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一路走來,從校辦小廠到國家大型綜合製藥集團,坐落於沂蒙大地的魯南製藥也趟出了一條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全國主流媒體一起走進魯南製藥集團,挖掘民營企業發展中理念的徹變、行動的真變和發展成果的質變。
2018年初,隨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面展開,魯南製藥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就此提出:「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企業是主體,越早越主動。」
在他的帶領下,魯南製藥集團持續發力科技創新,已連續5年保持20%的高速增長,新增就業7000多人,上繳稅金也從7億元增長到14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魯南製藥實現產值9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9%;上繳稅金12.07億元,同比增長14.4%。
攝影:謝榮秋
科技創新點燃發展引擎
創新是魯南製藥的靈魂,也是底色。
4月4日,魯南製藥集團完成的「基於基因工程菌株構建奧利司他新製備體系的產業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截至目前,魯南製藥共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山東省科技獎27項。如今,在魯南製藥集團,魯南欣康、魯南力康、快力、君迪、君爾清、維康達、瑞旨等這些載入人類醫藥健康發展史冊的的科技創新成果,都打著令人驕傲的魯南製藥烙印。
這組耀眼的數據,體現的是魯南製藥雄厚的創新能力,彰顯的是魯南製藥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當科技創新的數量和質量頻繁被刷新,魯南製藥人的創新自信也一次次被「點燃」。「科研成果湧現,是多年來我們的科技研發人員長期堅守取得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集團堅持創新引領、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的結果。」科研出身的張貴民深知對一家藥企而言,不創新就是落後,科技創新更是舉足輕重,魯南製藥也不例外。
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近年來,魯南製藥集團始終把培養和造就人才作為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
譚麗華是魯南製藥集團科研部一名實驗員,主要從事原料藥的發酵工藝研究工作。對於發酵這個複雜的生化過程來說,「放大」一直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憑藉對菌種的了解和多年實踐中積累的經驗,譚麗華做了大量改進和創新,在短時間內順利地完成了發酵「放大」工作,並且發酵水平超過了國內其他生產廠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該項目的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實現產值近19.5億元、利稅3.5億元。
正是有了像譚麗華一樣的眾多科研人員的堅守,魯南製藥集團才有持續向前的動力。如今魯南製藥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0000餘名,佔職工總人數的80%以上,其中博士50多名、碩士1500餘名,已經建立了一支「以院士為顧問、博士為骨幹、碩士為主力」的高素質科研隊伍。他們堅持需求導向,集成政策資源,聚焦成果轉化,為企業長遠發展、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2017年底,魯南製藥憑藉過硬的創新實力及專利數量榮登「2017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強排行榜」,位列醫藥企業第一。
攝影:謝榮秋
成果轉化提升創新水平
在魯南製藥集團貝特公司明亮寬敞、一塵不染的間裡,機器人自動化手臂一刻不停,智能傳送帶將市場急需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特效藥生產、包裝、分揀入庫全環節自動串聯,偌大的車間內僅有的幾名職工坐在操控屏前,對系統自動生成的生產報表進行核驗。
「我們這個製藥車間完全按照國際一流標準設計、建設,從調試到順利達產半年多來,已創造超15億元的產值,人力比國內同類先進生產線減少了2/3,效率卻提升3倍不止。」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出身的車間主任陳曉傑自豪地說。
數據對比更是令人振聾發聵,魯南製藥集團2018年在實現工業總產值32%的高速增長下,人均工業總產值突破91.88萬,成為業界逆勢增長的翹楚。而作為自身改革試驗田的貝特擴建項目25車間,年人均工業產值則將超過3000萬元,新舊動能轉換的巨大成效立竿見影,這更堅定了魯南製藥人聚焦高質量發展、向科技創新要生產力的決心。
近年來,魯南製藥先後承擔研究課題30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國家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等項目50多項,120項科技成果通過專家鑑定,4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61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已申報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409項,已獲授權專利757項,以專利實力87.04分位列2019中國企業專利500強榜43位;申請註冊商標2801項,已獲註冊證2454個,商標擁有量位居山東省第一位,被確定為「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山東省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
魯南製藥不斷將科技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形成研發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的重要支撐。集團先後投資30億元用於公司研發的新產品產業化。採用最新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建設的貝特公司製劑擴建項目已經通過GMP認證,已投入使用。
8月25日下午,由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主辦的2019(第36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年會舉行,會上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魯南製藥集團榮登百強榜第25位,與工信部2017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單相比,魯南製藥集團在排名上前進3個位次。
攝影:謝榮秋
綠色發展守住綠水青山
面對新舊動能轉換中環保與企業眼前利益抉擇時,考驗的是改革者壯士斷腕的勇氣與魄力。魯南製藥堅守「企業發展、環保先行」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定不移舉生態旗,創生態業,奮力打造「生態環保」樣板、爭當綠色發展示範,在綠色發展中交出優異答卷。
「堅持科學發展,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卻捨得斷臂求生存,以綠色發展換來長久生存。」張貴民態度堅決。
記者了解到,魯南製藥集團從科研立項開始就將環保納入公司發展的頂層設計,不符合環保的項目堅決不予立項。2010年以來,魯南製藥先後淘汰了年產1000噸硫氫酸紅黴素項目、年產2000噸7-ADCA醫藥中間體項目、年產130噸4-AA醫藥中間體項目,這些落後產能項目年產值近30億元。但改造之後廢水、廢料的排放量卻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如今,徜徉在魯南製藥集團新時代藥業的廠區裡,天藍、地綠、路潔、水清,生產、生活廢水經過嚴格處理後匯入溫涼河,河流內水草豐茂、魚翔淺底,優美宜人。魯南製藥先後榮獲「山東省節水型企業」、「山東省環境友好企業」、「山東省工業旅遊示範企業」等金字招牌。「關乎環境問題,不管政府提出怎樣的要求,魯南製藥都將從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出發,將之做得更加完善、更加徹底。」張貴民說,「製藥企業作為健康產業的一部分,不能一面生產藥品,一面破壞環境」。
目前集團「三廢」處理設施已累計投入8億多元,建設了4座汙水處理廠,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環保技改項目。其中,利用萃取精餾法回收低濃度醋酸技術,實現了產業化和資源的循環利用,填補了我國在萃取法回收低濃度醋酸領域的空白。魯南製藥集團在環境治理和節約能源方面率先垂範,先後榮膺「山東省節水型企業」「山東省環境友好企業」「山東省建設環境友好型十佳企業」等稱號,新時代藥業被授予「山東省工業旅遊示範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推動綠色發展,是長遠之策,不是權宜之計,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風雨無阻向前行。如今,魯南製藥集團這艘巨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正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朝著「千億魯南」的宏偉目標,破浪前行!
閃電新聞記者 谷會媛 丁振年 劉夢琦 臨沂報導
[責任編輯:楊凡、李春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