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教授莊禮偉逝世 學生:「他是燈塔一樣的存在」

2020-12-25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世玲 實習生 陳曉蓓)12月18日,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通過其官方微信發布消息,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莊禮偉17日晚在泰國遭遇車禍離世。新京報記者了解到,51歲的莊禮偉多年研習國際政治和專注於東南亞研究,並在多家媒體開設專欄。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受訪者表示因為他的文章,而與國際政治產生交集。而在學生眼中,莊禮偉是「燈塔一樣的存在」:不僅僅在於學術成就,還在於人格。

莊禮偉教授。 圖/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官網

遭遇車禍驟然離世「驚悉莊禮偉教授17日晚上在泰國遭遇車禍離世。師生十分痛心,莊教授博學多才,心性純良,教書育人,桃李芬芳。噩耗傳來,嶺南學界為之震動,暨南學子哀思滿園……」12月18日,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通過其官方微信發布莊禮偉去世的消息,許多媒體和學界人士震驚之餘,紛紛在朋友圈轉發以示哀悼。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官網上,莊禮偉的介紹頁面12月19日暫未撤下。頁面顯示,莊禮偉,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學博士,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廣東人文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政治學,比較政治學,東南亞研究等。「對於我們來說,他是一種精神燈塔式的鼓勵。」莊禮偉的學生趙靈敏稱,她一直沒辦法接受莊禮偉離去的事實。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官網上莊禮偉的介紹頁面。 網站截圖

獨特的學術視角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莊禮偉潛心東南亞研究,專注於國際政治文化,著作頗豐。90年代起,他在多個媒體開設專欄,發表國際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的學術隨筆和時事評論。「可以說,很多人都是受他的影響,所以來暨大讀國際政治」。包括莊禮偉學生在內的多位受訪者稱,莊禮偉影響了一代從事國際時事評論的編輯。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馬立明就是其中之一。馬立明2003年起跟著莊禮偉碩博連讀8年,當時寫的一篇國際相關文章受莊禮偉賞識,並推薦發表在雜誌上,在馬立明看來,這是他進入行業的一個節點,莊禮偉相當於是他進入行業的引路人,他欣賞且感恩老師。在求學期間,馬立明覺得莊禮偉對國際關係的研究視角很不一樣,主要從文化研究角度切入國際關係。一開始並不覺特別,後來馬立明才覺得這種視角令他受益匪淺。而這種視角需要一定的功力,也能由此獲得更廣闊的內容。在學術中,治學嚴謹是莊禮偉給馬立明留下的另一個深刻的印象。馬立明回憶寫博士論文時的趣事。當時寫完上交,莊禮偉讓馬立明次日過去找他,見面後,莊禮偉從兜裡掏出一罐可樂,說是經過攤子時幫你買的,馬立明說雖然學生改論文會很難受,莊禮偉還是會堅持讓改,「他會理解我們的難處,先給點好果子吃,緩衝學生的心情」。「心性純良」很「書生」多位受訪者覺得莊禮偉很「書生」。新京報我們視頻熱點資訊總監譚人瑋早年因為朋友約爬山,和莊禮偉有過一面之緣。譚人瑋感覺,莊禮偉不怎麼說話,很文靜,「書生樣子」,狀態年輕。馬立明也感覺莊禮偉沒有「江湖氣」,是一位有人文關懷的學者。馬立明記得,彼時有個學生想報考莊禮偉的碩士但沒有作品,莊禮偉毫不猶豫地錄取了他,因為他會啞語,曾服務聾啞人,莊禮偉看中他在價值層面表現出的人文關懷。「他有回報社會的情懷,是典型的出生於80年代的那種人。」作為莊禮偉帶的較早一批碩士之一,趙靈敏認識莊禮偉十幾年,她覺得這位老師生活上包容善良,但在大是大非上很清楚。此次學校發布的悼文中,稱莊禮偉「心性純良」,趙靈敏認為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也名副其實。認識迄今,趙靈敏覺得莊禮偉一直沒什麼變化,「 這個世界還有人在堅持做想做的事情,是一種精神燈塔式的鼓勵。」

