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現在已經開學了,準大學生們也將開始他們的大學生活,迎來新的開始。在開學一周內,他們將開始第一次班會,而在班會上,除了自我介紹外,可能還會進行班幹部競選。一般情況下,大學的班委至少會有10個,主要有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生活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宣傳委員、組織委員、心理委員等等。這麼多個班委,哪一個職位最值得競選呢?
一般來說,競選班委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鍛鍊自己的能力,另一個則是為了得到班幹部這個身份的好處。在大學,如果擔任班幹部,那在一些評優中是會加分的,班幹部在評優評定中能夠獲得一定的優勢。而在這些班委中,有幾個是相對比較重要的,也是值得競選的。如果只是想獲得分數加成,那隨便競選哪個班委都行。如果想要鍛鍊自己的能力,那有一個班委是最值得競選的。
在大學裡,最值得競選的班委並不是班長,而是團支書。原因很簡單,這裡給大家做一下簡單分析,供大家參考。
首先,團支書主要負責班級建設的事情,而班長主要負責行政方面的具體事物,簡單地說,班長是對外,而團支書是對內。團支書不光需要負責班級團組織的事情,而且還要協助班長處理各種事物,工作量相對比較大。因此,團支書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同時也最能鍛鍊個人能力。
其次,團支書和學院老師及輔導員的聯繫比較密切。團支書需要經常參加學院的團組織會議,見到老師輔導員的機會非常多,可以混個臉熟。不僅如此,學院很多評優評定活動都需要由團支書經手,團支書可以獲得最新消息,在評優評定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優勢。此外,團支書還可以陪同參加一些培訓,這對評優、保研考研都有一定的好處。
最後,團支書有更多的展示機會,可以認識到更多的人。團支書需要組織策劃班級活動,有時候還需要和其他班級進行交流聯誼,協同組織開展活動。因此,團支書可以認識到更多的人,可以拓寬自己的交際圈,建立高質量的人脈關係。不僅如此,團支書在班級活動中擔任的往往會是主持人或負責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展示機會,更能鍛鍊自己。
總之,大學班委裡最值得競選的不是班長,而是團支書。如果大一新生想要鍛鍊自己的能力,可以嘗試競選團支書,在實際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和老師輔導員保持良好關係,從而獲得更多的優勢。
本文編輯:阿零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