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裡一起包粽子、社區裡的餃子宴、各族居民一起參加剪紙活動……在民族團結創建的過程中,太原市迎澤區通過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轄區內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抱得更緊」,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各族群眾的共識。
廟前街道南海二社區是一個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的社區。近年來,面對轄區內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日益增多的新情況,該社區主動作為,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形成嵌入式結構,使各族居民親如一家,探索出一套新時期多民族社區治理的好方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2015年,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道南海二社區被山西省政府評為山西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2020年是不平凡的,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南海二社區的「主心骨」和「石榴籽」一直都沒散。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南海二社區的工作得到了各族居民的大力配合與支持。鄰裡間的來往雖然暫時拉開了距離,但是大家深切地感覺到社區各民族同胞的心更齊了,疫情防控的協同戰鬥使得各族居民團結得更加緊密。
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道南海二社區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今年6月下旬,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端午節怎麼過?南海二社區工作人員經過精心準備,組織轄區內的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等多民族居民齊聚一堂,同包「民族粽」。當天一大早,轄區的孫東芹大娘就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了社區。70多歲的孫大娘行動不便,再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已經好久沒出門了,聽說社區組織包粽子,她一定要來搭把手。見到穿著回族、蒙古族等民族服裝的老鄰居,孫大娘熱情地寒暄著。回族居民安金蓮開心地唱起歌,現場氣氛更加熱烈。除了包粽子,大家還用五色絲線為小朋友們製作小香包,送上對孩子們的祝福;包好的粽子也分送給孤寡老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為他們獻上大家的一份關愛。
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道南海二社區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綠油油的粽葉、白瑩瑩的江米、紅彤彤的大棗、孫大娘的心意、安大娘的歌聲……在南海二社區,不僅端午節是這樣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冬至的餃子宴,大家身穿節日盛裝聚在一起包餃子,一派喜慶熱鬧的景象,就像過年一樣。」回族居民王淮對每一次社區聚會都記憶猶新。社區書記賈飛連連說:「不僅是冬至,我們還利用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使社區各族群眾之間的情誼更加深厚。」每個傳統節日都是南海二社區各族居民的歡樂聚會,社區早已成為這裡各族居民共同的大家庭。
(迎澤區委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