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寧訊 (記者/奚振海 通訊員/陳淑賢)最近,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技術人員赴玉林、南寧藥材進口公司開展番瀉葉、西青果等6個品種的進口藥材抽樣,數量706批。隨著新修訂的《進口藥材管理辦法》今年實施,各國中藥材通過海關進入廣西的品種和數量出現井噴式增長,南寧口岸已躍居全國中藥材進口第一大口岸。
廣西的南寧、憑祥、東興、龍邦是國家指定的中藥材進口通關口岸。隨著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等系列政策的推進,廣西日漸成為我國從東協國家進口中藥材的主通道,每年進口量佔全國60%-70%。以前,廣西中藥材進口主要以食品、農產品的名義通過邊民互市形式進行,以藥材報驗的品種、數量極少,僅有石斛、血竭等,每年檢驗量不到50個檢樣。2019年5月,國家藥監局新修訂《進口藥材管理辦法》,明確對首次進口藥材,委託至省級藥品監督部門進行審批,其所在地省級藥品檢驗機構承擔樣品檢驗工作。隨後,廣西各口岸的藥材進口數量激增,2019年8月至今,通過南寧口岸通關藥品(藥材)共141筆,總重量3840噸,總貨值1291萬美元,進口量較2018年同比增長300%。
同期,承擔進口藥品檢測任務的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進口藥材檢驗量激增,品種類型由原來的石斛、西紅花、乳香增加到丁香、豆蔻、肉豆蔻、蓽茇、決明子、小茴香、西青果、西紅花等10多個。為切實做好進口藥材檢驗工作,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接到通關口岸市場監管局的檢驗通知單後,2天內與進口藥材單位聯繫,商定時間開展抽樣,在法定檢驗時限內完成進口藥材的檢驗工作。同時,指導各藥材進口公司嚴把貨源關、質量關、運輸關、存儲關等,杜絕不合格中藥材進入國門。截至3月27日,該所共收到進口藥材檢驗通知單90次,涉及1528個檢樣約5000噸,價值約1621萬美元,同比增長300%多。這些進口藥材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和東協國家和地區,包括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馬來西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