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娛樂圈的瓜燒到了金融圈。
池子和笑果文化解約的事情鬧得風風火火。
這些年來,藝人和經紀公司解約的事情層出不窮,但沒想到這次解約風波居然帶出了一個躺槍的——中信銀行。
5月6日,脫口秀演員池子(本名王越池)通過微博發布長文稱:
在處理與笑果文化的合約糾紛時收到來自對方的案件材料,裡面包含本人在中信銀行的個人帳戶交易明細。
而對此,中信銀行給池子的回覆竟然是:「這是配合大客戶要求」
這個瓜比解約風波鬧的都還要大。要知道,銀行得以持續運營的本質是信任。
個人和機構把全副身家都放在銀行裡面,就是因為相信銀行。
無論銀行的業務怎麼開展,儲戶和銀行的關係,本質上是債權和債務關係,不是商品的買賣關係。
我借你錢,你還把我的信息給買了。這樣的騷操作,真的很不負責任且沒有商業道德。
這也不讓不少儲戶擔心,哪天大客戶有要求,你是不是還能把我的餘額給提走?
一般來說,本人要帶著身份證和銀行卡到銀行才能列印個人流水,而且這個業務是不允許代辦的。
而如果是非本人要查詢銀行流水或者存款,按照規定一般需要有權機關兩名工作人員,攜帶證件及公函前往辦理。
也就是說,就算是法院要查詢,也需要兩名法院工作人員,帶著相關證件和查詢文書才能辦理,銀行還要核對證件和公函,查詢無誤了才能辦理。
一般這種時候,普通的櫃員都沒有權限辦理,需要主管授權才可以。
光用文字表述都覺得很複雜,可想而知實際操作的程序複雜性。
而中信就這麼輕易的把一個普通客戶的銀行流水給了另一個「大客戶」,真不知道是哪來的勇氣!
雖然現在銀行已經發表聲明,並開除了支行行長。
但,銀行並不是作出道歉申明就沒事了。
中信銀行有可能因為內部管理不善、內部監控存在漏洞導致信息洩漏,被池子要求承擔賠償責任,後面還有很多麻煩事呢。
而這個被撤職的支行行長以及笑果文化更加逃脫不了被追責起訴的嫌疑。
小財女也諮詢了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在無合法授權下,屬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這裡不僅僅包括這種非法提供行為(中信銀行),還包括非法獲取的主體(效果文化)。」
本來,藝人和公司解約,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發生了這樣的插曲,結果大概會發生轉折,笑果現在估計想把律師按在地板上瘋狂摩擦。
還是別吃瓜了,其實你的銀行信息早就被洩露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如果信用卡刷了一筆大額的單,銀行就會打電話來問你需不需要做分期。
其實這種時候,就是銀行洩漏我們信息的行為。
小財女在疫情期間,在家刷了一筆1.5w的消費,沒幾天銀行就打電話上門了,說是看到我前兩天刷了一筆錢,現在銀行因為疫情期間有一些分期的優惠活動,問我需不需要辦理分期。被我無情的拒絕之後,客服也就掛了電話了。
後來細想起來,這不就一種信息洩漏嗎?
用我們的信息做自家的業務之便。對此小財女也問了律師,律師表示,這也是已經屬於侵犯隱私的行為。
《商業銀行法》第29條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而這個保密,也包括對自家銀行的保密。
類似的事件還有當你存了一筆巨款到銀行裡,理財經理很快就會找上門,問你需不需要各種理財服務。這些都是洩密的舉措呀。
不過律師也告訴小財女,銀行這種把戲你是很難維權的,因為舉證比較複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每個人在銀行裡面都留下了大量信息:存款、貸款、電子支付記錄、房貸地址。
這些數據能夠給我們展示一個人方方面面的信息,信息的洩露對個人的人身安全就會存在隱患。
比如,通過房貸就能查到居住地址,通過電子支付信息就能查到日常活動範圍。
網上就有人說,黑市上4000元就能查到個人的銀行流水信息。若這是真的,那這些信息洩露的源頭一定就在銀行。
早在2016年,銀監會(現銀保監會)就曾提示過銀行信息洩露風險。
這幾年也出現了多起銀行員工違規查詢、出售或非法提供個人信息的案件或風險事件。
這也反映出銀行對客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管理不嚴,內控制度建設執行不力等問題。
而個人信息被洩露對我們會不會有什麼損失呢?
一般來說直接的損失是不會有的,但是如果有人能用你的銀行流水做文章,那肯定會造成間接的傷害。
這就跟聊天紀錄一樣,日常的吹水打諢侃大山的聊天紀錄被洩露了,不爽是不爽,但不會怎麼樣。
但是如果像羅志祥那樣的聊天紀錄被洩漏了,那損失可不只是一點點。
就拿這次池子解約的風波來說,中信雖然在道歉聲明裡面說:是笑果公司要求查詢其為員工王越池先生支付勞務工資記錄。
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只是要一個勞務工資紀錄,自家的對公帳戶就能查得到。這麼費盡周折的查員工的個人的流水,這種行為肯定是另有所圖。
可以猜測,就是為了笑果大概是用銀行流水證明池子有其他收入,以其來舉證他私下接其他的商業活動。
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想要保護好自己隱私,變得舉步維艱。
今天早上還看到一個新聞,多款app存在隱私不合規的行為,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
包括途牛旅遊、同程旅遊、自如、巴樂兔租房、我愛我家等多款民宿、會議類移動應用。
就是說:
你開會的時候,有軟體已經偷偷記錄了你們的會議內容。
你租房的時候,他們可以讀取了你的銀行信息,簡訊。
...
科技在不斷進步,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也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掌握科技的人,對普通老百姓的信息侵害,悄無聲息,且越來越強大。
更嚴重的是,我們並不在意這個問題,或者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層傷害。這才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