新京報記者 周世玲 實習生 陳曉蓓 編輯 張太凌 校對 郭利琴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教授莊禮偉泰國車禍不幸離世 他永遠是學生心中的"不老男神"
    人們惋惜莊禮偉的不幸離世,也在回憶他的專業、博愛、無私,感受和講述他的人格魅力。1992年,莊禮偉從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就到暨南大學工作。從事東南亞研究和國關研究,成果卓著,但他並非深居書齋,而是不斷走出象牙塔,在報紙、雜誌、網絡開專欄、寫時評,與時代同步。
  • [莊生走好]沉痛悼念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莊禮偉教授!
    驚悉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莊禮偉教授在泰意外罹難,小編極其沉痛,現在的內心依舊不可名狀。憶及碩博求學時光,莊老師的每一課和點滴教誨,小編猶記在心。可如今,故人西去,生死兩茫茫。                                                   悼暨南園莊子心湖小軒珠江水靜流,白月照羊城;再探暨南園,不復見故人。在此,小編特別將莊禮偉教授的履歷分享於眾位學人和朋友,供大家悼念及體悟他的淵博學識、治學能力與儒雅風度。
  • 著名歷史學家、暨南大學教授邱樹森逝世,享年83歲
    著名歷史學家、暨南大學教授邱樹森逝世,享年83歲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11-22 09:21 來源:澎湃新聞
  • 士林痛失英才,學子泣別良師:哀悼暨大莊禮偉教授
    【編者按】12月17日,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莊禮偉教授在泰國清萊不幸遭遇車禍去世。消息傳來,學界始以錯愕,繼而哀痛。莊老師性情衝淡平和,學問淵博精深,作育人材盡心竭力,正值盛年而罹此橫禍,士林痛失英才,學子泣別良師,曷勝慘傷。我澎湃新聞國際部同仁素日亦常蒙莊老師提攜指點,縱天地無情,我輩自有情鍾,謹藉此文以寄哀思之萬一。
  • 暨南大學黃德鴻、李文初教授同一日去世
    —暨大教授、著名經濟學家黃德鴻生前遺囑  南都訊 南方日報記者趙琦玉 通訊員盧建民 蘇運生 暨大一日之內痛失兩名教授。記者從暨南大學獲悉,5月12日,著名經濟學家黃德鴻去世,享年100歲;同一天,享年78歲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李文初在廣州病逝。
  • 魯迅生平展在暨南大學圖書館開幕(圖)
    中國網4月11日訊 4月7日上午,魯迅生平展「人間魯迅」在暨南大學圖書館一樓開幕。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楊陽,暨南大學黨委書記蔣述卓,暨南大學宣傳部、圖書館以及文學院中文系等單位領導、部分師生出席了開幕式。儀式由暨南大學宣傳部部長夏泉主持。
  •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受聘暨南大學名譽教授
    8月17日上午,暨南大學名譽教授敦聘儀式暨華醫大講壇啟動儀式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多功能廳舉行,暨南大學林如鵬黨委書記出席儀式為楊寶峰院士頒發聘書、佩戴校徽並致辭,葉文才副校長出席儀式並介紹楊寶峰院士簡歷和學術成就,附屬第一醫院黨政領導班子、臨床科室主任、醫生、學生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敦聘儀式由附屬第一醫院徐安定院長主持。
  • 保護好暨南大學真如遺址,鄭氏傳人鄭寶倩教授有話說(視頻)
    鄭校長孫女鄭建敏校友發布鄭寶倩教授講話現場作為鄭氏家族的傳人,鄭寶倩教授1963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原為北京工商大學語言學教授。為暨南大學首任校長鄭洪年先生目前唯一留世的小女兒,1933年她就出生在國立上海暨南大學真如校園內,對暨南大學有著特殊的感情。
  • 徐開壘筆下的暨南大學先賢
    歷史悠久的暨南大學,曾經幾度遷徙,20世紀上半葉,在上海也存在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當時,暨南大學就是在上海真如由暨南學堂改制發展成為完整規模的暨南大學,學校因此大力延攬學者名流任教,培養了莘莘學子。以後,部分師生留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暨南大學的教學生涯成為他們久遠的懷念。老報人、《聯合時報》創刊元老徐開壘以長達半個世紀的寫作,記錄了暨大前輩在上海的點滴事跡。
  • 暨南大學教授郭熙:文化中國 未來可期
    暨南大學教授、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文化中國基金中文教育研究委員會主任郭熙表示。郭熙,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國內外多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生活要況》主編,《語言戰略研究》執行主編。
