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蘭亭序》,誕生於東晉353年,距今已經有1600多年。
自從《蘭亭序》面世後,歷代書家紛紛取法效仿。可以這麼說,《蘭亭序》就像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寶藏,上到傳世的書法名家,下至喜歡書法的一般愛好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穫。
時間雖遠,但《蘭亭序》的魅力不減。直到現在,她仍然是圖騰一樣的存在。
今天呢,遠了的咱們不聊,主要來欣賞一下當代4大名家臨摹的《蘭亭序》: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不一樣的王羲之。
1
曹寶麟的《蘭亭序》最老實。
當代名家曹寶麟,學習書法主要取法自宋代米芾,用筆精到規整,屬於傳統一派的傑出代表。
米芾的筆法也是出自「二王」,曹寶麟老師的用筆自然也是屬於「二王」體系的範疇。這一點,從他臨摹的《蘭亭序》就能體現出來。
一樣的《蘭亭序》,在具體臨寫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理解。曹寶麟老師在臨寫的時候儘量服從於原帖,算是比較老實的。
2
陳忠康的《蘭亭序》,古典且現代。
陳忠康老師學「二王」出身,植根於傳統,功力了得。
他臨摹的《蘭亭序》,像也不像,古典且現代,別具風貌。
不知道怎麼地,雖然陳忠康老師的實力水平擺在那,但我總感覺他好像遇到了一個瓶頸,這麼多年下來,變化並不太大。當然了,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不妥,一笑而過就可以了。
3
啟功的《蘭亭序》,還是那麼啟功。
啟功老師和別人不太一樣。也許是自己的風格太穩固,也許是人家有屬於自己的臨帖小妙招,他在臨帖的時候,自我的意識更強,對別人只是局部性地借鑑。具體表現就是,臨摹啥都像自己。
臨寫《蘭亭序》也是同樣,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都是滿滿的啟功味道。
4
陸維釗的《蘭亭序》,精彩且多變。
陸維釗,近代書法名家,擅金石,同時也鍾情於「二王」,光是《蘭亭序》就臨摹了無數遍。
首先,咱們先來看一個比較老實的。怎麼樣,這種氣質,和原帖很像吧。大家請留意落款部分,這是陸維釗老師通臨《蘭亭序》的第88遍,用功之深,令人嘆服。
看完那個老實的,咱們再來欣賞一個比較另類的。
下圖的這個臨摹版本,同樣是出自陸維釗老師,只不過,他是借用了魏碑《寇君碑》的筆意。什麼是高手?能夠自由組合,隨性發揮,才算是。
當代4位名家臨摹的《蘭亭序》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您最喜歡誰的呢?還請在下方留下您的寶貴了解。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您也喜歡書法,如果您也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在下筆臨摹的時候,不要光看到那些瀟灑的筆勢,還要注意到筆法的多變和嚴謹。這麼說吧,《蘭亭序》其實是相當理性的,法度的概念相當明確,還請大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