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道及其有無雙玄

2021-02-16 老子文化網

一、全經開首,就以十二個字精妙的定義定位了宇宙萬物不變、不可懸改的本體性。只有首先確定這一宇宙全維萬事萬物萬化和全經的不變不動原點,才能應變全維有序、理律分明不錯不亂。其定位是「凡是可有以為則皆非道」而不是「道的不可為不可說」,這其中的界限不是為和說,而且是有以為與無以為。

這一定位之要,既是全經展開之本,也是觀證自然萬物運動和學經解義習道之本。所以,開經解義務必首重,否則全經無定則無定解而浮動,而惑之難徹,惑之不得正見生。

二、在「可有以為則皆非道」不變決定性的定位之下,《老子》將道以「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展開了道與宇宙萬物始生與玄回的宏環循行關係。使我們能清晰得知萬物的始生和終歸,使我們能在其中感悟「道在我中,我在道中」宇宙全維的渾然本來一實體。

要準確把握「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是「道生之一名無、名無極、名玄牝;一生之二名時空、名玄牝之門、名天地之根、名眾妙之門;二生之三名有、名太極」的不二說。且不可因斷句而廢失《老子》以有無論道展開全經的至綱。

欲以解讀《老子》,舍其有無之綱則全經無骨自癱,必因吾之故使經扶之不起、舉之不立、觀之不得經真解。

太極之有,既從無始,到時空合成是縱向的邏輯位序關係,又在生成中與無極成為互相轉化有無相生的平行關係。並且太極之有,無時不在有無縱向和平行的兩個關係之動態中。

三、太極之有,自動五運,復成五類,復又復生,形成了多維多樣性的生命和物質。此多維多樣性事物的有無之性統稱常有常無,而與本有三、本無一別之決不可混。但無論常有常無怎麼多樣性,其無始有生的本性不能改、不能變。所以在我們的實際生存環境中無不可以見證它的存在。

《老子》開導我們通過事物自然普遍存在的無潛之性,去觀察它原始的奧根妙因;通過事物自然普遍存在的有顯之性,去觀察它外在和可以外在的狀態功能作用。

常有、常無與本有之太極、本無之無極決不可混淆。因為在我們的低維境界認識中,常無亦在本有的太極之內。從絕對的角度常無是有而不是無,同時這又是《老子》展示的絕對法相對用。

現實常有中的五類還沒有得到有法的認證,更況太極這個物的終極子,就更不肖見其有了。它的小之極、速之極不妨藉助幾何學中點的定義,即理論上的定義點永遠不存在能夠放大的可能。那麼這個近於其小無內的點,在宇宙體中是否也存在呢?回答無疑應當是肯定的,它的名字或許恰巧叫太極,就在有無的分界處。

體無玄面,面無玄線,線無玄點,點無玄無極,體不外是點的集合。

四、「此兩者同」是闡明有無是一個實體,「異名」是認識同一實體內根因和外顯果的兩向性。

「同謂之玄」,是認識和存在的法則。即有無是全玄總軌跡總規律的根本,有無必當同用方能不離軌、不離道、不失正見。偏有則必不知其無的內本始因;偏無則必不觀其有的益用功能。前者僵象,後者頑空,這是認識包括認識本身普遍存在的兩個極端必錯。所以只有此兩者能同者,才能見真得真有真理。

「同謂之玄」的必然取向一定是:玄徹內、玄得真、玄明此、玄誠中。

五、「玄之又玄」是一律,玄的本身就是軌跡、就是左旋、就是塔序、就是周頻、就是不間斷地取向真。

《老子》告明天下的理論與實踐,只有有玄其本、無玄其始,不斷「玄之又玄」、易之又易、此之又此,才能萬象歸五、五歸三有、三有還中中之妙無真。處妙始玄牝之中穀神不死,借玄牝之門一覽宇宙萬物之眾妙,皆無以易之而儘自然。

