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900斤!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海水稻再獲豐收

2020-12-19 瀟湘晨報

11月23日,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今年第二期海水稻開始收割,記者來到現場,看到一片忙碌豐收的景象。

海水稻喜獲豐收。

一大早,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便在稻田旁整裝待發。一聲令下,機器啟動,一茬又一茬金黃色的海水稻被漸次收割,飽滿充實的稻穀快速收入谷箱,機械的轟鳴在田野中迴蕩,不一會兒收割便完成,既省時又省力。

收割現場。

2019年,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茅嶺鎮崬軍村開始在閒置丟荒多年的草坡鹽鹼地試種海水稻,今年是該村第二年種植收穫。崬軍村黨支部書記陳偉臣一直守在收割現場,看著一包包稻穀越堆越高,他非常高興和自豪:「今年我們村種植海水稻150畝,完成集體經濟5萬元目標的同時,還增收了6萬元集體經濟!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把海水稻種植基地建成綜合種養基地,在稻田裡面養魚、蝦、蟹,努力把我們村的基地打造成市級示範基地,帶動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喜獲豐收。

崬軍村通過租賃形式,從本村石咀、崬軍、中間、兩頭龍組等4個生產組共121戶群眾中流轉了150畝土地用於海水稻種植,並帶動周邊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44人參與其中。「日常參與海水稻的看水、除草和餵魚等工作,自己也種有10多畝海水稻,每年增收一萬多元。」今年脫貧的陳偉祿一直在該村海水稻種植基地務工,說到今年的收成,他喜笑顏開:「高興啊,大豐收!」

喜獲豐收。

當天,防城港市及防城區、茅嶺鎮農業、科技等部門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現場進行測產,據基地技術負責人劉義明研究員介紹:選擇的兩片測產稻田,平均畝產溼谷934.76斤,按照定單合同溼谷收購價2.5元/斤,每畝產值2336.9元,扣除種苗肥料人工等成本每畝1000元,每畝收入達1336.9元。

來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11/24/630549.html?_s=1606230576

