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愛情是一百年的孤獨,直到遇上那個矢志不渝守護著你的人。那一刻,所有苦澀的孤獨,都有了歸途——張小嫻·《我終究是愛你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戀愛已經變成很平常的事情,它再也不像過去那麼讓人感覺羞澀臉紅,現在的大學生戀愛不再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沒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人生。
曾經有一高校做過關於大學生戀愛的調查,調查顯示,95%的學生在校期間談過戀愛或有意願談戀愛,在談戀愛的89%的學生談完又分手了!
可見,大學生戀愛的成功率比較低,但又是什麼原因使大學生對戀愛的意願比較高呢?
自古以來愛情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以獨特的魅力牽動人們的心。
愛情讓我們人性中最溫暖,最熱烈,最細膩,最溫柔的部分得以充分的展現。從而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古代文人墨客都對愛情做了大量的描述。
據有關調查統計,大學中有36.8%的同學正在談戀愛,其中22%的大一、33%的大二、46%的大三、52%的大四同學正在談戀愛。這說明大學裡戀愛現象比比皆是並隨年級呈逐步上升趨勢。
大學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你在大學沒有談過一場戀愛,那麼你的大學生活並不完美,因為大學中的愛情是如此純潔美好」。
這種說法受到相當一部分同學的認可並以此為由樂此不疲地苦苦尋求。
於是,在圖書館內、食堂裡、小河邊、操場上等公共場所,隨處可見一雙雙、一對對大學生戀人們的身影。
在戀愛中,當代大學生已不再是偷偷摸摸地談戀愛了,他們戀愛行為非常公開化。步入校園,很多公眾場合都有情侶旁若無人、卿卿我我絲毫不顧影響。
每當我晚自習下課之後,和朋友走回寢室,就會看見許多情侶在路邊摟摟抱抱,吻別。
所謂「60年代前後走,70年代並排走,80年代手拉的手,90年代摟著走,21世紀邊吻邊走」很好地說明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對待戀愛的開放程度。
但實際,很多大學生戀愛多多少少會有以下心理,從眾心,攀比心,虛榮心,好奇心,依賴心,愛慕心……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成熟的愛情是在保存自己獨立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兩顆靈魂的完美融合!希望大家可以看清身邊的戀愛,不要被一些心理影響,更不能耽誤學業!
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茱麗葉,馬克思與燕妮等一個個美好的愛情故事,為世人傳頌,體現了大家對美好,幸福愛情的渴望及崇高,聖潔愛情的追求。
毫無疑問,愛情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當前大學生卻更加注重戀愛的形式,如是否浪漫,是否別出心裁、與眾不同,沒有耐心、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了解對方,忽視了愛情的本質。
在戀愛行為中,往往重過程、輕結果,重享樂、輕責任。不能太物質,喜歡一個人,不能被物質左右,大學生戀愛是純粹的,一定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