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錄!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豪言推廣一億畝

2020-12-18 騰訊網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個月前剛過了90歲的生日,這位「90後」曾經許下一個生日願望,希望他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畝產能夠達到3000斤。

豪言推廣一億畝

雜交水稻可再養活三千萬人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十一月初,湖南衡南縣雙季稻種植基地,進行了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的測產。晚稻現場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達到了911.7公斤,加上此前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量619.06公斤,雙季稻畝產量達到了1530.76公斤,實現了袁隆平院士雙季「畝產3000斤」的目標,袁老及其團隊再次刷新了雜交稻的畝產紀錄。

第三代雜交水稻具有高產、抗病、抗寒、抗倒等特點。因此,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也被袁隆平院士看作是突破畝產「天花板」的關鍵。

要雜交出更優秀的水稻,首先要得到一株最優秀的「母水稻」,這個過程可謂萬裡挑一。

從2011年開始大量培育母水稻,到2015年才成功得到一百多株候選「母水稻」,袁隆平的團隊先後培養了近50個批次、上萬株水稻。接下來,這一百多顆作為母本的「母水稻」,還要與上千種不同品種的父本雜交。又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湖南、海南兩地同時雜交種植,大約經過了8代雜交後,整個團隊在2018年才最終獲得「叄優一號」最佳的父本、母本組合。

此後,湖南、雲南、廣西、湖北等南方8個省份,都開始試種「叄優一號」,摸索各個地區最佳的種植方法。

說起未來的工作計劃,袁隆平說還有兩個任務要完成,第一是在五年內實現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800公斤,第二是繼續推廣「海水稻」,也就是耐鹽鹼水稻的種植。他算過一筆帳,全國有近兩億畝鹽鹼地可以種植水稻,如果可以在全國推廣種植1億畝,預計可年產糧食500億公斤,這樣就可以解決一億五千萬人的吃飯問題

袁隆平曾經做了一個夢,夢中的水稻像高粱一般高,穗子和掃把一樣長,穀粒猶如花生米那樣大,人們可以坐在稻穗之下乘涼。截至目前,我國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經達到兩億畝,已經誕生出了身高接近2米的巨型稻,這位「90後」老人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正在一點點變為現實。

35年破解玉米高產密碼

累計增產糧食100億斤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除了提高畝產產量,還要把種子技術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黃長玲是我國玉米界資深專家,在過去長達35年的歲月中,他一直在培育「三高三抗」的玉米良種,不僅高密度、高穗粒、高結實率,還要抗倒伏、抗病、抗旱。但要培育出這樣的良種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

黃長玲在對數以萬計大群體遺傳基因的精心研究中,破解了玉米高產的密碼。

每年7、8月份,在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黃長玲都會準時出現在北京昌平的育種試驗田,進行授粉雜交,觀察玉米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

冒風雨、頂酷暑,從1990年選配到2007年,黃長玲用17年的堅守,終於培育出中單808品種。把玉米畝產從五六百公斤提高到1380公斤,成為我國西南玉米區,適應性廣,豐產性好,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

之後,他培育的中單909又在東北地區表現出優越的特性。中單808、中單909新品種一舉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桂冠。

小麥新品種獲455萬元技術轉讓費

市場高度認可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教授, 2018年成功培育出優質強筋「西農511」小麥新品種,並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這個新品種在四個省試種後,也獲得了市場高度認可。

一家農業公司看中了小麥新品種「西農511」,買下了生產經營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因此獲得技術轉讓費455萬元,這也創下了陝西省小麥新品種轉讓費之最。

從2006年雜交組合,到2015年通過省審,再到2018年通過國審,為「孕育」出「西農511」,吉萬全和團隊13年間,幾乎每年都有100多天奔波在陝西、河南、安徽、江蘇等5個省的60多個試驗點。從事小麥育種研究三十多年,吉萬全團隊培育出優質強筋、綠色抗病新品種7個,平均畝產量能達到1000斤至1200斤。

