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員是列車上的特殊工種,旅客往往「不見其人,只聞其聲」。作為旅途中的「百靈鳥」,他們用甜美、磁性的嗓音,播報乘車信息、叮囑安全事項,為旅客排解旅途寂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列車廣播的設備、內容和風格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不變的是列車廣播員用聲音服務旅客的初心。
讀罷這篇報導,讓人感到親切。四代列車廣播音員,不只是讓歲月留聲,而是讓列車上的「金話筒」傳遞真情,展現出中國鐵路職工為民服務的赤熱情懷。
並非筆者溢美之詞,而是事實如此。乘坐過火車的人都知道,只要走進火車車廂,就是現在已經普遍運行高鐵車廂,就能聽到廣播員的聲音。或是文明提醒,請旅客注意安全;或是提醒旅客下車前,要注意身邊攜帶的物品,不要遺忘丟在車廂內。如果火車沒有廣播員的提醒,那麼旅客仿佛覺得少了什麼。
別看,並不起眼的小事。但列車上的播音員傳出來的聲音,讓人感到溫馨與溫暖。那年,筆者乘坐從安徽蕪湖到福建廈門的普通列車。車過江西,火車上的播音員播出了一條消息,某某某,火車上有人找,在幾號車廂。不用多問,被尋找的人很快就能得到消息。據了解,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在車上過生日,餐車服務員為她送上了長壽麵,列車上的播音員劉燕瓊通過廣播播放了一首生日歌,並引導全車旅客合著節拍一起唱生日歌,為老人送上祝福。在歡樂的氛圍中,老太太熱淚盈眶,激動地表示這是她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生日。
事實上,火車上的播音員,最辛苦的是,火車在飛奔的時候,火車播音員,不停介紹一路上的風景,不停地提醒廣大乘客,下一站火車到達哪裡。再則,播音員還製作節目不停的播放。在南寧至北京方向的列車上,廣播員劉燕瓊,為了製作旅客喜愛的廣播節目,饒立嘉休班時沒少下苦功。她翻閱大量報紙、書籍,擴充知識儲備,還要把好內容剪輯下來貼在本子上,如景色介紹、美食推薦、新聞資訊等,用於編排廣播節目。如今,她家中的書櫃已經疊放了近10本厚厚的剪報。饒立嘉笑著說,女兒寫作文的時候,常常把她比喻成「百科全書」,這讓她特別自豪。
從2019年4月10日開始,在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擔當值乘任務的動車上,所有廣播內容都是由李牧洵錄製完成的,包括城市簡介、到站信息、安全提示等。每次動車將要抵達目的地,她的聲音一響起,仿佛給人回家的感覺。在李牧洵的眼裡,「列車廣播的每一句話、每一段播報,都代表著鐵路形象,我必須用心、用情發出每一個鐵路聲音。」
毫無疑問,四代列車廣播員在列車上的服務不只是記錄著讓歲月留聲,而是用真情溫暖著列車上的每一位乘客,讓乘客在列車上分享溫馨與愉悅,感受生活的內在美。
(羅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