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8歲登基,在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的時候,就成為了清帝國的皇帝。這樣一位小皇帝坐在皇位上,自然引起權臣們的騷動,懷有不臣之心的人比比皆是。康熙皇帝在走向聖君的路途中,更像是打怪升級,一步步成為了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面臨的對手一個比一個強大,但是他們都倒在了康熙皇帝面前,磨難是最能鍛鍊人能力的方法。康熙皇帝面臨一個個對手,每擊敗他們,就能獲得豐富的經驗,讓自己迅速成長起來。
一、從龍入關的鰲拜,小康熙的第一個強大對手。
順治皇帝英年早逝,留下四大輔政大臣,索尼雖然資格最老,但是只會和稀泥。四人中只有鰲拜年紀最小,而且身負兵權,漸漸權勢大了起來。鰲拜擊敗蘇克沙哈後,遏必隆也倒向了鰲拜,鰲拜大權在握。
索尼以養病為由,躲在家中,不問世事。鰲拜權勢煊赫,在朝廷各個部門安插自己的親信,開始為非作歹,兼併土地。小康熙看到鰲拜如此猖狂,心中有了剷除鰲拜的念頭。鰲拜這一關,是小康熙面臨的最困難的一關,還好康熙皇帝有外援。
在康熙皇帝最頭痛的時候,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給了他巨大的支持。孝莊太皇太后給康熙迎娶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把和事佬索尼拉到皇帝陣營中。鰲拜權勢越來越大,不把小皇帝康熙放在眼中,任何自大帶來的都是滅亡。
擒鰲拜
康熙皇帝秘密訓練布庫,鰲拜認為康熙少不更事,只圖玩樂,對康熙更加放鬆了戒心。康熙八年,小康熙宣鰲拜入宮,就在宮殿上,這些小布庫們一起合力,將鰲拜制服。康熙皇帝制服鰲拜後,當即下達詔書,部分內容為:「鰲拜愚悖無知,誠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
小康熙闖過了鰲拜這個關卡,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正式掌控了整個清帝國。順治皇帝英年早逝,在康熙皇帝的帶領下,清帝國才走向了安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打下了清王朝盛世的基礎。
二、戰火燃遍半個清王朝,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
在李自成大順軍和清朝軍隊對峙的時刻,吳三桂因為私人恩怨,迎奉清軍入關,決定了清軍和大順軍的勝敗。山海關大門洞開後,清軍火速入關,佔領了北京。李自成農民軍節節敗退,最終走向了滅亡。
順治皇帝在位時,讓吳三桂鎮守雲南。康熙登基後,吳三桂因功被封為平西王,吳三桂佔據川貴之地,漸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令削藩,吳三桂擔心自己性命不保,於是起兵謀反。
平定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持續了5年時間,戰火燃遍大半個清王朝,最終在康熙皇帝的帶領下,清軍平定了三藩之亂。清軍攻破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被殺,吳三桂骸骨被挖出,在記載中:「從議政王大臣請,析三桂骸,傳示天下。」
相比較鰲拜,吳三桂這關,康熙皇帝過得輕輕鬆鬆。這時吳三桂造反,雖然範圍較大,但是多是被其裹挾,並不是真正忠心於吳三桂。吳三桂三藩之亂,興起的快,滅亡的同樣快。
三、沙俄支持噶爾丹,康熙三次御駕親徵準噶爾。
噶爾丹是個極具野心的人,他殺死哥哥繼承爵位,開始不斷侵佔臨近部落的土地。在噶爾丹作亂的前期,並沒有引起清王朝的重視。康熙十八年,噶爾丹兩次出兵,佔據了哈密和吐魯番,奏摺被送到康熙皇帝面前。
這時,康熙皇帝才了解到準噶爾部落,已經在同沙俄秘密聯繫,準備進攻清朝。康熙皇帝輕輕鬆鬆平定三藩之亂,但是噶爾丹勾結沙俄,又是難過的關卡。面對這種局面,康熙皇帝思路清晰,分而擊之。
康熙皇帝先是命人給沙俄送去信件,怒斥了沙俄同準噶爾勾結的行為,讓沙俄不敢再明目張胆的支持準噶爾。接著康熙皇帝三次御駕親徵,均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康熙三十五年,在康熙皇帝最後一次御駕親徵的時候,噶爾丹被殺死,在記載中:「數侵喀爾喀,聖祖三臨朔漠徵之,噶爾丹走死。」
噶爾丹被殺
經過這三個關卡,康熙皇帝被磨練成千古一帝,他在清王朝內部推行利國利民的政策,讓百姓富足,安居樂業。盛世已經展露了曙光,清王朝經濟、文化、軍事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四、千古一帝康熙,從小事見真章。
康熙四十二年,國泰民安,康熙皇帝去往木蘭圍場。在狩獵完成後,康熙皇帝想要同人對弈,棋盤擺好後,康熙連下幾盤,都輕鬆獲勝。康熙皇帝知道近臣都讓著自己,於是下令:「誰贏了自己,賞千金,官升三級。」
下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小侍衛那仁福站了出來,說自己可以同陛下下一盤。康熙皇帝擺了擺手,讓那仁福在自己對面坐下,一番對弈後,那仁福輕鬆獲勝。康熙皇帝還不盡興,又同那仁福下了六盤,可惜是個七連敗。
這時康熙皇帝身邊的太監,告訴康熙皇帝,到打獵的時間了。康熙皇帝看到那仁福棋藝高超,誇讚了那仁福幾句,那仁福當即磕頭謝恩。康熙皇帝說打完獵,對那仁福再行封賞。
康熙皇帝一打獵,忘記了那仁福的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十天。等到康熙皇帝再次返回營帳,只見那仁福還在那裡跪著,已經死去了。康熙皇帝看到這一幕,自感是自己的過錯,對左右說:「君而無信,何以為君?」
那仁福
他命令讓那仁福的兒子接替父親的職位,官升三級,賞賜那仁福家人千金。這就是千古一帝的胸懷,自己犯了錯,就當眾承認。自己當初的諾言,言出必行,通過康熙皇帝對待一個小侍衛的態度,可見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