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區團購的興起,惹得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這不得不讓人感慨網際網路已經在方方面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例如在信息資訊方面,最早是通過報紙、電視獲取,現在各種資訊網站和APP成了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在溝通交流方面,從最古老的寫信、再到電話,現在通過一個手機軟體就可以跟全世界認識和不認識的都能交流;等等……。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也就二十多年的時間,它是如何一步步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呢?它未來又將如何繼續影響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知道它如何而來,它的發展史。
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中國網際網路時代從此開始,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元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同在5月國內第一個網絡論壇平臺——曙光BBS正式開放;8月,網友通過一臺386作業系統,架設了清華大學內部的BBS論壇——水木清華,是當時中國最具人氣的論壇,網上論壇成為中國網民最初的網絡習慣。
這時的網際網路的使用群體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單位為主,主要用途內部論壇。
1995年9月30日,張樹新創立首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讓老百姓進入網際網路,
瀛海威對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當時其創始人張樹新被譽為中國「第一代織網人」;也是這一年,留美歸國的張朝陽成立了愛特信公司,先是模仿美國網際網路巨頭雅虎的分類搜索推出中文網際網路第一個分類索引網站「愛特信指南針」,並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之乎者也」改名「搜乎」,在1998年改名「搜狐」,後來又根據雅虎的門戶網站推出了自己的綜合性門戶網站。
1997年6月丁磊成立了網易,首先推出了電子郵箱的產品,後來也是學雅虎轉型網際網路做起了門戶網站。
1998年周鴻禕做了第一個中文上網服務,叫做3721;6月18日劉強東在中關村開始創業,成立京東公司;11月馬化騰聯合4位同事創立了騰訊;12月份王志東通過四通利方合併了北美最大的中文網站華源資訊,建立了新浪門戶網站。
1999年2月騰訊受以色列的即時聊天工具ICQ的啟發,開發了OICQ,10月份因商標糾紛OICQ改名QQ;3月1日天涯論壇創辦,後來成為一個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網絡社區;8月邵亦波在上海創立了易趣網;9月9日馬雲帶領18羅漢創立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10月攜程四君子開通了攜程旅行網,一個在線票務服務公司;11月李國慶的當當網正式運營;11月陳天橋創辦了盛大網絡,推出中國領先概念的圖形化網路虛擬社區遊戲「網路矽谷」。
1998年是中國門戶網站上線的爆發期,1999 年搜狐推出新聞及內容頻道,奠定了綜合門戶網站的雛形,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門戶時代。此後,在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紛紛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三大門戶成為那個時代的絕對明星,是有一定邏輯的。雖說這個時期,網際網路創業哪個方向操作空間都很大。但是,20年前中國的網民們在這個節點的核心需求是「上網幹什麼」的問題,這時的三大門戶、還有後來的搜尋引擎和網址導航,都是網際網路的入口產品,掌握了入口也就掌握了流量,就有了清晰的商業路徑。而其他賽道上的公司,既沒有流量更沒有清晰的商業路徑,所以這是網際網路的門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