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展廳展品輸出「一帶一路」國家(馬來西亞)項目...

2021-01-11 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8年8月4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館與馬來西亞檳城圓頂科學館合作的「太空探索」展廳在檳城圓頂科學館隆重開幕,中國科技館設計製作的6件航天主題展品面向馬來西亞公眾正式開放。這是中國科技館常設展項首次走出國門,是藉助科普合作交流的方式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宣傳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嘗試。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馬來西亞檳城首長曹觀友、檳城第二副首長拉馬沙米、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魯世巍、中國科技館副館長隗京花和檳城圓頂科學館館長鄺雲龍出席開幕儀式。

檳城圓頂科學館館長鄺雲龍在開幕式上致辭

開幕式上,檳城圓頂科學館館長鄺雲龍發表致辭,他詳細介紹了「太空探索」展廳的立項背景、策劃思路及建設過程,十分感謝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館和中國科技館的幫助。他表示,中國科技館提供的6件航天主題展品為馬來西亞青少年提供了近距離了解中國航天科技成就的機會,幫助他們點燃了科技探索的夢想。他希望以此次合作為起點,與中國科技館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實現雙方共同進步。

中國科技館副館長隗京花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科技館副館長隗京花介紹了此次中國科技館航天主題展品在檳城圓頂科學館展出的意義,以及6件展品的故事背景。她表示,該項目是中國科協、中國科技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並希望通過科學文化這一世界共同語言,促進中馬兩國科普場館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繁榮發展,藉此次合作機會,帶動中馬兩國之間的科技文化交流向縱深發展,共同推動雙方科學傳播和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共贏,為進一步加深中馬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

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魯世巍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魯世巍指出,近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願與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智慧,此次展出的6件展品就是檳城與中國友好交往的又一見證,進一步凝結了中馬關係友好的紐帶。他希望藉助這次展出,吸引更多檳城及馬來西亞各地人民近距離體驗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先進成果,幫助他們豐富知識,拓展視野,通過科普展覽的形式,讓更多馬來西亞青少年奮發向上、立志成才,為馬來西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智慧,為中馬兩國人民世代友好貢獻力量,成為推進中馬兩國民相親、心相通的友好使者。

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在開幕式上致辭

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在致辭中表示,檳城圓頂科學館「太空探索」展廳的建設成功跨越了國家的界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館、檳城政府、中國科技館、檳城圓頂科學館的共同努力下,全馬首個「太空探索」展廳在檳城落成,象徵著中馬兩國的深厚友誼,具有歷史性的意義。馬來西亞政府高度重視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積極響應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他很榮幸檳城能作為中國航天展品在海外展出的首站。

馬來西亞檳城首長曹觀友在開幕式上致辭

檳城首長曹觀友表示,科技館肩負著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使命。檳城作為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城市,高度重視科技館的發展,他希望科技館能夠成為讓公眾不分種族和宗教,共享科技發展,認識科技進步的主要載體。此次合作將有力推動檳城的科學傳播事業,他代表檳城政府對中國政府、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館和中國科技館表示衷心的感謝,強調此次合作不僅意味著建立一個「太空探索」展廳,更是兩國之間友誼的標誌,他期待未來雙方能在更多領域進行合作。

與會嘉賓參觀「太空探索」展廳

開幕儀式結束後,與會嘉賓及當地100多名中小學師生一同參觀了「太空探索」展廳。中國科技館遴選的6件展品高度還原了長徵系列火箭和嫦娥探測器的原貌,展示了現階段中國運載火箭和探測器的最高水平,讓馬來西亞公眾近距離感受到了中國航天科技成就。此外,檳城當地眾多華僑也慕名而來,一睹長徵火箭和嫦娥探測器的風採。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周武研究員進行航天主題講座

與此同時,開幕儀現場還舉辦了一系列航天主題活動。當日下午,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周武研究員為當地100多名大中學生作了以「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為主題的講座,向大家講述了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分享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航天故事,讓大家深入地了解中國航天所經歷的艱難曲折,感悟中國航天所孕育的「艱苦奮鬥、勇攀高峰」的偉大精神。