【來源:廣西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連說more than excited!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曾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此次晚稻測產結果出爐,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紀錄。此前,袁隆平團隊曾屢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紀錄。
  • 從淡水田到鹽鹼地,從北到南 「海水稻」走出了一條個性十足的道路
    到2014年11月,陳日勝已將「海水稻」從畝產100斤增至300斤,在廣東、浙江等地,「海水稻」種植面積也擴種到1000多畝。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悉「海水稻」情況後,認為「海水稻」具備極高的科學研究和利用價值。幾年後,袁隆平院士牽頭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專門從事耐鹽鹼高產水稻方面的研究。
  • 鞏留縣「蘋果村」 蘋果再獲豐收
    天山網訊(記者王珊報導)鞏留縣阿尕爾森鎮沙爾烏澤克村是鞏留縣種植蘋果最集中、面積最大的村,有「蘋果村」美譽。該村於2008年完成了「三香紅」蘋果註冊和綠色基地、出口基地認證,2016年完成了有機認證轉換,使鞏留蘋果成功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 大根蘿蔔喜豐收!常郭鎮李子札村專業種植再獲成功
    霜降過後,常郭鎮李子札村的專業種植再獲成功,繼西蘭花
  • 武平中山長安崬的美麗故事:「我們都是追夢人!」
    我們都是追夢人 位於武平縣中山鎮上峰,上嶺,武溪三村交界處的長安崬海拔1260米,為武平第二高峰。長安崬山勢險峻,風光旑旎。長安崬還是塊紅色熱土。這裡是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土地革命時期(1929年-1932年),為配合紅軍主力解放武平和武所城,上坑鄉(今中山鎮上峰,上嶺及東留鎮永福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三次武裝暴動,長安洞是第二次上坑暴動會議遺址。長安崬半山腰上的上嶺中地自然村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黨的領導下幾十年紅旗不倒,是革命基點村。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豪言推廣一億畝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個月前剛過了90歲的生日,這位「90後」曾經許下一個生日願望,希望他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畝產能夠達到3000斤。晚稻現場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達到了911.7公斤,加上此前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量619.06公斤,雙季稻畝產量達到了1530.76公斤,實現了袁隆平院士雙季「畝產3000斤」的目標,袁老及其團隊再次刷新了雜交稻的畝產紀錄。
  • 汕尾陸豐這個鎮1500多畝撂荒耕地變畝產1200斤大米,創收200多萬
    如今,流轉承包的1500多畝撂荒耕地變良田,晚稻喜獲豐收。據了解,內湖鎮轄區總面積42平方公裡,現有耕地面積20000多畝。今年,內湖鎮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關於撂荒土地復耕工作部署,認真落實復耕措施,紮實做好耕地撂荒復耕工作,引進合作社和企業實施規模種植,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包流轉耕地1500多畝,推動土地流轉和農戶復耕復產。
  • 今年小麥畝產有人1400斤,有人500斤,為何差異如此大?
    咱們首先了解一下河南地區的小麥情況,由於河南地區地理位置比較偏南,小麥由南至北逐漸成熟收穫,豫南地區相比豫北地區小麥成熟要普遍早上幾天時間,通過向河南豫南地區的農民朋友了解,由於今年氣候特殊,小麥產量普遍較於去年有所降低,很多地方小麥產量普遍在800-900斤左右,畝產上千斤的農戶不是很多,而且普遍都要澆上幾水,一些澆水不便的地區小麥產量甚至只有500-600斤左右。
  • 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得、excited」
    「(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 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 今天 袁老的願望實現了! 今天(11月2日),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3000斤攻關測產在湖南省衡南縣啟動。 測產結果顯示,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 三大玉米品種,畝產超1000公斤,玉米種植大戶很好的選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 袁隆平雙季稻破紀錄「海水稻」成果或可多養1億人
    10月16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稻作改良示範基地,收割機收割海水稻。(圖片來源:中新社)經過上午三個小時緊張有序地測量。最終,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此前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
  • 畝產980.43公斤 青島超級稻畝產創高緯度新紀錄
    其實,超級稻畝產從700公斤到800公斤,期間歷時十年之久,而今連續三年高緯度試驗更朝近千公斤邁進。下一步,他們將在青島研發海水稻技術,未來可期灘涂、鹽鹼地上的雜交稻種植 。  超級稻畝產創高緯度新紀錄  超級雜交稻「百千萬」工程百畝片基地,就位於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的閻莊鎮。
  • 「蔗不過江」定論被打破,武清這個村「蔗瓜套種」的30畝甘蔗喜獲豐收
    「蔗不過江」定論被打破,武清這個村「蔗瓜套種」的30畝甘蔗喜獲豐收 2020-09-26 19: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濱州首創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畝產突破700公斤
    濱州日報訊 在全市418萬畝小麥豐收入倉之際,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得一則好消息,我市農科院作物所科研人員歷經十多年研發的一項小麥種植新技術在試驗與示範區產量均突破了畝產700公斤,創歷史新高。6月15日,經過一天緊張的多點抽樣實打測產,博興縣店子鎮店子村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試驗區平均畝產718.1公斤,比常規小畦種植的對照區畝增76.6公斤,增幅11.9%。
  • 海水稻把鹽鹼地「種」成智慧農田
    海水稻廣受關注,其中重要一點便是它可以向鹽鹼地要良田。在鹽鹼地上怎樣種植海水稻?種植海水稻後的鹽鹼地真的能變成「良田」嗎?成本高不高?記者日前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海水稻實驗室、試驗基地進行了採訪。
  • 5G技術助力海水稻畝產破千斤
    今年,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經測產評估,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平均畝產稻穀再破千斤。中國聯通則聯合院士的科研團隊,依託5G、物聯網、雲、區塊鏈、AI、自動化農機等技術,開發了海水稻5G智慧農業系統。 「我們搭建了興安盟基地綜合運營管理平臺,並在平臺下設置了許多板快,對水稻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
  • 在希望的田野上 墾利區墾利街道七村水稻豐收在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東營報導金秋時節,稻穀飄香,金燦燦的稻田裡呈現出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10月19日,墾利區墾利街道七村水稻正在收割。七村是傳統水稻種植專業村,以前一直是傳統人工種植模式,耗費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
  • 50歲農民種「西瓜紅」紅薯畝產6000斤,價高不愁銷!
    今年,界首市新馬集鎮「紅薯王」王凡種植的「西瓜紅」紅薯喜獲豐收,畝產6000斤。 「這個品種我也是頭一次種,只種了4畝地,但確實獲得了大豐收。 」王凡告訴筆者,這個品種的紅薯特點是吃起來香、甜、軟,又沒有絲絲,很可口,現在市場上每斤一塊錢不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