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開園一周了。
孩子入園後,大概很多家長都會很關心孩子在幼兒園裡究竟過得怎麼樣啊?孩子有沒有受欺負,能交到朋友嗎?會不會一直哭著找爸爸媽媽呢?
除了在家念叨牽掛的,也有「親眼看一下」才放心的,比如別人家的硬核外婆:
圖片來源@頭條新聞微博截圖
孩子在想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自己的孩子又在經歷怎樣的成長曆程呢?
我們都渴望自己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卻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內心也經歷過無數「崩潰」瞬間,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深入孩子內心,進行更有效的親子溝通?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國內首部兒童行為解密記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為我們揭秘。
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初相識,在新環境中他們又如何認識自我,與他人相處?讓我們通過這所特殊幼兒園裡的高清攝像頭,來一起尋找答案吧!
1
第一天來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按規定可以拿一個巧克力球。其他小朋友來到後都遵守了規定,來之後坐在座位上安靜吃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
而4歲的昂米諾卻無視規則,不僅吃一顆拿一顆,在發現了地上的口水後,第一反應就是再吐兩口。
其他小朋友阻止反而讓昂米諾變本加厲,「熊孩子」讓其他孩子都束手無策。
熊孩子真的就「無可救藥」了嗎?
節目中的兒童心理學家解釋到:
3~4歲的年紀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反抗階段,反抗的對象是管教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挑戰權威和規則,其實是為了找到自己跟別人的不同之處,凸顯自己的個性。
因此,叛逆期是一種正常也是一種健康的行為方式。
2
而與「熊孩子」昂米諾截然不同的是一出場就是小哥哥角色的王昱堯,自我意識發展很好,有非常強的責任感。
老師給了王昱堯一個看守糖果的任務,誰也不能私自打開糖果。王昱堯不僅自己遵守規則還讓別的小朋友也一起看著糖果不被打開。
但中途王昱堯被老師故意支走後,糖果卻被「熊孩子」昂米諾打開灑落了一地。
回到「案發現場」的王昱堯非常生氣,但當昂米諾道歉甚至還哭了的時候。他選擇的卻是和昂米諾一起承擔後果,還安慰她,糖果灑落了「不是因為你,是因為咱們」。
安慰了昂米諾後,還動員其他小朋友一起把糖果撿起來。在事後,被問及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王昱堯的回答是:
同伴的相處,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還能培養責任心。
以身作則,比苦口婆心的勸戒往往更有教育意義。這也啟示了家長在孩子「搗亂」時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3
孩子遇到挫折要怎麼辦呢?
在玩遊戲中,白曼可因為玩滑梯把手上的紙手環弄斷了,因此沒能贏得精美的禮物。
沮喪的王曼可跑到草地上躺著,說自己只想躺著掰樹葉子。兩位小朋友通過將樹葉子作為自己的禮物,來轉移自己沒能贏得禮物的失落。
這也給了家長一個啟示,「在失敗面前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自我調節?」
節目組的兒童心理學家這樣建議:
《小孩的秘密生活》探討的問題包含孩子的社交能力、規則意識、同理心、性教育等等許多父母都關心的,一共有8集。
節目通過結合中國孩子的特質,特別設置一些「科學的遊戲」來考察孩子的共情能力、耐挫能力、延遲滿足能力,甚至是協調性和社會性。
通過對鏡頭前孩子的行為觀察,給予科學理論的解釋,這不僅對家長意義重大。也讓看節目的人從中找到成年人社會的影子,通過幼兒園這個微小社會裡折射出許多重要信息,帶給我們思考的將遠遠不止於「孩子世界」。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關注和查看更多有趣育兒知識喲!最後別忘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