計新區發展---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奮強)12月2日下午,光明新區舉行第二屆改革「金點良策」訪談活動,現場對「金點良策」獲獎作者進行訪談。活動中,作者們暢所欲言,為新區的發展建設獻計獻策。 光明新區第二屆改革「金點良策」徵集活動由光明新區黨工委改革辦主辦,深圳新聞網、綠色光明網承辦,活動評選階段於近期正式結束,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點評投票,《光明新區黨群e家和活力積分管理平臺》、《實施光明新區社區治理供給側改革——以四維多元模式為視角》兩條「金點良策」被評為「金點子」,《基於微信公眾號的公共事業服務新模式——「光明人生」微信公眾號》等11條「金點良策」被評為「銀點子」,《
  • 紐西蘭出現史上首位華裔女部長
    53歲的紐西蘭女華人議員黃徐毓芳今年53歲的紐西蘭女華人議員黃徐毓芳17日獲新當選的紐西蘭總理約翰·基任命為紐西蘭婦女事務部長,成為紐西蘭歷來首位華裔內閣部長,也是該國首位亞裔部長。首位亞裔內閣部長紐西蘭內閣首次出現一位華裔面孔,53歲出生於上海的華人議員黃徐毓芳被任命為婦女事務部長,她是紐西蘭歷史上首位亞裔內閣部長。黃徐毓芳表示,她被委任為紐西蘭首位亞裔部長顯示紐西蘭是一個開放與寬容的國家。黃徐毓芳於1996年首度參政,並成為紐西蘭首位亞裔國會議員。而在成為國會議員之前,她亦曾於坎特伯雷地區議會服務過。
  • 把「亂窩子」建成「和諧大家庭」
    把「亂窩子」建成「和諧大家庭」 ——記全國模範軍轉幹部、河南新鄉市新興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挺軍 菅建敏 翟耀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7-29    [列印] [關閉]按照常理,王挺軍曾擔任過指導員、教導員、政治教員,並多次榮立三等功,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安排個像樣的工作沒問題。    但王挺軍抱著「為黨分憂」的思想,謝絕了組織安排,毅然選擇自主擇業,成為我軍第一批自主擇業的軍轉幹部。    王挺軍選擇了自主擇業的道路後,許多親友也為他介紹工作,教師、企業管理幹部都有,但他就是想從社會最基層做起,選擇一個能直接服務群眾的崗位。
  • 關愛唐氏症候群患兒公益行動進社區 讓「唐寶寶」融入社會大家庭的...
    為引導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關心和關愛唐氏症候群患兒,增進大家對「折翼天使」的認識和接納,我市各個社區紛紛開展關愛唐氏症候群患兒公益行動。近日,三順店社區組織陽光工廠的「唐寶寶」們來到社區,在志願者們的陪伴下,一起動手製作、烘焙蛋撻,共享勞動之美和美食文化。活動當日,10多位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兒童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學習烘培製作,為社區增添了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