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向「獨」行,大陸向「統」忙,兩岸統一指日可待

2020-12-17 騰訊網

美國大選開始倒數計時,臺海情勢也隨之緊張,而大陸軍機頻繁越過所謂的「臺海中線」對「臺獨」勢力進行警告。而臺灣近來確實越來越向「獨」上偏行,通過「臺美復交案」、「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提案,向美申購武器,無一不是向世人表明其未來走向。而「臺獨」的那一日,就是統一的那一時,所以大陸從來沒有放棄武統這一選項,解放軍更是不忘為祖國統一隨時戰備。

據臺灣方面稱,今年初到10月7日,解放軍共有1710架次軍機、1029艘次軍艦進入臺灣海空域,其中217架次大陸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另有49架次越過所謂的「臺海中線」,為1990年以來最高數量。臺灣「國防部長」嚴德發10月7日在「立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大陸軍機擾臺導致空軍今年已出動2197架次,耗費新臺幣255億元新臺幣。面對如此咋舌花費,有專家分析,兩岸戰機數量懸殊,大陸只要用「機海戰術」的消耗戰,就能拖垮臺空軍戰力。

除了在空中有所行動,解放軍其他兵種也不忘為祖國統一練兵。

央視10月10日發布消息稱,一場多兵種聯合立體渡海登陸演練近日在福建、廣東多處海域同步展開。演練由陸航、特戰、電子對抗、炮兵、無人機、兩棲坦克等部隊完成登陸任務。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演練還設置難度和危險係數更高的夜間裝載課目。

臺媒稱,解放軍第73集團軍駐守於福建廈門,隸屬東部戰區,被稱為攻臺主力部隊,時值兩岸關係「惡化」之際,央視選在10月10日且以長達6分多鐘播報並配合各兵種作戰畫面,其「警告」意味不言可喻。也有臺媒稱,這是解放軍首次在夜間凌晨展開登島突襲軍演,央視發布的軍演視頻是近年來大陸官方首次完整地介紹登島軍演的全部過程。

10日下午6時,央視軍事頻道在官方微博中稱,凌晨時分,夜間登島演練悄然打響,偵察隊員抵近「敵」岸灘,引導火力打擊群發起突擊;多架武裝直升機對「據守火力」精確拔點;兩棲裝甲突擊群衝上岸灘,成功奪要!

央視10日下午也發布了東南海域多兵種聯合登島演練的消息,並採訪了多名第73集團軍官兵。

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營長周士薇表示,裝載都要在海上隱蔽完成,受海浪、潮汐和夜間因素影響,指揮員難以及時掌握車輛狀況,操作人員難以把握方向和修正量,易造成指揮不及時、操作不精準、心理恐慌等問題,這對駕駛員和指揮員的經驗和技術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73集團軍某兩棲合成旅作訓科長劉江華表示,兩棲重型合成部隊,在登陸作戰過程中主要擔負搶灘上陸,建立登陸場的任務,在作戰過程中還要加強與陸航、炮兵、特戰、電子對抗等軍兵種力量之間的協同,形成體系作戰能力,發揮聯合作戰單元最大作戰效能。

近來,解放軍各兵種都行動起來,各部隊謹記「以訓為戰」理念。據福建漳州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官方微信消息稱,解放軍某部定於2020年10月13日至17日在古雷半島東側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警戒區域為紅嶼、橫嶼周邊海域,北至六鰲半島大尖山礁,西至沙洲島,南至橫嶼以南10公裡,東至橫嶼以東12公裡。坐標海a點:23-48-35N 117-40-35E, 海b點:23-56-50N 117-48-00E,海c點:23-52-50N 117-53-10E,海d點:23-44-30N 117-45-40E四點連線水域範圍內。請警戒區域內的漁船、人員務必於10月12日15:00前撤離。實彈危險,生命可貴!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古雷半島位於福建省南部,位於臺灣海峽西南角,根據所公告的範圍,最北的六鰲半島大尖山礁,距金門約71公裡左右。

此外,解放軍海軍西寧艦、煙臺艦組成的艦艇編隊近日在黃海某海域進行實彈實兵演練。

有分析稱,臺灣向「獨」的路上急行,只會加速大陸統戰步伐。若干年前,大陸軍力裝備還很欠缺及落後,無力揮兵攻臺,但今非昔比,解放軍戮力軍改,全面進行軍事現代化後,如今已完全具備奪臺的能力。這從最近解放軍在臺海頻繁軍演便可以看出。以往大陸是發射飛彈到臺灣海峽以表達憤怒,現在則是出動戰機,直接飛入臺灣空域。而在美國幹預臺海上,上世紀90年代,美國用航母威懾大陸,如今,大陸提醒華府,只要他們想要,就能擊沉美國航母。這令美國忌憚不已。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0月10日表示,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幹擾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推動一系列謀「獨」行徑、勾連外部勢力進行挑釁,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臺獨」是絕路,搞對抗沒有出路,挾洋自重只會自食惡果。我們奉勸民進黨當局停止任何謀「獨」挑釁言行,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正軌,兩岸就能重啟對話協商,兩岸關係才能改善,臺海才能和平穩定。(郭宇男)