中國科技館的科技輔導員進行科學表演

當日晚間,中國科技館的科技輔導員為當地100多名小學生及家長獻上了精彩紛呈的科學表演,現場再現王亞平在天宮進行的陀螺運動實驗,並利用多種材料製作火箭模型。通過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互動教育形式,帶領馬來西亞青少年了解科學、感受科學。現場學生們踴躍參與,反應熱烈。

中國報、東方日報、光華日報、光明日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the Sun daily等多家馬來西亞媒體記者到場參加開幕儀式並進行了全面報導。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國內主流媒體也對開幕儀式進行了報導。

(展覽設計中心供稿並圖)

相關焦點

  • 北京科技館太空探索展廳開放
    「三維滾環」模擬太空人訓練、VR體驗太空行走、設計一顆衛星……中國科技館的「太空探索」展廳近日向公眾開放,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60周年之際為公眾獻上一份航天科普的盛宴。「太空探索」展廳位於科技館四層,是由中國科協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共同建設。
  •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思考與探索
    在論述高等教育國際化動因理論的基礎上,闡述了當前環境下我國高等教育加快國際化道路的可行性、戰略意義、實現路徑,深入分析了首都高校開展國際化教育的優勢與必要性,並結合行業特色院校案例,以北京印刷學院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招收「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培養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化行業高端人才為例,介紹了其在國際化道路上的思考與探索。
  •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搭建一帶一路傳播橋梁
    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全球治理創新理念,「一帶一路」倡議除了得到沿線國家的反應和回饋,還得到海外華僑華人的積極呼應。通過對馬來西亞當地三份典型且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華文報紙《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和《東方日報》進行調研發現,在「一帶一路」倡議傳播的過程中,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以下簡稱「馬華社會」)並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參與其中,而是主動根據當地的社情民意對該倡議進行解讀,並且試圖成為該倡議在當地的傳播載體和橋梁。與此同時,「馬華社會」對於「一帶一路」的參與實踐也塑造和再造著馬來西亞華人的集體身份和集體情感。
  • 「一帶一路」國家商會線上尋合作 呼籲打造合作「雲平臺」
    林波 攝中新網寧波6月10日電(記者 林波)6月10日,中國(寧波)—「一帶一路」國家商會商務合作對接會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30多個國家商會會長通過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共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貿易與合作交流,呼籲打造線上商務合作平臺,助力企業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活動現場。
  • 我愛馬來西亞也愛中國(「一帶一路」之留學中國)
    溫佩素在長城   開欄的話: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世界各國來華留學生生源國有了新變化2016年在華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總數為205個,創歷史新高,其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明顯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每年向沿線國家額外提供總數不少於3000個獎學金新生名額,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教育合作再添助力。   這些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在國際交流的熱潮中,負笈而來,滿篋而歸。
  • 廣海學子走入中國美術館,領略一帶一路成果魅力
    而這些中國醫生,不畏戰亂和危險隨國家入非支援,是背負了極大的重任和壓力的。於是說:「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不僅要感謝國家確立該決策的正確性、合理性,更要感謝像畫中援非醫生一樣在自己崗位為國奉獻的每一個人。接著,實踐隊成員被館中的雕塑作品《偉大的旅行家 鄂本篤》所吸引,它佔據展廳中央的關鍵位置。
  • 泰國、馬來西亞、中東歐國家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成為留學新...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不僅加強了經貿往來,也助推了人文教育活動的發展。記者發現,對於眾多寧波人來說,泰國、中東歐國家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再只象徵著「旅遊」,那裡同樣閃爍著留學的契機。與歐美國家比起來,這些相對「小眾」的留學地也成了一些寧波人的選擇。
  • 【一帶一路】傑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訪
    在這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科技手段,實現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構建了以項目為載體,以「技術+產品+服務」為模式的形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斯裡蘭卡、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等)輸出多款公共安全產品和系統。
  • 馬來西亞關注「一帶一路」 青睞中國清真食品
    中國網新聞12月14日訊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實施,中國甘肅省豐富的清真食品、中藥材、農產品資源等受到沿線國家「青睞」,交流日漸熱絡。馬來西亞率先給與清真認證並允許進口,堪稱典範。
  • 「一帶一路」錢幣展 去河北地質大學免費看
    河北地質大學/供圖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北地質大學錢圓金融博物館將於2019年10月1日—3日舉辦「一帶一路」錢幣特展。此次特展期間,錢圓金融博物館將首次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屆時將以該館收藏的絲綢之路古錢幣為主線展示絲綢之路人文風情,使遊客直觀感受絲綢之路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偉大貢獻。
  • 東軟集團項目成為典範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出 「瀋陽聲音」
