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是即「全國重點大學」、「985工程」和「211工程」之後國家實施的又一戰略規劃,其目的是建設一批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該計劃自2017年下半年實施以來,已經過去一年半,在社會上也已初具影響力。同985/211計劃一樣,雙一流高校也是以五年為一個建設周期,每個周期的中期和末期會以建設績效考核的形式公布各高校的建設成果,那麼再中期評估即將到來之際,各個雙一流高校會有什麼「衝刺計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高等教育的重大部署來看,雙一流高校是對「九二工程」的延伸,因為985/211高校都是雙一流高校,但為了打破了以往重點大學「一票訂終身」的壟斷制度,教育部不僅「破格提拔」了部分極具活力的高校,還引入競爭機制,對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成績來決定其「上車」或者「下車」,而中期考核的目的便是通過對各個雙一流高校進行評估的形式來對其激勵,同時對建設效果不明顯的高校起到警示作用。因此,獲得優異的成績,各個高校紛紛行動,下面小編簡單列舉幾所各個層次的典型高校進行分析。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簡稱「廈大」,位於海峽兩岸的福建省廈門市,作為一所中遊「985高校」,廈大在一流學科的評選中以5個一流學科(分別為化學、統計學、生物學、海洋科學、生態學)的成績成功入選為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但從入選的一流學科來看,廈大是一所在自然學科具有巨大優勢的綜合性大學,但為了朝著真正的「一流大學」努力,廈大開始在人文社科發力——成立社會與人類學院,此舉正是為了彌補人文社科類專業大而不強的短板,其將在「族群與文化」、「遺產科學」、「社會治理」、「海洋人類學」等領域展開研究,力爭把其建設成為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一流學科。
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位於中國內陸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其與中國西部的「西北大學」、「廣西大學」共爭「西大」之簡稱,目前尚無分出勝負,但不可否認的是,西南大學是三校中最具實力也最有發展潛力的高校。然而,作為重慶僅有的兩所211高校之一(另一所為重慶大學),西大在雙一流的評估中以僅「生物學」入選為一流學科的尷尬成績而成為了中國幾所實力最具爭議的211高校之一。
為了在中期評估中得到令人肯定的成績,西大從很早開始便頻頻出招:在去年年末,西大校長宣布學校將實施「學部制」將現有的學院劃分為十三個學部,以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融合,大力發展交叉學科;同時依託重慶的三所醫院成立「醫學研究院」,為將來的「西南大學醫學部」做足準備;此外,學校還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以落實重慶即將發展的人工智慧戰略規劃。而在近日,學校在一年一度開設的「青年學者論壇」上宣布,將出資近3億,以從青年人才引進方面助力雙一流建設!
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簡稱「湘大」,位於湖南省湘潭市,該校是由毛澤東同志倡辦的一所綜合大學,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入選為「全國重點大學」,不過卻意外落選985和211工程,成為最委屈的「重點大學」;而在前年的雙一流高校遴選中,信心滿滿的湘大又再次折戟,不過有著雄厚的家底,這所即將迎來六十歲生日的老牌大學在近日也開始備受關注:今年年初,國務院副總理以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前往學校調研,並在「雙一流」建設問題上進行了研究部署。這標誌著該校有望在下一輪的雙一流遴選中上車,成為第二批入選高校之一。
以上三校分別在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以及「四非」院校中具有代表性意義。而隨著中期評估的臨近,更多高校比如天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等也都有所行動,或將在醫學領域發力,亦或建立異地校區,其都是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佳績,而至於「雙一流」實施之初各個高校相繼採用「挖人大戰」之下策,則因其嚴重弊端而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
關注教育形勢變化,共同探討教育發展,歡迎關注百家號「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