相關焦點

  • 臺灣又向大陸「統一」了!
    而英媒則將此舉視作向臺灣向大陸靠攏的又一舉動。據BBC報導,「臺灣電力公司以節省電力為由提議將家用電壓從110V改為220V,但民眾家中電器和插座全都要更換,耗費巨大,更有人質疑這是為了向中國靠攏,和節省電力無關。
  • 民進黨向「獨」拒統死路一條!連陳水扁都能意識到,蔡英文呢?
    不難發現,「新決議文」撕下了「維持現狀」的遮羞面紗,不但無視「九二共識」,更是明言反對「一國兩制」,其目的是激化兩岸對立對抗、壓制廣大臺灣同胞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的呼聲,惡意操弄兩岸議題謀取選舉私利。民進黨鐵了心要繼續謀求對抗,「獨」性難改的嘴臉,躍然紙上。
  • 學者:「不敢獨、不能獨、必被統」將成為臺灣多數民意
    《環球時報》專訪知名學者張亞中和倪永傑:「不敢獨、不能獨、必被統」將成為臺灣多數民意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回顧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持續挑動緊張局勢,「武統」「擦槍走火」等字眼不斷在兩岸輿論場閃現……27日,《環球時報》就此專訪臺灣學者
  • 別趁疫情對大陸落井下石!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臺媒展望2018年兩岸關係冷與熱:大陸向心力將進一步增強
    報導稱,2018年,在其領導不佳的情況下,綜合縣市長地方選舉等因素影響,蔡英文根本調整兩岸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不排除在「臺獨」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兩岸關係也將出現新的變局。2017年底,民進黨佔絕對多數席次的臺灣地區立法機構降低「公投法」門檻,這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 反「獨」促統並進——臺灣輿論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
    臺灣媒體及專家學者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重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也反映大陸在反「獨」促統上的持續性與穩定性。6日出版的臺灣《中國時報》以《惠臺遏獨軟硬並進》為題,充分報導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臺內容。
  • 兩岸熱議「淘寶統一中國」 大陸網友稱不選臺灣省不發貨
    8日,臺灣網絡論壇上一則題為「有沒有淘寶會先一步統一臺灣的八卦」的帖子引發兩岸網友熱議。發帖的臺灣網友稱,從淘寶「攻臺」以來,臺灣一般老百姓都開始學習上淘寶買東西。以前,臺灣上淘寶批發買回來賣的部分賣家,可能開始漸漸沒市場。現在,用國際轉運集貨方式買就算加上運費手續費,可能還比在臺灣網拍買還便宜許多。物流的制度也很完整也不會太慢。
  • 大陸教授臺媒撰文:兩岸怎麼統一?「武統」肯定不是首選
    其實,兩岸的理性人肯定都理解統一的重要性,且不說現在兩岸的生意往來,婚姻感情牽掛,學生和學術的交流,更有兩岸相互學習要比向西方學習更加方便流暢,理解更加精準,彎路也可以少走很多,所以分裂的現狀和代價都是中華民族所不堪承受的和痛心疾首的。問題是怎麼統一?「武統」肯定不是首選,不僅因為戰釁一開,人命財產還有人心離散的損失可是要很多年才能修復。
  • 這次不用大陸出手,島內已有人發「兩岸統一」信號
    近日,在事關兩岸關係問題上,這次不用大陸出售,島內已經有人發出「兩岸統一」的信號,蔡英文要絕望了。據臺海網12月5日報導,臺灣目前已較難針對公共政策進行理性辯論,即使當前民進黨失德與失能,但他們認為在面對挑戰與質疑時,只要把對方打成是要「出賣臺灣」的所謂「大陸同路人」,自己是「捍衛臺灣自由民主」的守護者,這樣他們就站在了「道德」制高點,因而執政失德和失能也能得到不少支持者的諒解。也正因如此,國民黨才在原有的兩岸政策立場上開始退縮。
  • 鬱慕明:先「不獨」再求統 有什麼好怕的?
    環球網8月21日消息,新黨18歲黨慶,政策訴求為兩岸「和而不獨,和而求統」。新黨認為主張「不獨」的聲音,臺灣要大一些。追求統的努力,大陸應多出點力。新黨主席鬱慕明說,政黨兩岸政策應掏出來檢驗,從李扁到雙英都有兩岸的連絡人,但愛臺灣就不要只用口號,應該在檯面上透明談兩岸關係,新黨攤開來主張兩岸該怎麼走,沒什麼好怕!
  • 淘寶先「統一中國」臺灣網友網購需選臺灣省
