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生態所揭示溫帶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的關係

2020-12-15 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隨著全球性物種滅絕速度的加快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已成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科學問題。在過去10多年間,儘管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產力之間關係及其潛在機制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由於多數研究多採用控制實驗方法,實驗大多局限於相對較小的空間(<100m2 和時間(1~10年)尺度內,其研究結果很難真實地體現更大時空尺度上的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此外,人們常常將生物多樣性等同於物種豐富度,忽視了生物多樣性的其他內涵,尤其是功能多樣性和譜系多樣性。

  基於此,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天然林生態組的副研究員原作強及其合作者以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和楊樺次生林樣地為研究對象,利用長期連續、固定監測數據分析了地上生物量的現狀和動態(Yuan et al. 2016a收集了葉片磷含量、葉片氮含量、葉面積、比葉面積、木材密度和比根長等功能性狀,比較各性狀的聚散特徵(Yuan et al. 2016b),計算了物種豐富度、功能多樣性和譜系多樣性試圖回答以下科學問題:

  1) 相較於物種豐富度,譜系和功能多樣性是否對群落生物量和生產力有更好的預測力?

  2) 綜合考慮是否多樣性的不同內涵時,哪些多樣性指數組合能夠最大程度地解釋生物量和生產力變異?

  3)  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關係在不同演替階段如何變化?

  研究發現:1)幾乎所有的多樣性指數都與群落生產力呈顯著正相關關係,譜系多樣性對群落生產力的預測力更好,但是該研究不支持物種豐富度的預測力最弱這一觀點。2)由於性狀之間權衡作用的關係,綜合考慮物種豐富度、譜系多樣性和基於單個性狀(而非性狀的綜合)的功能多樣性能夠最大程度地解釋生產力變異。3)生物多樣性對群落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在演替階段後期更強。該研究結果證實,隨著群落的演替,溫帶天然林中不同的多樣性指數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亦發生變化,說明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考慮真實生態系統中多因果關係(multi-causality in complex world)、多時空尺度和生物多樣性的多維性(multiple dimensions),將成為正確理解和把握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關係的突破口(Yuan et al. 2016c)。

  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01188, 4130105731370444)和中科院國際合作項目(151221KYSB20130003)的資助。

  1. Yuan et al. 2016a. Pattern and dynamics of biomass stock in old growth forests: The role of habitat and tree size. Acta Oecologica 75:15-23.

  2. Yuan et al. 2016b. Scale-dependent effect of biotic intera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community assembly: insight from a large temperate forest plot. Plant ecology 217:1003-1014. 

  3. Yuan et al. 2016c. Multiple metrics of diversit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emperate forest functioning over succession. Oecologia 182:1175-118.

  文章連結:1 2 3    

  近年來,隨著全球性物種滅絕速度的加快,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已成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科學問題。在過去10多年間,儘管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產力之間關係及其潛在機制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由於多數研究多採用控制實驗方法,實驗大多局限於相對較小的空間(<100m2) 和時間(1~10年)尺度內,其研究結果很難真實地體現更大時空尺度上的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此外,人們常常將生物多樣性等同於物種豐富度,忽視了生物多樣性的其他內涵,尤其是功能多樣性和譜系多樣性。
  基於此,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天然林生態組的副研究員原作強及其合作者以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和楊樺次生林樣地為研究對象,利用長期連續、固定監測數據分析了地上生物量的現狀和動態(Yuan et al. 2016a),收集了葉片磷含量、葉片氮含量、葉面積、比葉面積、木材密度和比根長等功能性狀,比較各性狀的聚散特徵(Yuan et al. 2016b),計算了物種豐富度、功能多樣性和譜系多樣性試圖回答以下科學問題:
  1) 相較於物種豐富度,譜系和功能多樣性是否對群落生物量和生產力有更好的預測力?
  2) 綜合考慮是否多樣性的不同內涵時,哪些多樣性指數組合能夠最大程度地解釋生物量和生產力變異?
  3) 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關係在不同演替階段如何變化?
  研究發現:1)幾乎所有的多樣性指數都與群落生產力呈顯著正相關關係,譜系多樣性對群落生產力的預測力更好,但是該研究不支持物種豐富度的預測力最弱這一觀點。2)由於性狀之間權衡作用的關係,綜合考慮物種豐富度、譜系多樣性和基於單個性狀(而非性狀的綜合)的功能多樣性能夠最大程度地解釋生產力變異。3)生物多樣性對群落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在演替階段後期更強。該研究結果證實,隨著群落的演替,溫帶天然林中不同的多樣性指數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亦發生變化,說明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考慮真實生態系統中多因果關係(multi-causality in complex world)、多時空尺度和生物多樣性的多維性(multiple dimensions),將成為正確理解和把握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關係的突破口(Yuan et al. 2016c)。
  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01188, 41301057和31370444)和中科院國際合作項目(151221KYSB20130003)的資助。
  1. Yuan et al. 2016a. Pattern and dynamics of biomass stock in old growth forests: The role of habitat and tree size. Acta Oecologica 75:15-23.
  2. Yuan et al. 2016b. Scale-dependent effect of biotic intera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community assembly: insight from a large temperate forest plot. Plant ecology 217:1003-1014. 
  3. Yuan et al. 2016c. Multiple metrics of diversit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emperate forest functioning over succession. Oecologia 182:1175-118.
  文章連結:1 2 3    

