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不能「仕而廢其事」

2020-12-13 人民網

《左傳》中有一句話,「仕而廢其事,罪也」,大意是說「做官而廢棄自己的職責,這是罪過」。古人的這一論斷,對新時代告誡幹部要敢於擔當、善於作為,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是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幹部」。

不可否認,少數幹部缺乏必要的擔當精神,認為只要不出腐敗問題,其他的問題就都不算問題,即使懶政怠政、平庸無為也無所謂,幹多幹少不需要承擔責任,幹好幹壞都可以佔著位子,於是在思想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工作上被動應付、敷衍塞責、消極對待,常常是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結果是損害幹部形象、損害群眾利益、損害事業發展。

問題是表象,根源在思想。整治庸政懶政怠政,從根本上來看,要把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放在首位。通過加強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政治紀律、廉潔從政等教育,切實解決幹部思想上「貧血」、精神上「缺鈣」、行動上「乏力」的問題,築牢擔當作為的思想基礎,引導幹部自覺樹立「幹得好是本職、幹不好是失職」的理念,增強幹事創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引導幹部擺正心態、端正自身職業預期,真正明白為官為什麼、用權幹什麼、身後留什麼,牢固樹立為官避事平生恥、從政必須有作為的思想,著力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防止出現「仕而廢其事」,既要加強教育引導,又要強化監督管理,還要加大組織處理力度。通過健全考核體系、完善幹部考察方法,科學認定不作為亂作為的表現,對該不該問責、適不適合擔任現職進行客觀全面的甄別。根據幹部存在為官不為問題的不同原因、不同情節、不同後果,分門別類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採取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不同方式進行組織處理。通過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果斷調整那些雖然沒有違紀違法「硬傷」、卻有為官不為「暗傷」、已經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幹部,從而為整治尸位素餐亮出「一把利劍」,為治庸治懶打出「一記重拳」,切實解決「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沒差別」的問題,引導幹部樹立「幹得好是本職、幹不好是失職」的理念,著力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和動力。

幹部幹部,幹字當頭。只有打好整治為官不為「組合拳」,用好幹部能上能下「殺手鐧」,健全容錯糾錯新機制,把嚴格管理幹部和熱情關心幹部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堅持一切圍著目標轉、一切朝著目標幹,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責任、件件有著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建功立業作貢獻。