每年種植超過一千萬畝

飯碗要握在自己手中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立冬之後,西北的氣溫降至零度。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試驗田裡,當地的小麥育種首席專家王輝正在觀察記載小麥抗凍情況。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的時候,王輝也在我國一代育種大師趙洪璋院士的指導下開始小麥育種。「高產、穩產、抗病性強」是王輝給自己制定的育種目標,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是大量精細而繁瑣的工程。

小麥育種是個辛苦活,從9月初的整地、施肥,10月份的播種,冬春季的田間觀察記載、抗病鑑定及大田管理,春末的授粉雜交,盛夏的分類收穫、晾曬,王輝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地裡度過的。十年如一日在試驗田裡一株一株地挑選。

伴隨著「西農979」在河南、陝西、安徽、山東等省150多個縣區每年超過一千萬畝的播種與收穫,王輝教授的小麥育種團隊,歷經數十年,在黃淮麥區唱響了一曲小麥良種的豐收之歌。

【半小時觀察】 生物育種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種子被稱為糧食的「晶片」,日前,生物育種作為8個被「點名」的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之一,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中。在全球局勢變化的大背景下,糧食安全問題得到空前重視。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中強調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而良種培育從源頭上為糧食安全提供了強大支撐。

截至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良種覆蓋率持續保持在96%以上。我們期盼著有越來越多的現代生物技術手段,能對農作物進行定向改良,使育種工作的步伐不斷加快,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不斷增加砝碼。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連說more than excited!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曾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此次晚稻測產結果出爐,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紀錄。此前,袁隆平團隊曾屢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紀錄。
  • 袁隆平雙季稻破紀錄 超3000斤大米質量可與日本越光米媲美
    袁隆平及相關專家、測產驗收專家對華南雙季稻年畝產三千斤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進行測產驗收    19日中午,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後宣布:該項目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項目實驗獲得成功,並創造了水稻畝產量新的世界紀錄。
  • 雙季稻畝產超1500公斤 袁隆平秀英語「孩子般」鼓掌大笑
    雙季稻畝產超1500公斤 袁隆平秀英語「孩子般」鼓掌大笑 來源:西安網微博 時間:2020-11-02 14:14 字號:
  • 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
    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第三代雙季雜交稻創造世界新紀錄 專家解讀破紀錄背後的重大意義11月2日,袁隆平院士在位於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測產現場進行視頻連線。新華社 圖11月2日,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3000斤攻關測產在衡南縣啟動。測產結果顯示,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 畝產1噸,已實現!袁隆平「超級稻」連續4年畝產超2200斤,創新高
    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又創新高了,並且是畝產超過1噸。據新華社的報導,今年9月14日,專家組在位於雲南省草壩鎮的「超級稻」種植示範基地裡對第二代「超優千號」進行測產。結果顯示:在抽選的三塊地裡,測量得出超級稻的畝產高達2270斤,並且是連續4年畝產超過2200斤。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還記得袁隆平90歲生日時許下的生日願望嗎——「(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11月2日中午,正在測產的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水稻基地,傳出好消息: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此前7月,該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 興寧絲苗米年畝產量創世界紀錄
    本報訊 (記者陳思傑)昨日上午,省政府專家組對興寧市絲苗香米開展實測驗收,測得「19香」絲苗香米年畝產1300.12公斤,創下雙季稻香米年平均畝產量世界紀錄。 在位於興寧市新陂鎮新金村的辰興種植合作社基地,專家組成員實地查看了示範品種絲苗米「19香」的種植情況,隨後嚴格按照國家農業農村部水稻測產方法進行測產。
  • 中國最北海岸6‰耐鹽鹼海水稻試種成功,平均畝產超三百公斤