相關焦點

  • 瀋陽生態所揭示病原真菌和昆蟲對溫帶森林木本植物物種共存的重要...
    儘管目前已有研究分別在種群水平上揭示了病原菌、植食性昆蟲等對於調節植物種群動態的重要性,然而在群落尺度上的實驗研究則很少,且在多樣性較低的溫帶森林中更是未見報導。  鑑於此,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天然林生態組已畢業博士賈仕宏,在導師、研究員王緒高的指導下,與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博士Robert Bagchi合作,於2014年在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建立了控制實驗樣地,通過圍欄及定期噴施殺菌劑和殺蟲劑等處理研究大型動物
  • 瀋陽生態所揭示食草動物對植物群落的調控機制
    全球野外圍欄實驗分布圖 鑑於此,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天然林生態組的博士生賈仕宏,在導師王緒高的指導下,和Smithsonian熱帶森林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合作,通過整合分析全球陸地生態系統123個野外圍欄實驗的數據(圖1),發現食草動物顯著降低植物的繁殖、存活、生物量和多度,提高物種均勻度(圖2),且並未隨研究地特徵(如生產力)或動物類群(小型或大型動物)等表現出明顯差異,但其影響強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 瀋陽生態所揭示東北次生林主要樹種氮吸收特性
    氮供應往往是限制森林生態系統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總的來說,目前有關森林植物對氮吸收的特性還不清楚,了解我國東北典型次生林優勢樹種氮利用特點是在氮沉降升高背景下評估和預測森林生態系統群落組成及生產力響應的關鍵。
  • 餘世孝團隊在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永續發展的保障。但是,由於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汙染、氣候變化和生境破碎化,已經導致全球範圍生物多樣性的極大喪失。,進而維持亞熱帶森林的群落結構和物種多樣性。
  • 我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維持「密碼」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森林生物多樣性有著怎樣的維持機制?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馬克平研究團隊首次結合亞熱帶森林幼苗更新動態監測數據、高通量測序技術和鄰居效應模型,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壤真菌驅動亞熱帶森林群落多樣性的作用方式,提出了外生菌根真菌與病原真菌互作過程影響植物生存的物種共存新理論。相關研究成果於10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土壤真菌多樣性:與植物多樣性和生產力的關係
    ,缺乏關於高山地區真菌多樣性-多樣性和生產力-多樣性關係的信息。植物生產力與真菌多樣性的關係較弱,真菌多樣性與植物多樣性等其他因素相互關聯,因而被排除為主要驅動因素。我們的研究指出,植物多樣性以及碳氮比、土壤磷和溶解有機碳等其他因素對土壤真菌豐富度的主要影響。
  • 成都生物所揭示氣候變暖和氮沉降對青藏高原東緣高山林線土壤微...
    成都生物所揭示氣候變暖和氮沉降對青藏高原東緣高山林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機理 2016-03-16 成都生物研究所 土壤微生物在參與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穩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直接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關係生態系統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維持。高山林線作為高山和亞高山的生態交錯區,生物多樣性豐富,同時受到低溫和土壤氮缺乏的限制。因此,高山林線被認為是觀察氣候變暖、氮沉降等全球變化因子對高山生態系統影響的絕佳場所。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根據資料二,簡析該區域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自然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對該地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的主要人類活動方式。(4)日前,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宣布將在該區域建設4座巨型水電站。簡述大規模水電開發可能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 森林對人類、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至關重要
    每年「國際森林日」的主題均由森林合作夥伴關係選定。2020年的主題是「森林和生物多樣性」。  當我們喝著一杯水、在筆記本上書寫、吃退燒藥或建造房屋時,並不一定會聯想到森林。但生活中很多事情以及許多其他方面都在以各種方式與森林產生著聯繫。森林,以及對包括在脆弱生態系統中森林的可持續管理和資源利用,是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今世後代繁榮和福祉的關鍵。