相關焦點

  • 袁世凱廢科舉
    王陽明在南贛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也倡導以才選官。《荀子·大略》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這與「學而優則仕」的理念相當接近。《漢書·食貨志》將四民社會中的 「士」界定為「學以居位曰士」,就是說要有學識、學問才可能成為四民之首的士。袁世凱考不上秀才,遂痛恨科舉。
  • 人事動向|安娜·溫圖爾升任康泰納仕首席內容官,Superdry任命CEO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雪丹安娜·溫圖爾升任康泰納仕首席內容官及Vogue全球編輯總監美國媒體巨頭康泰納仕(Condé Nast)將 Anna Wintour(安娜·溫圖爾)晉身為首席內容官和《Vogue》雜誌全球編輯總監
  • 安娜·溫圖爾升任康泰納仕首席內容官及 Vogue 全球編輯總監
    Condé Nast美國媒體巨頭康泰納仕(Condé Nast)將 Anna Wintour(安娜·溫圖爾)晉身為首席內容官和《Vogue》雜誌全球編輯總監。集團首席內容運營官 Christiane Mack 將繼續擔任該職位,並向 Anna Wintour 和 Condé Nast Entertainment 總裁 Agnes Chu 匯報工作。Christiane Mack 主要負責整合跨視頻、數字和印刷領域的創意團隊。
  • 孫立群:士人生活 · 入仕生活
    入仕我們已經看到了。入仕的生活是怎樣的 ?「入仕」的「仕」字就是單立人,加上一個士兵的士。你看這個字非常有意思 !士人。而這個仕途呢 ?就是做官的士人如果是在仕途不斷地奔走,他的仕途就越來越寬了。可是我們看到,現實是這樣嗎 ?我們看到一個強烈的反差是,政府、地方有限的職位,被無數要入仕的大軍包圍著,形勢極其嚴峻。漢朝設立太學,這是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來的,要培養有學問的人。
  • 字如其心:學而優厭仕的狀元羅洪先(花襲君)
    字如其心:學而優厭仕的狀元羅洪先
  • 西漢為什麼會出現「欲廢皇子而不能」現象?看劉榮被廢就知道了
    由於確立皇儲呈過於早期化的趨向為外戚勢力的壯大衍生了土壤,而為了自身利益外戚勢力又得捍衛太子地位,成為皇帝廢黜太子的巨大阻力,因此,加劇了西漢諸帝欲廢太子而不能現象的普遍性。漢景帝長子劉榮,是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後首位遭廢的皇太子,劉榮在漢景帝初元四年(前 153 年)被立為太子,四年後,景帝「因一言過」廢了劉榮,劉榮從皇位繼承人瞬間成為普通諸侯王。
  • 周鼎| 僑寓與仕宦:社會史視野下的唐代州縣攝官
    ……南越會府,有攝官承乏之利,濟淪落羈滯衣冠。紹迫於凍餒,常屈至於此。賈繼宗,外表兄夏侯氏之子,則紹之子婿。因緣還往,頗熟其家。大和六年,賈繼宗自瓊州招討使改換康州牧,因舉請紹為掾屬。康之附郭縣曰端溪。端溪假尉隴西李彧,則前大理評事景休之猶子。紹與彧,錫類之情,素頗友洽。崔、李之居,復隅落相近。……是後不累月,紹丁所出滎陽鄭氏之喪,解職,居且苦貧。……遂薄遊羊城之郡,丐於親故。
  • 清代國子監的學生通過什麼途逕入仕?
    這些生員以後或選為國子監的貢監生,或考舉人,進一步再考進士。國子監是中央級的官學,教育貢監生。入國子監的貢監生在一定年限以後可以考職授官,也可考舉人。不過,清代有一個較為奇特的現象,秀才深造不一定要在官學,很多人都選擇書院。《清史稿·選舉·學校》稱:「儒學浸衰,教官不舉其職,所賴以造士者,獨在書院,其裨益育才,非淺鮮也。」
  • 仕者必為學:以唐中期官徳復興為例,淺析古代為官之道
    近日熱播的《清平樂》,令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 "百代名臣"範仲淹,以錚錚傲骨、不畏強權、敢於直言進諫、以江山社稷安穩、百姓安居樂業為己任的官徳,博得了觀眾好評。何為德?道家推崇:萬物由無到有,天地之間有夷、希、微三者不可致詰之物,是謂恍惚。徳便是不可觸摸、無形無狀卻可令人感知的真善美,故中國自古五千年歷史流傳至今:做人以立德為主。
  • 為什麼會有加官制度,西晉給事中等加官
    此處所提貂蟬應為侍中或散騎常侍之物,則鄭衝為官「太傅」時應有加官,但其傳文中又不曾交待,如此之類暫不收入表格將軍號可視為加官一種,但已有成果論述較為詳盡,加上將軍號與文職加官情況不盡相同,故暫不作討論。杜預、石鑑、荀組三人在任司隸校尉時都加位特進,其中石鑑在此之前曾因坐法被禁錮,後又以光祿勳被起用,接著便是作司隸校尉,稍後加位特進,最後位至三公,卒於太尉。
  • 發現明刑科給事中鮑輝墓志銘
    其父鮑起,號友松,德行高尚,鮑輝為其長子。明、宣德八年((1433)進士,據明代科舉與浙江有關進士資料記載,「鮑輝,貫浙江溫州府平陽縣,民籍,國子生,治《尚書》字叔大,行一,年三十,六月二十七日生。曾祖贈益,祖口,父士高,母林氏。具慶下,口叔茂。娶吳氏。
  • 韓愈被稱百代文宗卻一心入仕 主張「以文為詩」
    但是,韓愈身為文壇領袖,卻不惜阿諛逢迎,奔走於權貴之門,以求入仕為官。他用散文筆法寫詩,把議論帶入詩歌,破壞了中國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這就是韓愈,一個「雙重人格」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詩人。他出生在黃河北岸的孟州,或者修武,一生中又有不少時光是在洛陽度過,他的足跡,也留在了我們的中原詩歌走廊上。
  • 「教而優則仕」下的高校依附型人格
    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即將閉幕之際,耶魯大學校長理察·雷文教授就中國高校中存在的「教而優則仕」現象明確表示不贊成。雷文指出,現在中國高校存在一種現象,教授們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後,就被任命到行政崗位;但其中有不少教授,其長處在於科研,繁忙的行政管理不僅埋沒了他們的才能,還耽誤了他們繼續科研的腳步。
  • 康泰納仕推一本新的 LGBTQ 數字刊物,叫「Them」
    這是康泰納仕自 2007 年開辦Portfolio雜誌並在兩年內停刊後,第一次重新推出新的獨立品牌。在新聞稿中,康泰納仕把稱為「下一代社區平臺」,「紀念和慶祝 LGBTQ 社群中激勵我們所有人的故事、人和聲音,覆蓋流行文化、時尚風格到政治和新聞。」
  • 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清朝廢科舉之後,政府官員都是怎麼來的呢?
    可以說儒家經典之所以能夠在千餘年的歷史中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與必考題目,無數學子不得不窮經皓首埋頭讀書,只為求取功名,而儒家文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文化。
  • 「官為民役」才是為官正道
    「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這是柳宗元在貶為永州司馬以後,為離任的代縣令薛存義所寫的臨別贈言《送薛存義之任序》中的話。這句話說的是,官吏是老百姓的僕役,應該為百姓辦事而不是去奴役老百姓。
  • 為官必讀的經典:《論語·為政》
    《論語·為政》篇包括24章,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
  • 古代異地為官制度利與弊
    因此,漢代皇帝多注重人才多途入仕。察舉科目擴大至包括孝廉、茂材、賢良方正、文學、明經、明法、尤異、治劇、兵法、陰陽災異及其他特殊科目。武帝還曾下詔要求每郡必須舉薦一人,「不舉孝」及「不察廉」的二千石都須受罰。董仲舒做官就是通過察舉。當然,察舉出來的賢良方正未必都擔任實際的職務,多只是先做宿衛之臣。其實際目的則是壯大後備官員隊伍,具有隨時充實地方的人力資源。
  • 古代歷史:郎是怎樣的官?庶子、舍人是怎樣的官職?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郎是怎樣的官?庶子、舍人是怎樣的官職?在古代發展的歷程是怎樣的,並且在歷代中其職權是什麼,下面將和大家詳細聊一聊。戰國時,秦、趙、楚等國都有郎中,或單稱郎,為國君的宿衛侍從。《戰國策·燕三》:「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
  • 「學而優則仕」,你的理解正確嗎?
    樹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學而優則仕」這一句名言許多人,包括許多老師,理解為:學習成績優秀就去當官,或者說只有學習好,學習優秀了才能當官。我上學期間,我的老師,我父親,就是這麼教導我的,我深信不疑。今天,我遇到一位老師,看樣子還是老教師,也是用這句話,語重心長,情切意真的教育自己的學生:好好讀書,將來混個一官半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