    本屆論壇以「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為主題,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集中展示了倡議提出6年來收穫的豐碩成果。經過層層遴選,遼寧省有6個項目納入了本屆「一帶一路」論壇成果,位居全國前列。瀋陽市包攬了3項,成為省內最大收穫城市,論壇發出了「瀋陽聲音」。
  • 一帶一路 | 馬來西亞多項政策力促英語教育改革
    【主持人語】(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曄)鑑於全球通用語英語在「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的廣泛使用,全面把握其英語使用情況與英語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 廣東省「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聯盟2020年度活動舉行
    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白俄羅斯、馬來西亞、寮國、尚比亞等國家的高校、企業、協會、留學服務機構單位代表和部分國家駐廣州總領事匯聚一堂,共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和合作大計。 廣東省「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聯盟於2017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職業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構建了「一帶一路」國際職業教育互學互鑑新機制。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在致辭時表示,廣東省教育廳將繼續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合作發展,積極搭建對話交流平臺。
  • 碧桂園森林城市資助馬來西亞學生 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馬來西亞新山市2018年1月2日電 /美通社/ -- 家住馬來西亞新山市郊區村落的艾米莉亞,即將迎來不一樣的新學期。由於家庭較為貧窮,懂事的艾米莉亞在每學期開學前,從來都不會向父母要求買新文具等開學用品。但在這個新學期,這位8歲的小女孩即將擁有自己最喜歡的書包。
  • 英國與「一帶一路」的教育合作之道
    作者: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 謝萍、趙瞳瞳、石磊  英國作為世界上規模第二、增長最快的高等教育輸出國,目前在全世界還未開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國家僅剩15個。其中,在線學習、地方合作教學和面授模式分別佔52%、40%和8%;課程涵蓋預科、資格證書、學歷證書、本科及研究生的各類項目,而且70%的學生所修的課程項目始於2000年,只有4%的學生在學習2010年之後開發的新課程。  相關數據表明,在與英國開展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的國家中,亞洲國家學生佔比最大,為49%,其次是歐洲25%和非洲7%。
  •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觀察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及其他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大米、小麥以及大豆等農產品的重要進口來源地,包括豬肉等肉食產品。總體看,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貿易呈現以下特徵。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合作加強。
  • 泉州成品油超過九成出口「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央廣網福州6月26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通訊員黃忠族 姚泰春)2017年1-5月,泉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監管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出口成品油75批、177.5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6.25%、47.88%,超過94%出口「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而且可獲來料加工費超7千萬美元。
  • 中國高校可為「一帶一路」貢獻人才與智慧——清華大學副教務長...
    在本科國際學生招生中,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近30場宣講和交流活動,邀請多位清華大學優秀教授巡講,傳播中國的大學文化與精神、介紹最新科研成果,擴大了中國高等教育在當地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從2017級國際學生的錄取數據來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達到140人,創歷史新高。
  • 一帶一路版圖發布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圖)
    近日,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宣告「一帶一路」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央視新聞聯播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一帶一路 共建繁榮》,帶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向,了解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面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所做的種種努力。今天播出第一集《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
  •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博士學位全服務項目招生簡章-一帶一路指定籤約合作校
    ),成立於1984年,原為馬來西亞城市理工大學學院,2016年經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及學術資格機構(MQA)批准,正式升格為綜合性大學。大學為具有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層次教育的馬來西亞全日制高等院校,並得到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和中國教育部的推薦認證。大學的學術水平和規模實力在馬來西亞大學中位居前10名。是馬來西亞和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指定合作大學。     學校有吉隆坡和新山市柔佛兩個校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35000餘名。2017年被馬來西亞教育部評為「教育質量五星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