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自立冬之日開始,自立春之日結束。今年的冬季已經悄然來臨,我國各地也紛紛迎來寒冷的氣候。中醫認為冬季是陽氣封藏的時節,要通過各種方法來達到陰陽平衡,才能獲得強身健體的目的。那麼冬季養生要怎麼補養陽氣呢,下面這10個冬季養生小知識請牢記吧。
1、冬季飲食宜適度溫補
在寒冷的冬季,人體由於基礎代謝升高,食慾也會隨之增加,很容易興起進補的欲望。但冬季進補一定要適度,可以選用山藥、花生、紅棗等食物來慢慢溫補。如果沒有三高等問題,可以適當吃一些排骨湯、雞湯或魚湯等,都能取得不錯的補益效果。
繞開誤區:冬季進補不要過度,不要過多食燥熱、肥甘厚膩的食物,比如嗜好狗肉、羊肉、肥肉等食物,只會適得其反。
2、冬季飲食要養腎為主
中醫認為,冬季之寒與腎相應,最易耗傷腎的陽氣。因此冬季飲食要以養腎為主,比如核桃、枸杞、黑芝麻、黑豆、桂圓肉、板慄、排骨、蝦、大棗等食物,都具有補腎益精的作用。冬季不要吃寒涼性質的食物,像魚蝦等寒性食物,應該蒸熟或煮熟後加入薑絲,以祛除寒氣。
繞開誤區:冬季養腎的同時也要兼顧其它臟腑,人是一個整體系統,如果只關注養腎,很可能損傷其它臟腑的健康。比如羊肉能溫腎陽,但脾胃虛弱、冠心病、肝病等患者卻不宜食用。
3、冬季飲食不可缺少蔬果
冬天的新鮮蔬菜水果雖然種類有所減少,但植物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是每日必須營養素,而且蔬菜加熱之後食用,性質平和,不燥不膩,適合於各種體質的人,因此也不要忘記多食。像冬季當令的大白菜、白蘿蔔等蔬菜都是很好的補益食物,而白蘿蔔更是常見於各種滋補的湯類食物中。
繞開誤區:攝入新鮮蔬菜水果是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很多人卻更加注重味道,譬如泡菜、醃菜、榨菜、炸薯條、烤蘑菇等,這些食物已經完全脫離健康的範疇,其所含的高脂、高鹽和高糖成為各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的幫兇。
4、冬季不要忘記適度補水
冬天,人的活動明顯減少,出汗也明顯減少,很多人沒有喝水的念頭。但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溼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等問題。尤其推薦早晨喝淡淡的檸檬蜂蜜水,既可以降低血脂,又可以幫助排便。
繞開誤區:冬天不要忘記補水,但喝水時應該「少量、多次、慢飲」,快速大量飲水只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於健康。而夜晚多飲水不僅影響睡眠,對腎臟健康也是極為不利。
除了上面的飲食建議之外,在這裡也推薦一個很好的冬季養陽氣小妙招,就是「曬背」。許多人喜歡冬天曬太陽,但是面向太陽不如背向太陽,因為背部是人體七條運輸陽氣的經脈匯集處,經常背對日光而坐,讓太陽把脊背曬得微暖,將人體的陽氣補足,人就精力充沛。但要注意曬太陽不可過度,且要避開陽光猛烈的時候。如果過度曬太陽,反而會過度激發人體陽氣,耗損陰液,出現內火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