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慢火來熬煮食物稱之為「煲」,在中式烹飪中,煲的形式一直存在, 在煲的世界中也有著一切皆可煲的霸氣,被外省人稱站在食物鏈端的廣東人,對於飲食之道更注重的是食材新鮮與否,更重要的是它滿足味蕾的需求之外,它還是養生的。冬天也會吃火鍋的廣東人,要麼打邊爐要麼炭爐羊肉煲。
冬天的廣州有一道風景線必定是炭爐羊肉煲給的,對於廣東人來說,羊肉向來被認為是大補之物,非隆冬不能放懷大嚼,三兩朋友圍坐一桌,中間桌臺上擺一個炭爐,火焰熊熊燃燒,砂煲中的羊肉湯沸騰翻滾,羊肉的香味從蓋子的縫沿飄出,這便是炭爐羊肉煲賜予廣州人的暖食, 冬天的廣州禦寒的力量就來自這一鍋炭爐羊肉煲。
廣州人嘴刁,對於一份炭爐羊肉煲也有些挑剔,出現在炭爐羊肉煲中的羊肉最好是黑草羊,而且要選羊腩肉。羊腩煲的湯水是用羊頭、羊骨和羊肉等至少熬3個小時而成的羊湯,還要加入南乳來著色,羊腩煲的著色需要用到南乳,在西關一帶流行用南乳來調味,南乳是用紅曲發酵而成了的豆腐乳,加入南乳的羊腩煲,腐乳醬獨有的發酵鮮味能激發羊肉的鮮,淡淡紅色的羊湯有點與眾不同。和羊肉煲匹配的還有腐竹、冬筍、茼蒿菜等吸味一流的食材。最後食材全部食盡之後,還有一碗用羊腩煲湯汁來的即食麵條,如此才算將吃一鍋羊腩煲的程序結束。
令一份羊腩煲的味道魅力值大增的秘密在於醬料,雖然醬料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花生醬、海鮮醬、腐乳醬之類,但每個人師傅都會有自己調配醬料的手感,各人不一樣,自然出來的味道就會不一樣了。然後交付於時間和火力,慢火力慢熱使一鍋羊腩煲的酥爛通透。配上羊腩煲的有馬蹄、支竹(腐竹的一種,依據形狀的不同,條狀的稱之為支竹),胡蘿蔔,也有的會放入冬筍、冬菇等。
試著動手做了一份羊腩煲,加了甘蔗、支竹、胡蘿蔔,並用簡化的方法來做它。
支竹羊腩煲
食材
羊腩 支竹 胡蘿蔔 姜 料酒 生抽 冰糖 陳皮 小茴香 青蒜 老抽 南乳
步驟
羊腩切焯水去除血水後撈起備用;胡蘿蔔切塊,支竹(腐竹)浸泡於水中備用;
浸泡好的腐竹撈起,入熱油鍋炸通透後撈起備用;胡蘿蔔炒一下斷生撈起;
將焯好水的羊腩入高壓鍋壓一下,水中加入薑片;
壓好的羊腩肉取出,湯稍晚再作用;
起鍋入油冰糖,倒入高壓鍋壓好的羊腩煸至表皮有略微的焦黃色;
倒入鹽、生抽、老抽、陳皮、小茴香、南乳繼續翻炒,倒入高壓鍋裡的羊湯蓋住鍋中食材,再入胡蘿蔔和腐竹甘蔗,將所有食材換到砂鍋中,以中小火微煲直慢慢收汁,撒一些青蒜葉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