  • 植物所在亞熱帶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我國獨特的森林植被類型,在我國的分布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高,約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4,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安全極其重要。然而,由於對亞熱帶森林群落多樣性維持機制缺乏足夠的認識,如何保育和修復我國各類退化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核心理論「瓶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團隊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研究。
  • 南京土壤所揭示木本植物系統發育特性對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影響
    南京土壤所揭示木本植物系統發育特性對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影響 2018-11-01 南京土壤研究所 【字體:這些功能類群對森林的養分循環、林木健康和生態系統穩定有重要作用。木本植物是森林的主體,不間斷地將光合碳源轉移至鄰近土壤(以下簡稱根基土),並與土壤微生物間維繫著緊密的聯繫。近期研究發現森林樹木-真菌關係中存在極強的系統發育信號,然而,樹木系統發育特性是否在較大的空間尺度仍然顯著影響土壤真菌的分布尚無報導。
  • ...揭示青藏高原地上與地下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協同作用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一直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以往的研究表明,區域尺度上陸地生態系統淨初級生產力通常隨植物多樣性的增加而增加。生態系統多功能性不僅受地上植物多樣性的影響,同時也受土壤動物、微生物等地下生物多樣性的驅動,但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我們對地上、地下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相對貢獻了解甚少。不僅如此,氣候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調控機理也不明確。
  • 江西構建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
    江西構建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 發布時間:2020-06-01 08:41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和省科學院聯合在靖安縣舉辦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 水生所在藍藻多樣性特徵影響生態系統功能方面取得進展
    生物多樣性如何決定生態系統功能水平是生態學領域長期以來的核心議題之一。物種多樣性概念由多維度的特徵組成,除物種數量(豐富度)以外,還包括群落組成、系統發育進化及相互作用關係等諸多方面。目前,生態學家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從多維度的角度來預測生物多樣性下降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影響,因為不同層面的多樣性特徵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可能相互疊加或者相互抵消。這個問題限制了基於生物多樣性理論指導生態修復等實踐的努力與成效。
  • 氮沉降背景下森林土壤生物群落的維持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劉佔鋒恢復生態學團隊揭示了氮沉降背景下森林土壤生物群落的維持機制。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 生態系統服務權衡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例概括生態系統層面上生態系統服務間的關係。在國家森林生態系統中, 法國阿爾卑斯山森林的研究表明,作物生產、植物多樣性與休閒旅遊呈負相關關係, 木材生產、碳儲存和水量調節間呈多重正相關關係。當考慮外部風險和人類需求時, 生態系統服務間的關係存在顯著差異。
  • 生長季節生產力的提高促使溫帶樹木的秋葉早衰
    生長季節生產力的提高促使溫帶樹木的秋葉早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5:36 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Constantin M.
  •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13:56:30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EV)Jonathan M.
  • 備戰中考 ▏生物考點37——生物的分類及生物的多樣性
    1.依據: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2.意義(1)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生物。(2)了解各種生物在生物界中所佔的地位及進化的途徑和過程。(3)對生物進行分類、科學地命名,可以避免生物名稱的混亂。
  •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57:3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ichael G. Harvey等研究人員揭示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