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臺灣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竟如此眼花繚亂。隨著鴻海集團老闆郭臺銘加入賽局,以及之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宣布仍然要徵召韓國瑜,這場戰事顯得更加別開生面了。
無論藍營的「拱韓」聲浪如何強大,綠營的蔡賴叫板如何瞠目,藍綠前段時間事實上打成了平手——為了推出最強選手,彼此都延遲了初選。大家都有一個相對較強的參賽者,也都有一個共同的假想敵:柯文哲。
郭臺銘一出,戰局迅速發生變化。作為事業遍布全球的臺灣首富,他有視野、有高度、有魄力,看待事物更加通透,對待時局也有透徹的想法,他將韓國瑜的「『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大陸,努力靠自己」20字箴言,改為「『國防』靠和平,科技靠研發,市場靠競爭,命運靠自己」,既顯現出商人的思維,更降低了「東食西宿」的敏感度。
靠10萬元新臺幣起家的郭臺銘,在中美之間穿梭,在兩岸之間遊刃,要說「拼經濟」,恐怕沒人比他更合適,既然商人川普可以當美國總統,身上流著晉商血液的郭臺銘,自然也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儘管他承認此前自己從沒對2020年起心動念。
藍綠皆為之一振:藍營多振奮,而綠營感受到的,恐怕更多的是腦震蕩一般的震撼和衝擊。彼此都知道,2020年誰也不能輸,誰也輸不起。2020年,將是臺灣政治生態完全重組的一局,也是兩岸格局為之一變的轉折點。
兩岸立場是什麼?這是傾巢而出的精英們的必答題,每次都要答,這次更重要。對於曾經借給中國國民黨4500萬元新臺幣發工資的郭臺銘而言,這道命題更是他的罩門:韓國瑜可以盡情揮灑,畢竟他沒有事業在大陸;但郭臺銘呢?無論站在哪個立場上,他都會被對方指摘,而這也將影響鴻海集團的事業布局,影響擁有800多家公司的郭臺銘的決策思考。
這一次的臺灣選舉,湧動著奇異浪潮,不僅表現在「賣菜郎」與首富的動見觀瞻,藍綠白陣營的內部較勁與相互拆招,也表現在大家對2020寄予的某種複雜心情:矛與盾、輸與贏、統與「獨」、生與死,一系列正負能量彼此纏繞,人們同時陷入激情與理性的糾結中,既讓人隱隱期待,又令人頻頻擔心,一枝一葉都關乎著命運。
不可諱言,如今的局面,與年初大陸方面釋放出的重要信號息息相關。各方在「臺灣向何處去」的爭論中,發起了力學上的拉鋸戰、心理學上的焦土戰、數學上的計算戰,各自內部與彼此之間所起的化學反應,都反映了一個事實:大陸兩岸問題主導力顯著增強,經略臺灣的巨大能量已經發出。
此時此刻,郭臺銘加入戰局,勢必面臨處理這一能量的一系列壓力,他如何在兩岸間發揮綿密政商關係的優勢,如何帶領臺灣走向與此前全然不同的政經局面,如何報上兩岸「通關密語」?這一系列問題,不但對於69歲的郭臺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創新體驗,對兩岸民眾恐怕也是一次難得的近身觀察機會。
似乎,韓國瑜的壓力解脫了,吳敦義的King Maker(造王者)工程需要另起爐灶了,柯文哲將真的被邊緣化了,綠營的夢魘開始了——老實說,所有這一切推測都是可能的,但又隨著吳敦義一句「徵召韓國瑜仍然比較公平」,再次把藍營的情緒推向高潮。
中國國民黨難得同時擁有這麼多好牌,難得在選舉市場上不斷製造話題,難得在兩岸低迷之際不斷湧現具有歷史感和使命感的風雲人物,以致還沒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候,大王旗就變幻了;今年春節期間被熱情粉絲包圍到炸的馬英九,「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忽然不再受關注了……
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時代的車輪加快了速度,當一波行情還在「長尾效應」中時,另一波行情已經碾壓過來,讓人目不暇接,幾乎喘不過氣:當大家還在抨擊吳敦義時,吳敦義不選了,於是大家一片讚揚;當大家還在笑、罵韓國瑜時,比他格局更高遠的郭臺銘半路殺出來……老實說,我竟然有些享受現在這種局面了:初選未定,人選湧現,讓一場10個月之後才到來的選舉,變得異常奇幻。
奇幻歸奇幻。必須說,在藍綠紅的三方小局以及陸美臺的三方大局中,這場選舉影響深遠,不僅因為藍綠精銳盡出,精彩迭現,大陸因素在其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更因為這是一場眼界、胸襟與格局之戰,它攸關兩岸未來走向,完全無法自外於時代潮流。
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兩岸同時處於「百年未有之變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