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有一句話,「仕而廢其事,罪也」,大意是說「做官而廢棄自己的職責,這是罪過」。古人的這一論斷,對新時代告誡幹部要敢於擔當、善於作為,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是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幹部」。
不可否認,少數幹部缺乏必要的擔當精神,認為只要不出腐敗問題,其他的問題就都不算問題,即使懶政怠政、平庸無為也無所謂,幹多幹少不需要承擔責任,幹好幹壞都可以佔著位子,於是在思想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工作上被動應付、敷衍塞責、消極對待,常常是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結果是損害幹部形象、損害群眾利益、損害事業發展。
問題是表象,根源在思想。整治庸政懶政怠政,從根本上來看,要把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放在首位。通過加強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政治紀律、廉潔從政等教育,切實解決幹部思想上「貧血」、精神上「缺鈣」、行動上「乏力」的問題,築牢擔當作為的思想基礎,引導幹部自覺樹立「幹得好是本職、幹不好是失職」的理念,增強幹事創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引導幹部擺正心態、端正自身職業預期,真正明白為官為什麼、用權幹什麼、身後留什麼,牢固樹立為官避事平生恥、從政必須有作為的思想,著力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防止出現「仕而廢其事」,既要加強教育引導,又要強化監督管理,還要加大組織處理力度。通過健全考核體系、完善幹部考察方法,科學認定不作為亂作為的表現,對該不該問責、適不適合擔任現職進行客觀全面的甄別。根據幹部存在為官不為問題的不同原因、不同情節、不同後果,分門別類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採取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不同方式進行組織處理。通過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果斷調整那些雖然沒有違紀違法「硬傷」、卻有為官不為「暗傷」、已經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幹部,從而為整治尸位素餐亮出「一把利劍」,為治庸治懶打出「一記重拳」,切實解決「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沒差別」的問題,引導幹部樹立「幹得好是本職、幹不好是失職」的理念,著力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和動力。
幹部幹部,幹字當頭。只有打好整治為官不為「組合拳」,用好幹部能上能下「殺手鐧」,健全容錯糾錯新機制,把嚴格管理幹部和熱情關心幹部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堅持一切圍著目標轉、一切朝著目標幹,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責任、件件有著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建功立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