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旦集團海水稻-打造觀光農業示範基地

2020-12-17 騰訊網

中旦集團致力於打造首個綠色環保觀光農業示範基地,這是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以農業生產為依託,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高效農業,是一種新型的交叉型產業。

中旦集團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遊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供遊客領略大自然濃厚意趣和現代新興農業藝術的一種農業旅遊活動。

觀光農業的興起,展示了生態旅遊農業之路,突破了傳統農業的掠奪式生產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開發旅遊農業資源能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新的就業機會,也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

相關焦點

  • 現場直擊青島試驗田 智慧農業4.0:中國「海水稻」產業化提速
    目前,海水稻中心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正在國內6個基地進行區域測試,再經過1年的生產性實驗後,預計最快2019年我國第一批海水稻品種就將獲批,稻種可在2020年上市銷售。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牽頭成立的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海水稻中心」)實驗基地,技術人員王晶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這一材料在2017年的試種中創下了畝產620.95公斤的記錄,而其他材料的試種畝產也基本都達到了400公斤以上。七號試驗田土壤的含鹽量為2.36‰,今年,實驗基地已加大含鹽量,進一步測試該材料的性狀。
  • 臺江依託苗族文化打造休閒觀光農業扶貧示範園區
    「『二園』為現代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觀光休閒農業園,建設規模分別為200畝和500畝,主要是展示現代農業技術、優良品種、先進設施,進行技術培訓,開展科普教育,為遊客提供生態農業觀光旅遊。」
  • 廣西欽臺農農業生態觀光休閒基地開園
    中國臺灣網10月4日欽州消息 日前,落戶廣西欽州欽南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欽臺農農業生態觀光休閒基地正式開園,國慶假期,免費向欽州市民和各地遊客開放,同時舉辦多項主題活動,讓遊客體驗別樣的臺灣風情。  欽南臺灣農民創業園位於廣西欽州欽南區久隆,2011年經國臺辦和農業部聯合批覆成立。
  • 深企打造種業「晶片」獲「中高會」肯定,10年內計劃推廣1億畝海水稻
    此次參與評價的兩個項目利用耐鹽鹼海水稻資源品種,採用常規選育配合秈粳架橋結合鹽鹼地梯度分離選育方法,培育具有更高耐鹽鹼性和其他優良抗性的海水稻種質資源,配合鹽鹼地功能有機肥,生產高鐵、高鈣、高葉酸的高端海水稻弱鹼米和高抗性澱粉含量的海水稻功能米,並進行市場化推廣。同時利用海水稻的生態修復功能,改良修復鹽鹼土壤。
  • 臺商利用中越兩國資源打造桂臺農業示範基地
    中新社廣西憑祥10月17日電 題:臺商利用中越兩國資源打造桂臺農業示範基地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楊陳  距離友誼關10公裡的廣西憑祥市上石鎮的馬垌山坡地上,有一座現代化農業科技園,它就是臺商莊久毅打造的「桂臺現代農業合作基地」。今年65歲的莊久毅,被譽為「辣椒大王」。  「這是我的寶馬車!」
  • 以農強旅以文興旅 打造城郊型現代農業——興安農墾集團呼和馬場...
    農業科技核心區新引進的穀子長勢喜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一角□海福 劉博石遠處山如黛,近處花草香。走進興安農墾集團呼和馬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走進興安,遇見農墾」的界碑。近年來,呼和馬場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實際,謀規劃、引客商、強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全力打造城郊型現代農業。以農旅融合助推綠色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
  • 寧波象山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樣板
    去年以來,寧波市象山縣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塑造特色農業品牌,在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升級版中,縣域農業經濟總量達到134.9億元,農業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並擁有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7個、保護產品和農產品各1
  • 河南寶豐縣:打造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和農業旅遊觀光園
    近幾年來,曾經一窮二白的姚店鋪村村,從種植香菇起步,到加工食用菌產品,再到發展觀光旅遊,不斷拉長食用菌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先導,動員全村68名黨員入股,去年初,成立村辦企業,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標準流轉村民土地,建起10個大棚,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的食用菌產業,實現了「
  • 泉州將增生態農業綜合體,翔雲鎮打造高山有機農場旅遊示範基地
    近日,根據南安市發改局公示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表,野兔坪(泉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投資4800萬元建設生態農業綜合體項目。該項目佔地面積1000畝,建設地點位於南安市翔雲鎮福庭村,主要建築物面積1100㎡。
  • 滎陽打造鄭州「西花園」 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
    近年來,滎陽市按照「打造鄭州新城區和西花園」的發展定位,發揮滎陽都市現代農業基礎和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培育提升休閒觀光農業園區,開工建設現代漁業示範區,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市生態農業建設成效顯著。農業休閒園區60餘家,農家樂100餘家。