相關焦點

  • 第一章 道及其有無雙玄
    其定位是「凡是可有以為則皆非道」而不是「道的不可為不可說」,這其中的界限不是為和說,而且是有以為與無以為。這一定位之要,既是全經展開之本,也是觀證自然萬物運動和學經解義習道之本。所以,開經解義務必首重,否則全經無定則無定解而浮動,而惑之難徹,惑之不得正見生。
  • 《道德經》第一章 解讀老子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筆者按:我們知道,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其《道德經》第一章就提出「道」。
  • 老子他說 --南懷瑾 第一章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經》的「道」與「名」兩個關鍵名詞,也是連串貫通全書八十一章脈絡的線索。而且也是千古以來,研究老子學術的爭端之所在。
  •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恆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恆名也。
  • 《老子》書中「玄」字共出現12次,「玄」到底是什麼意思?
    作者:王西平《老子》書中,「玄」字出現有12次之多,大都作名詞或形容詞用,如「同謂之玄」、「玄牝」、「玄牝之門」、「玄覽」、「玄德」、「玄同」,等等。第一章中的「玄之又玄」,兩個「玄」,則作動詞用。「玄之又玄」,就能進入「眾妙之門」。這眾妙之門,無疑即為「玄門」。玄門,後來成為道教的稱謂之一。
  • 《道德經》第一章到底在說什麼
    讀完第一章,你記住了道,名,還是玄?似乎有些難懂,其實不難。比如所謂的「道」就是那種說不清楚的東西,但是又存在的,就是世界的本源。「無」是用來命名宇宙萬物最原始或混沌未分的狀態,「有」是用來命名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的原因和規律。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所以「道」這個頗具東方神秘主義的名詞,應用在各個方面,「道」就是戰略。
  • 《戰國無雙4 DX》九州之章攻略 第一話耳川之戰任務路線詳解
    導 讀 《戰國無雙4 DX》九州之章的第一話戰役是耳川之戰,這場戰役的任務要怎麼全部完成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
  •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這種感覺,在最開始接觸《道德經》的時候,我們興致勃勃翻開第一章,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後面又是『玄之又玄』之類的。瞬間感覺非常繞,不好理解。
  • 《無雙大蛇3U》全武將解鎖條件
    小喬 第二章:江東的猛虎 大喬 第二章:江東的猛虎 丁奉 第一章:陌生的敵人 練師 第一章:陌生的敵人 魯肅 第三章:新的眾智者 韓當 第三章:本能寺防衛戰
  •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說明了什麼道理?
    甲:昨天我們研學了第一章的第三句「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使我們明白了,太極之有自動五運、復生出來的萬物之性統稱常有常無。今天呢我們研學第四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這裡邊有幾個關鍵詞,請鞠老師和我們一起來研學。 乙:好的!大家一起來研學,  兩者:有無,是指事物的常有常無,  同出:一個實體的名識之出。
  • 道教的教義:玄、盜、機、命
    道教教義中的「玄」,相當於道。道教的玄沿襲了道家著作中玄的概念。 《道德經》中有「玄」字共11處。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章的「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稱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兩者指的是有無之道,概括而稱之為玄。 《說文》釋玄為「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像幽而入覆之也。」
  • 道德經第1-7章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丨道是整體超越的混一;呈現為不知知的上、知不知的病、病病是以不病的三,不是對立的二
    >言道有整體性與超越性道德經第01章。 領悟第01章。日常語言行為,思想認知都有局限。可道、可名往往是局部、相對的;表達出來的,能被理解的而有意義的整體、絕對其實依舊是局部的,相對的。無掉認知,無掉行為,感而遂通的,是常道常名;是究竟整體、究竟超越、不能被理解的混一;呈現為不知知的上、知不知的病、病病是以不病的三,不是對立的二。
  • 01輕鬆讀懂《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ǎ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解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如同繞口令一樣的話,既是《道德經》開篇之句,也成了人們日常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經典名句。已經有人把本章鋪曲演唱,也是很好聽的。讀懂本章的關鍵是如何斷句。
  •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原文、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德經解析計劃用81天時間,對《道德經》中的81章,每天一章節進行解析和譯文,希望能幫助大家學習理解《道德經》。
  • 《道德經》第一章(英文版)
    弘揚傳統文化,誦讀國學經典Chapter 1 The mystery of the Dao第一章 道可道
  • 【百姓論道】道,可道,非常道到底在說什麼?
    今天我們共同研學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道及其有無雙玄,這位是道德經解說員xx,xx老師好!       乙:主持人好,大家好!       甲:我們常聽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處全經之首,應該非常的重要,但我們卻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請xxx老師和我們一起來研學。      乙:好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道德經》免費學習群,加微信sheduoduo2020《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 道德經第一章講解
    道德經第一章講解「道 德 經」: 第 一 章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 《千字文》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導言
    《說文》有五百四十部首,猶如《周易》有八八六十四卦、《老子》有九九八十一章,體現作者系統性觀念。《千字文》也是如此,作者也是有意把《千字文》建立成一個完成的系統,包羅萬象、蘊含一切。天地為萬物之始,有天地然後才有人和萬物,所以開宗明義即是從天地講起。這種觀念在古代是慣例,如《春秋》首稱「元」年、《爾雅》首稱「始」、《釋名》首列「天」等。
  • 《道德經》:道教為何被稱為「玄門」,「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也是道家常說的「玄牝之門,盜機妙用,須從此處立基。」所以「玄門」也是「玄牝之門」,為天地萬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