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千真萬確。
中式英文的add oil(加油)進了世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日前披露了這個發現。
臺媒10月14日全文刊發了曾泰元的文章,香港01新聞網16日也對此進行了報導。曾泰元全文如下:
OED日前做了3個月一次的季度更新,發布了一批新詞新義,總數達1400餘個,其中收錄了直譯自中文「加油」的add oil。
OED解釋道,這個add oil源自香港英文,主要也是香港英文的說法(originally and chiefly Hong Kong English),用以表達鼓勵、激勵、或支持(expressing encouragement, incitement, or support),相當於英文的「go on!」或「go for it!」。
OED在詞源(etymology)裡追根究底,說add oil這個詞組直譯自中文的「加油」,廣東話念ga yau,相當於國語的jiayou,並說文解字了一番。
中文的「加油」可以用在不同的場合,英文裡想找道地的對應,得視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把「加油」直譯為「add oil」,這原本是個搞笑的中式英語,許多英文老師都會批評糾正,想不到後來流行日廣,居然連最權威的OED也收了,承認它的合法地位。
英語作為世界上傳播最廣的語言碰上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之間的相互融合也體現出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我們要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從而更好促進文化相融合,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加強聯繫,互相學習,也是世界文明進步的趨勢。
這次的中式英語被權威詞典收錄已不是第一次。從中可以看出,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在世界上,人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可度加深,越來越多人自發地學習中文,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者隨著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的目光開始轉向中國,想要在世界的舞臺分一杯羹,就要更加了解對手,學習就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add oil」的收錄也讓網友們對中式英語的發展開始了新的期待,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在生活上出現的高頻中式英語,都有被權威詞典收錄的可能。
除了「add oil」,之前在詞典收錄的中式英語還有這些:
「jiaozi」(餃子):由薄麵皮做成的新月形餃子,餡料通常是豬肉、捲心菜、韭菜等切成的細末,然後將其煎、炸、烤或煮。
「hongbao」(紅包):一種把錢放進紅信封裡的傳統中式禮物。
「guanxi」(關係):社交網絡系統及有影響力的人際關係系統,有助於商業活動和其他交易。
「wuxia」(武俠):一種專門描寫中國古代流動勇士的中國小說或電影類型,角色通常具有超人的武功。
「goji Berry」(枸杞):一種鮮紅色的可食用漿果,在中國廣泛種植,某些維生素的含量很高。
以及
「feng shui」(風水)
「kowtwo」(叩頭)
「hutong」(胡同)
等等等等……
詞組方面,自然少不了耳熟能詳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
「lose face」(丟臉):
還有一個大家未必很熟悉,「no can do」(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