  • 綜合性農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旅遊產業
    今年以來,無為市以農業致富帶頭人為依託,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扶貧產業,幫扶貧困群眾就業,實現穩定脫貧。在任山雲峰綠茶有限公司基地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訓人員參觀了該企業基地茶葉生產車間和茶葉製作工序。」據介紹,該企業負責人現場還介紹了茶葉基地如何通過入股分紅、提供崗位等方式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經驗。「工作的地方就在我家門口,不僅能掙錢,還可以照看家裡,這是哪找的好事哦!」正在摘茶的胡必祥笑嘻嘻地說著。
  • ...省鄉村旅遊巧媳婦工程示範基地——新縣綠康源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
    多 彩 田 園 裡 的 巧 媳 婦【河南省鄉村旅遊巧媳婦工程示範基地】新縣綠康源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新縣綠康源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始建於2013年底,規劃面積1000畝,由新縣九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三期進行建設
  • 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海水稻再獲豐收
    11月23日,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今年第二期海水稻開始收割,記者來到現場,看到一片忙碌豐收的景象。 海水稻喜獲豐收。一大早,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便在稻田旁整裝待發。一聲令下,機器啟動,一茬又一茬金黃色的海水稻被漸次收割,飽滿充實的稻穀快速收入谷箱,機械的轟鳴在田野中迴蕩,不一會兒收割便完成,既省時又省力。 收割現場。2019年,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茅嶺鎮崬軍村開始在閒置丟荒多年的草坡鹽鹼地試種海水稻,今年是該村第二年種植收穫。
  • 首農拜耳聯手打造綠色農業示範農場,探索未來農業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11月26日,首農·拜耳示範農場揭牌儀式舉行。今後,首農食品集團與德國拜耳集團將合作開展綠色農業示範基地建設,並啟動農業綠色發展、生物技術等相關產業領域業務合作,共同探索未來農業的落地。
  • 哈爾濱農科院觀光農業成旅遊新去處
    走進佔地面積4070平方米的現代化觀光溫室園區內,鬱鬱蔥蔥的不知名的花草珍奇植物盡收眼底,一派南園風光撲面而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數字農業、垂直農業、無土栽培技術、太陽能植物工廠技術、休閒養生農業、蔬菜技術、園藝療法等現代農業技術及具有較強觀賞性的寒帶
  •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業+」新模式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於凱春、王希錄)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專訪】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人才楊記磙:「海水稻,深圳造...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人才、「鹼稻中心」副主任、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記磙教授、祥祺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紅天博士等多位科學家與企業家攜手共同啟動「海水稻生態糧倉共建行動」,宣布將聯合各界精英,實施「億千百萬」計劃——力爭在十年內,修復改造1億畝鹽鹼和灘涂地,建設10個萬畝國家級海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國家新增耕地1000萬畝,帶動100萬農戶脫貧和就業,每年為國家增收500億斤優質海水稻米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就我市而言,觀光農業已經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經營模式,在市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令人矚目的作用。目前濟南市成規模化的農業生態示範園區有250 多家,都具備了旅遊採摘觀光功能,吸引著大批的市民到園區採摘遊覽,取得了 1市民高興、農民致富「雙喜臨門」的良好效果。泉城農業公園、章丘香草園、立泰山靈巖茶生態園等精品園區率先獲得了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
  • 陳紅天博士等知名深港企業家攜手中農海稻共建「海水稻國家生態...
    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博士與中農海稻董事局主席楊記磙教授一同步入會場 本次大會由中農海稻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協辦、深圳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公室提供支持,旨在第四十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官宣」深圳市頂尖科研團隊中農海稻與商界精英的「跨界合作」,他們擬聯合打造以海水稻為核心品種的「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
  • 初好實業集團打造連鎖農業觀光旅遊工廠 首站落戶峨邊
    近日,初好實業(集團)與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正式籤約,將投資數千萬元在峨邊打造全國第一家薯產品深加工的觀光旅遊工廠。這也是初好實業集團打造連鎖觀光旅遊工廠的第一站。為了切實做好建設和開發工作,初好實業集團根據峨邊彝族自治縣當地的實際情況,邀請了農副產品、文創旅遊、市場營銷等領域的行業頂級專家學者,經過多次調研和討論,最終設計出符合峨邊當地特色的風土人情的全新城市IP形象,以全新的產品+旅遊觀光的模式幫助峨邊縣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脫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