    註冊淘寶帳號時只能選「臺灣省」  近日,臺灣網絡論壇上一則題為「有沒有淘寶會先一步統一臺灣的八卦」的帖子,引發兩岸網友熱議。  據環球時報報導,發帖的臺灣網友稱,自從淘寶「攻臺」以來,臺灣人都開始上淘寶買東西,一些商品即使算上運費、手續費也比在島內網購便宜許多,該網友感嘆,淘寶是不是會比馬英九先完成「化獨漸統」來統一臺灣?該帖子一出,立即在臺灣「批踢踢論壇」引發熱議。
  • 學者討論兩岸統一:「維持現狀」只是蔡英文的掩護工具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亦超】由大陸民間智庫中一智庫、海峽兩岸網以及河南美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港臺文化戰略交流研討會15日在河南省省會鄭州舉行,來自大陸及港臺的數十名老、中、青三代學者與會。以不同的視角深入解讀兩岸「維持現狀」與「武統」、「和統」之間的邏輯關係。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
  • 蔡英文走上強硬「拒統抗中搞獨」路線的政治圖謀
    蔡英文自「新年談話」及隨後一系列重要言論,可知蔡當局徹底走向了更為強硬的「拒統抗中搞獨」路線,預示了未來兩年內兩岸關係形勢依然複雜險峻。新年迄始,蔡英文沒有給島內政治與兩岸關係發展帶來新氣象、新希望,卻一連發出一系列更為強硬的「拒統抗中搞獨」的對抗路線。蔡英文很不尋常的搶先發表「新年談話」,提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所謂「四個必須」與「三道防護網」。
  • 臺灣何時能夠實施自由行?
    臺灣寶島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大陸和臺灣人民同宗同族,血脈相連,海峽兩岸互通有無,實行自由行應該是什麼時候都可以。但由於臺灣島內領導人蔡英文等一系列臺獨分子,氣焰囂張,仇中反中,不僅阻撓和影響了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也阻礙了兩岸人民的自由旅行。
  • 大陸兩岸問題主導力在增強,2020年參選人必須回答「臺灣向何處去?」
    作為事業遍布全球的臺灣首富,他有視野、有高度、有魄力,看待事物更加通透,對待時局也有透徹的想法,他將韓國瑜的「『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大陸,努力靠自己」20字箴言,改為「『國防』靠和平,科技靠研發,市場靠競爭,命運靠自己」,既顯現出商人的思維,更降低了「東食西宿」的敏感度。
  • 臺學者:蔡英文明確表態「挺獨」向2016大選宣戰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國時報》18日文章,原題《蔡英文挺獨 宣戰2016》,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全文摘編如下:如果不是馬英九與國民黨的聲望太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絕對不敢輕易的跨過「那一哩路」,把臺灣2014年和2016年的兩次選舉看做「中國最怕押錯寶」,會跟著民進黨的輸贏而轉向。
  • 島內民調項項指標「統升獨降」,民族認同創歷年新高
    顯示「去中國化」教育的確對臺灣年輕世代造成明顯影響,但年輕世代也是「理性務實」的。龐建國認為,「惠臺31條」越是做得細緻到位,過去20多年「去中國化」教育下塑造出臺灣年輕一代的「天然獨」傾向,越有可能被追求美好未來的願望轉化成為「不恐中」「不反中」的「理性統」,為海峽兩岸水到渠成的統一鋪墊基礎。
  • 數十名學者討論兩岸統一:「維持現狀」只是蔡英文的掩護工具 根本...
    以不同的視角深入解讀兩岸「維持現狀」與「武統」、「和統」之間的邏輯關係。此次研討會重點討論了非軍事角度的兩岸統一以及兩岸三地青年如何在反分裂勢力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等問題。與會的專家學者均認為,兩岸同屬一中,統一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方向,但要切實把握好統一的時間點,破除臺灣老百姓對於統一的心理障礙,真正達到兩岸「心靈契合」的完全統一,而絕非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
  • 未來30年 「兩岸統一」關鍵期
    周志懷分析,未來,「臺獨」分裂勢力不斷逼近大陸紅線是重大隱患,而美國幹預臺海的意願和能力漸趨下降,島內無法就兩岸關係形成共識致使其與大陸的談判能力日益衰退。對此,他建議,研究制定國家完全統一與民族復興對接的基本方略,建立兩岸共同智庫,融合發展、精準打擊「臺獨」,不斷增加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國家統一元素,不留隱患地解決臺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