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究竟有多痛?2019年的綜藝節目《我們仨》裡,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2級疼痛:相當於針尖刺手背;4級疼痛:頭髮被拉扯,錐尖刺大腿;6級疼痛:刀切到手,軟組織挫傷,扭傷等;8級疼痛:一度燒傷,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10級疼痛:相當於20根骨頭同時骨折。
而女人生娃,大多經歷的正是這抓心撓肝,慘不忍睹的10級疼痛。
關於生產,主持人李靜曾說,自己生完孩子後最大的心理缺失是沒有尊嚴了,感覺身體像一個機器,所有人跟她討論的都是自己的器官。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生孩子除了產痛,更可怕的是產後一個極度孤獨而又黑暗的抑鬱階段。這種艱於呼吸視聽的精神狀態,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讓媽媽連同孩子一起被它吞噬--這個媒體報導也不少了。
這些報導的共同點是,寶媽本人沒有意識到自己身處抑鬱狀態,因而未及時就醫。家人,特別是老公更沒有意識到,沒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愛。
「因為愛你,懷胎十月,預見一切悲傷,仍然甘願前往。然而,我熬過了十月懷胎,卻死在產後一周。」
有數據顯示,我國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為14.5% 左右。
也就是說,每7位產婦中,就有一個得過產後抑鬱症。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產婦患產後抑鬱症?
剛剛經歷生產的疼痛,身體還沒有恢復,虛弱,每天睡不好,休息不好,頭昏腦漲,心情也不好。
新手媽媽,孩子一哭心就慌了,不知道是餓了還是尿了,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慢慢學習。
如果老公不給力,不體諒,半夜寶寶哭他睡得像頭豬,只能自己來。
要是再趕上一個幫倒忙的婆婆,請月嫂怕花錢不讓請,說自己可以照顧,結果各種封建迷信。
脫離了職場,一切都不再按部就班進行,一天24小時待命,卻可能還是讓寶寶生病了。
產後抑鬱這件事,從來不挑人,再強大,再樂觀的女人,都有被產後抑鬱盯上的可能。
有位網友說:
我總算理解了為什麼會有產後抑鬱,並不全是激素的作用,你會發現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別人照顧你也是因為你是「奶牛」,沒有你孩子就沒奶吃。所有人都把關注重點都放在孩子身上,產婦可以說想吃什麼下奶食物,除此之外的訴求=矯情,醫生也說沒有擠不出奶的媽媽,擠不出來就是不夠努力,怕疼嬌氣,看著急得臉通紅的孩子也會產生負罪感。
我想生過孩子的媽媽們對這件事都深有體會。奶牛,比喻的簡直太形象。
有的爸爸會覺得寶媽太矯情,生孩子都這樣,怎麼就你這麼矯情呢。這麼說的寶爸可以親自帶一天孩子試試,感受一下寶媽的不容易。
如果發現自己受不了每天只睡三五個小時、還要忍受寶寶的哭鬧、自己給寶寶換尿布餵奶哄睡覺,那麼就不要再說這樣傷害寶媽內心的話。
對於產後的媽媽來說,在這一時間段,自己愛人的陪伴與關愛就顯得尤為重要。雖說會受抑鬱症的影響,但情緒的反應依然存在。
在情緒低落時,與愛人一次談心,一小段笑話,也能使心情好轉少許。所以,在產後的愛人陷於情緒低潮的泥潭中,哪怕你一次小擁抱,在愛人心裡會覺很溫馨。
溫馨提示:如果你在分娩後兩三天經常悲傷、煩躁、焦慮,而且注意力下降、吃不下東西、夜晚經常失眠,那麼你可能是陷入了產後憂鬱的狀態,不少新媽媽都曾經有過這種狀態。
這種狀態還表現為你覺得全家人都圍著寶寶轉、自己被忽視了,看什麼都不順眼經常發脾氣等等。如果你在產後出現了以上的表現,一定要重視,及時和家人溝通,排解這種憂鬱的情緒。這種產後憂鬱的狀態多數會在分娩後兩周內消失。
但是如果這些表現持續了兩周以上,就不僅僅是抑鬱情緒作祟,而可能是產後抑鬱症了。
產後抑鬱症不是「公主病」,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新媽媽們如果有以上症狀,一定不要自己默默承擔,而是要儘快尋求醫生的幫助,家人也要對新媽媽的這些表現格外注意,多多理解和包容,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送給各位準爸爸一句話:幾乎每一個女人,對於懷孕生孩子期間發生的事,不管是好還是不好都會銘記於心,因為在她的一生裡,只有這個期間,心理和生理都是最脆的時候。所以,收穫一點好她會感恩一輩子,同樣,對她一點不好她也會記恨一生,而這絕不是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