  • 他39歲任暨南大學副校長,卸任廳長後甘回校園當教授
    這類人群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大學教師,作為社會的精英主力軍,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進階,更有機會通過其努力與奮鬥從而成就自身卓尓不凡的人生價值。在嶺南大地上,如此優秀的大學教師層出不窮,羅偉其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學有所成後的他集多種角色於一身,既是大學教師,又是科研工作者,還是高校行政管理者,也是教育部門負責人。這些閃亮的身份,大多數令人羨慕不已。
  • 暨南大學已成境外學生求學大陸首選
    暨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教授在出席《看中國》畫冊出版首發式上表示,暨南大學已經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地區學生到中國大陸求學的首選高校。  劉人懷說,暨南大學現有全日制學生兩萬兩千餘名,其中,來自世界五大洲六十五個國家和港澳臺三個地區的學生九千五百三十四人,數量居全國高校第一。
  • 暨南大學標誌性建築改名富力教學樓引學生不滿
    「我認為現在商業行為對於學術和大學精神的衝擊特別大,學校一心只顧接受捐款,但沒有考慮到我們學生的感受。」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李峰說。更多的網民則認為,暨南大學更名教學大樓缺乏合理性。在學生們極力聲討「富力教學大樓」的同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暨南大學教師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學生這樣的反對,實際上是盲目的。」
  • 鉤沉|徐開壘筆下的暨南大學先賢
    歷史悠久的暨南大學,曾經幾度遷徙,20世紀上半葉,在上海也存在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當時,暨南大學就是在上海真如由暨南學堂改制發展成為完整規模的暨南大學,學校因此大力延攬學者名流任教,培養了莘莘學子。以後,部分師生留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暨南大學的教學生涯成為他們久遠的懷念。老報人、《聯合時報》創刊元老徐開壘以長達半個世紀的寫作,記錄了暨大前輩在上海的點滴事跡。
  • 廣州暨南大學成立老教授協會
    中新社廣州三月二十六日電(記者郭軍)被譽為華僑最高學府的廣州暨南大學今天成立老教授協會,旨在集中和充分發揮各類高級專業人才的才能和作用,為廣東和該校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詹伯慧出任協會會長。暨大校長劉人懷出席了成立大會。
  • 廣東暨南大學自考哪些學院
    廣東暨南大學自考哪些學院如果說來之前,有些招生老師給你過度承諾說你進來很容易就可以畢業,很容易就可以拿到證書,很容易就可以獲得一個好的工作,這是不大可能的。大家一定要清楚,任何一所大學,哪怕是名校,不要說清華北大,就暨南大學本部的學生,要有好的前途,大學是沒有說比高中更輕鬆的。
  • 鹿邑:暨南大學教授王高賀回母校穆店中心學校捐資助學
    縣機關工委書記賀偉傑,穆店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李勇,鹿邑縣教體局副局長張雁斌,穆店鄉政府副主任科員朱德強,中心校黨支部書記、校長王煥之,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獎學金捐贈人王高賀出席儀式,儀式由王煥之主持。
  • 浙江大學名譽教授金庸逝世!組圖追憶他與浙大師生的相處瞬間
    1996年和1997年,金庸先生分別受聘原杭州大學和浙江大學名譽教授。1999年5月,在新浙江大學成立不久後,金庸先生又慨然接受邀請,出任新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2007年11月,金庸先生受聘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
  • 暨南大學教授李傑受邀成為奧斯卡評審
    原標題:暨南大學教授李傑 受邀成為奧斯卡評審   近日,奧斯卡金像獎的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了2018年度新增的928名會員大名單,新加入的會員未來將擁有奧斯卡獎的投票資格。   今年有多位華語影人收到邀請,包括編劇王蕙玲、嚴歌苓,演員劉德華、金城武、張艾嘉等。
  • @暨南大學,請回答1906
    要知道,徐老先生之前的學歷只是初中,他申請的是本科,但教授說他的造詣很深, 念本科可能會太多雜課幹擾他, 直接破格錄取他念研究生。65歲畢業的徐持慶,成為了暨大史上年齡最大的畢業生。圖/授權自徐持慶暨大的先進思潮可見一斑。這種海納百川和兼容並蓄的先進,亦可回溯至1906年暨南學堂剛開始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