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黃德鴻教授去世,享年百歲
●古典文學專家李文初教授病逝,享年78歲
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願安安靜靜地上路,俗例全免,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敬請親友和學生們體諒。
—暨大教授、著名經濟學家黃德鴻生前遺囑
南都訊 南方日報記者趙琦玉 通訊員盧建民 蘇運生 暨大一日之內痛失兩名教授。記者從暨南大學獲悉,5月12日,著名經濟學家黃德鴻去世,享年100歲;同一天,享年78歲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李文初在廣州病逝。
黃德鴻:經濟大家常帶學生擠公交
5月12日晚7時左右,黃德鴻教授在廣州去世,享年100歲,走完了自己近80年的風雨學者之路。
黃德鴻是陽江人,父親曾在廣州開藥材店,從小就在濃鬱的中醫氛圍中長大的他沒有選擇學醫,而選擇了可以「報效祖國、改造社會」的學科。
「以為社會學就是一門改造社會的科學」,大學時,黃德鴻入讀的是中山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黃德鴻的大學時代正值抗戰緊張時期,日軍迫近廣東,中山大學師生緊急疏散,他返回家鄉陽江,積極參加當地革命工作。復校後,黃德鴻回校繼續攻讀社會學,繼續追求「學者報國」的理想,後留校任教。
從社會學轉到經濟學研究,黃德鴻的說法是,「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對經濟學的研究比社會保險更有意義。」上世紀80年代初,他具體提出了提高工業經濟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徑。在充分肯定了廣東改革開放以來的工業成就的同時,明確提出廣東工業發展「大而不強」的判斷,首次明確提出要倡導「工業精神」。
黃德鴻先後於中山大學、中南財經學院、湖北大學擔任副教授、教授,後任教於暨南大學。在暨南大學,他一手建立了產業經濟學博士點,黃德鴻說,「沒有這個點,廣東的經濟發展就會少很多精兵強將。」
黃德鴻的弟子,有的已是黨政部門重要領導,有的成為商界巨子,有的成為高校學術帶頭人。然而,年事已高的他仍堅持在教研第一線,經常帶著研究生們擠公共汽車、頂著烈日暴雨跑工廠。
李文初:畢生從事古典文學研究
黃德鴻逝世的同一天,暨南大學亦痛失另一教授李文初。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退休教授、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文史館館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著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李文初在廣州逝世,享年78歲。
1936年出生的李文初教授是湖南寧遠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61年畢業後免試留校就讀研究生,師從著名專家遊國恩教授,攻讀先秦兩漢文學。1965年畢業後進入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
李文初教授畢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範圍涉及先秦兩漢魏晉隋唐文學,在中國山水文化研究方面尤為精到。他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撰著、編著出版《陶淵明論略》等專著9種,此外還創作出版散文集1部。
李文初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周六舉行
據暨大方面介紹,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退休教授李文初遺體告別儀式將於5月16日(本周六)下午4時在廣州殯儀館25號廳舉行,參加告別儀式者請於當日下午3:10在學校老糧店門口集中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