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2021-03-01 抱樸問玄居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恆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恆名也。無名④,萬物之始也;有名⑤,萬物之母也⑥。故恆無欲也⑦,以觀其眇⑧;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⑨。兩者同出,異名同謂⑩。玄之又玄⑾,眾眇之門⑿。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注釋]

①第一個「道」是名詞,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引申為原理、原則、真理、規律等。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述的意思,猶言「說得出」。
②恆: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個「名」是名詞,指「道」的形態。第二個「名」是動詞,說明的意思。
④無名:指無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體,根源。
⑦恆:經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邊際、邊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謂:稱謂。此為「指稱」。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遠的含義。
⑿門:之門,一切奧妙變化的總門徑,此用來比喻宇宙萬物的唯一原「道」的門徑。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眾妙皆從同而出,故曰眾妙之門也。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道可道,非常道。
莫非道也。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後可常耳。今夫仁義禮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為義,而禮不可以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後在仁為仁,在義為義,在禮為禮,在智為智。彼皆不常,而道常不變,不可道之能常如此。

名可名,非常名。
道不可道,而況可得而名之乎?凡名皆其可道者也。名既立,則圓方曲直之不同,不可常矣。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自其無名,形而為天地,天地位而名始立矣。自其有名,播而為萬物,萬物育而名不可勝載矣。故無名者道之體,而有名者道之甩也。聖人體道以為天下用,入於眾有而常無,將以觀其妙也。體其至無而常有,將以觀其徼也。若夫行於其徼而不知其妙,則粗而不神矣。留於其妙而不知其繳,則精而不遍矣。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以形而言有無,則信兩矣。安知無運而為有,有復而為無,未嘗不一哉。其名雖異,其本則一,知本之一也,則玄矣。凡遠而無所至極者,其色又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極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玄則至矣,然猶有玄之心在焉。玄之又玄則盡矣,不可以有加矣,眾妙之所從出也。

相關焦點

  •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解釋「道可道非常道」
    「非」與「常」的關係可以對整句的理解造成影響:二者既可以分開做兩個詞,即將「非」做否定詞「不」,相當於英語中的not;也可以將二者連起來,當做副詞「非常地」來理解,相當於英語中的very.此時「道」應理解為形容詞「地道的」。在明確關鍵字詞性和意思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斷句方法得出不同的解釋。第一種斷句:道可道,非常道。
  • 《道德經》第一章 解讀老子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筆者按:我們知道,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其《道德經》第一章就提出「道」。
  • 「道德妙要」恆道第一: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原文】據長沙馬王堆漢帛本,《道經》第一章第一句原文為:道,可道也,非恆道也。第一個分句「道,可道也」,主語是「道」,謂語是「可道也」;第二個分句「道,非恆道也」,主語是「道」,謂語是「非恆道也」。【釋義】理解這句話的關鍵,是要準確把握三個「道」字。
  • 道可道 不尚賢 少數人眼裡的譯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也。
  •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全解析(建議收藏)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何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是老子《道德經》的開篇之言。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
  • 恆道釋義,恆道亦可道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其《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東方哲學》中給予中國哲學的道以極高評價:「道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進程、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和基礎。」中國戰國末期楚國詩人屈原在其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的《天問》中也提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的終極之問。
  • 帛書《老子》'道可道,非恆道'中的恆與《易經》恆卦
    帛書《老子》『道可道,非恆道'與通行本略有不同,一個為'恆',一個為'常','常'一般解釋為永恆不變,就不夠準確。程頤用'惟隨時變易'解'常道',符合老子的意思,與帛書《老子》'恆道'的意思一樣了。
  • 《道德經》第一章,如何解讀和領悟「道」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中說,「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所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一章的意思是,「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但是「道」不是恆久不變的;「名」是可以用文辭來表述的,但是「名」也不是恆久不變的。「無」是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其實有偏差,原文其實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朝避漢恆帝的諱才改的。
  •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這種感覺,在最開始接觸《道德經》的時候,我們興致勃勃翻開第一章,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後面又是『玄之又玄』之類的。瞬間感覺非常繞,不好理解。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去反覆學習《道德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聽了一場講座,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希望大家也能有所啟發。
  • 道德經的哲學‖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2、道,可道也,非恆道也第一個「道」,是本義的道,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第二個「道」,綜合了金文含義,有走到目的地、和牽引、帶領他人走到目的地(為他人走到目的地做嚮導)兩重含義。所以,「道,可道也,非恆道也」,意思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能夠讓人走到目的地,能夠牽引、帶領他人走到目的地(為他人走到目的地做嚮導),但這樣的道,並不是恆久不變的道。
  • 道家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麼意思?
    翻開《道德經》的第一頁第一章你就會發現老子開門見山的給我們直接總結了宇宙萬物的起源、衍生、發展規律。其中的第一句話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對此如果沒有現代版注釋我們很難看懂這裡的奧秘,你不禁會發出感慨:「這都是什麼鬼啊?」
  • 《道德經》第一章到底在說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讀完第一章,你記住了道,名,還是玄?似乎有些難懂,其實不難。
  •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學習筆記(上)
    一 原文 :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道德經》入門的關鍵是對「道」的理解,「道可道」是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如何入門?要研究《道德經》首先要理解兩個字「道」與「名」,這兩個字貫穿全書八十一章,也是千古以來,老子學術的爭端所在。我們先來理解「道」與「天」,在中國古書裡這兩個字隨處可見,而且都是終極大詞,不但氣魄恢弘,而且涵義複雜。
  • 01輕鬆讀懂《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ǎ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解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如同繞口令一樣的話,既是《道德經》開篇之句,也成了人們日常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經典名句。
  • 《道德經》第一章(英文版)
    弘揚傳統文化,誦讀國學經典Chapter 1 The mystery of the Dao第一章 道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