    光明日報11月5日消息,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鹼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鹼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 平均畝產達980.43千克 青島超級稻創世界紀錄
        晚報訊 9月25日,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日照市的超級稻百畝高產攻關基地傳出喜訊:最高緯度雜交水稻畝產量達到980.43千克,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據了解,2014年和2015年高緯度雜交水稻高產世界紀錄分別是每畝968.37千克和每畝971.66千克,本次紀錄又將畝產量提高了8.77千克。
  • 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 袁隆平:more than excited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南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已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至此,袁隆平團隊雙季稻畝產破1500公斤!聽到這個消息,袁隆平說:「非常激動,more excited!
  • 畝產980.43公斤 青島超級稻畝產創高緯度新紀錄
    通過與常規稻稻穗的粒數對比,當地農民張歷山告訴記者,這些雜交稻一穗的顆粒數比常規稻多出一倍。當天,經過專業部門的測算,該基地雜交水稻平均畝產達980.43公斤,刷新最高緯度雜交水稻的高產世界紀錄。  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說,今年是該超級稻項目的收官之年,他們對今年的畝產數極為期待,將從百畝稻田中按高中低選定三畝,實打實測這三畝水稻的產量,將其作為該雜交稻基地產量的參考。從當天實打實測的三塊地看,畝產量分別為907.36公斤、964.70公斤、1069.22公斤,核算出該基地平均畝產980.43公斤。
  • 破水稻單產紀錄,袁隆平爺爺開心到飆英語
    破水稻單產紀錄,袁隆平爺爺開心到飆英語 2020-11-02 15:37   澎湃新聞編輯:陳鑫露 實習生:李秋萩 素材來源:央視新聞 來源:澎湃新聞
  • 雜交稻雙季畝產超1500公斤 九旬袁隆平院士興奮飈英文
    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實驗示範基地位於湖南衡南縣清竹村,測產的晚稻為第三代雜交水稻,具有抗病、抗寒、抗倒等特點。在經歷今年罕見低溫寡照天氣後,該品種表現仍然相對穩定。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被袁隆平視作突破水稻畝產「天花板」的關鍵,於2011年開始選育種子。
  •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袁隆平高興到大秀英文
    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突破畝產3000斤,這在普通生態雙季稻屬於重大突破。
  • 產量排名前五的玉米品種,最高畝產3000多斤,特此推薦
    現在的玉米品種實在是太多了,有時候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什麼樣的品種好,很多廠家為了搞推銷,也是用各種方法來誘導用戶,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了目前我國產量排在前五的超高產玉米品種,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浙江超級水稻不比袁隆平的差 單季晚稻畝產紀錄再刷新
    創了新紀錄的「甬優12」稻田。幾天前,衢州江山石門鎮泉塘村超級稻百畝示範方測產結果公布——高產攻關田畝產1024.13公斤!這一產量打破了保持了4年的紀錄,創造了浙江省單季晚稻畝產新紀錄。產量不比袁隆平的超級稻低,屢創紀錄的「甬優12」,到底有何神奇之處?生產的大米何時能夠盛進人們的飯碗?錢報為你揭秘。
  • 廣東優質絲苗香稻品種雙季畝產1300.12公斤
    11月11日,在梅州興寧市,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相關專家,對華南農業大學承擔項目「絲苗米富香提質增效技術集成研究推廣」的絲苗米富香高效機械化生產技術示範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驗收結果為晚季畝產665.56公斤,加上今年早季測得的畝產634.56公斤,早晚雙季畝產共1300.12公斤,標誌著廣東優質香稻創雙季高產紀錄。
  • 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得、excited」
    「(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 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 今天 袁老的願望實現了! 今天(11月2日),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3000斤攻關測產在湖南省衡南縣啟動。 測產結果顯示,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 廣東興寧市優質絲苗香稻品種雙季畝產1300.12公斤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羅勉報導 11月11日,在廣東省興寧市,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相關專家,對華南農業大學承擔項目「絲苗米富香提質增效技術集成研究推廣」的絲苗米富香高效機械化生產技術示範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驗收結果為晚季畝產665.56公斤,加上今年早季測得的畝產6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