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改善人們的飲食結構,指導人們均衡攝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中國營養學會提出了「4+1營養金字塔」,也就是常見的平衡膳食寶塔。在這座寶塔中,對每天食用「糧、豆類」,「蔬菜、水果」,「奶和奶製品」,「禽、肉、魚、蛋」以及「鹽、油、糖」的量都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按照這些比例來搭配飲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過,由於一年四季的氣候特徵大相逕庭,健康的飲食不僅需要營養學來指導,還需要依據季節變化來調整飲食比例,補充因天氣而流失的營養成分。
怎樣才能依季節調整自己的飲食呢?此時,學點養生知識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現正值嚴寒的冬季,天氣乾燥,究竟怎樣搭配飲食才能應對這時節呢?一起來看看冬季養生的飲食搭配吧!
糧、豆類篇
在古代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而在現代營養金字塔中,糧食位於最底部,所佔的搭配比例也最高。由此可見,糧食在健康飲食中的地位是首要的。縱觀古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五穀雜糧都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能量。如今天氣冷而乾燥,怎樣食用糧、豆才能溫暖一冬呢?這還是需要有點講究的。
要驅寒、去乾燥,可以五穀雜糧熬成粥糜,在熬製前放入熱性食材如羊肉、豬肝、紅棗、大棗、紅豆、南瓜等,會有更佳的暖身效果。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街頭小巷的小攤,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粥,頓時,冷意全無,一股股暖流流入心底。經常食用,能量自積,過個暖冬又有什麼難的呢!而豆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用它來磨豆漿、製作豆腐、腐竹等。作為冬日裡非常受歡迎的熱飲之一,一杯好喝的豆漿,沒準會比奶茶更讓你窩心呢!
蔬菜、水果篇
作為營養金字塔的第二大比例食物,蔬菜、水果的攝入是不容忽視的。它們能夠有效補充了人體所需的各種礦物質、無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還有一定的美容養顏功效呢。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人在冬天特別怕冷,除了天氣原因外,還與缺乏無機鹽有關。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根莖類蔬菜如蘿蔔、蓮藕、木薯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成分,建議在冬天可用蘿蔔來製作各種各樣的抗寒美食,例如羊肉蘿蔔煲。蘿蔔煲湯、蘿蔔牛腩煲等熱食。當然,其它蔬菜也要適量食用,均衡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物質。
隨著各種四季水果的上市,有些水果一年四季都活躍在市場中。天氣乾燥,食用一些潤肺生津、清熱去燥的水果,是比較理想的選擇。推薦多吃季節性水果橙子、橘子、甘蔗、蘋果、山楂、梨子等,補充各種維生素,溫潤一整個冬季!
奶和奶製品篇
奶類主要是牛奶、羊奶。牛奶含有豐富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鈣、鐵、鋅等營養成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早餐和睡前飲用牛奶。
冬天呢,可將牛奶溫熱後再飲用,既不會流失營養,又可以更好地抵禦寒冷。除了加熱飲用之外,牛奶還可以與其它食物搭配,製作成自己喜歡的風味,例如奶茶、牛奶粥、木瓜牛奶等。而被稱為「奶中之王」的羊奶,比牛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營養價值也相對更高,價格也會更加昂貴。建議有條件的人,在冬天可多飲用羊奶,就像吃羊肉一樣,會增加體內熱量,有較好的禦寒作用。還可以適量食用酸奶、奶酪、乳粉等奶製品,甚至用來製作成各種糕點、餅乾等。冬天想吃做什麼好吃的就做什麼好吃的,冷得都不用害怕上火。
禽、肉、魚、蛋篇
把平時最喜歡吃的一類食物,放在了最後,實在是委屈它們了。在廣東飲食方面有句話:「無雞不成宴」,意思是說,舉辦宴會,就必定要有雞製作成的菜品。除了素食主義者,大部分人或許都是「無肉不歡」的。雖然365天都可以吃肉,但是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就數冬季吃肉的花樣最多了。尤其是夏季不敢多吃的肉類,在冬季都被烹製成各種美食。就這樣吃著吃著,就吃出一種飲食文化來了。
在這麼冷的天氣裡,可以吃的不外乎雞、鴨、魚、羊、牛肉。強烈建議吃羊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羊肉本身屬於熱性食物,此時食用最能暖身暖胃,不易上火。可以適量食用煲類、火鍋類、燒烤等。美味雖誘人,可不要貪吃喲!#冬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