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含飯不下咽」,大多是沒掌握咀嚼能力,餵養要分階段進行

2020-11-21 木蓮媽媽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很多細心的媽媽發現,孩子總是把飯含在嘴裡,說什麼都不往下咽。這是不是意味著飯菜不合口,或者孩子不好好吃飯呢?其實並非如此,寶寶「含飯不下咽」,大多是沒掌握咀嚼能力

孩子不好好吃飯,急壞寶媽

小高家的寶寶是出了名的不愛吃飯,別的寶寶都愛吃輔食,偏偏小高的女兒什麼都不吃,這可讓小高急壞了。

本以為這種現象過些日子就會轉好,畢竟孩子還小,或許只是一時不適應。但讓小高沒想到的是,都過了大半年了,孩子居然還是把飯含在嘴裡,就是不往下咽

後來孩子瘦了兩三斤,寶媽才發覺出不對。立刻帶著孩子去看了醫生,但醫生的回答卻讓寶媽更為意外。

「你是怎麼當媽媽的,給孩子吃的食物切這麼大塊,孩子不是不愛吃飯,是咀嚼能力太弱,沒辦法吃這麼大塊的食物,你也太粗心了!

「不愛吃飯」這個鍋。孩子可不輕易背。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樣的表現,家長們要注意。

寶寶「含飯不下咽」的原因,居然有這些

★孩子還小,咀嚼能力不強

寶寶一開始進食都是通過吸吮,所以剛開始學咀嚼的時候會費些時間。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訓練一下孩子的咀嚼能力。

但要注意,不能訓練過度,要循序漸進。如果發現寶寶三歲之後依舊有這個習慣,可以去醫院諮詢醫生的意見,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長期的食用流食造成的不良影響

★孩子身體不適,造成含飯現象

當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很可能出現含飯現象。比如停食著涼、腸胃功能紊亂

孩子不想吃飯,所以含飯不下咽。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有牙周問題,也會導致含飯不下咽,具體需要請教醫生。

★孩子為了吸引家長關注,是一種主觀行為

孩子需要爸媽的疼愛和關注,這是一個正常的情感需求。孩子越小,對父母的依賴性就越強。

當孩子們發現不吃飯可以吸引爸媽關注的時候,這個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從而進一步地出現含飯現象。這是爸媽就要及時糾正了,不能溺愛孩子。

★孩子已經吃飽了,不再有吃飯需求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吃飽飯了,所以會出現一直餵飯的行為,直到家長覺得孩子吃飽了,才會停下。

但其實孩子可能早就吃飽了,久而久之他就會養成用含飯來告訴爸媽自己已經吃飽了的習慣。

寶寶「含飯不下咽」,跟父母有關

第一點:餵養觀念進入誤區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當自己不餓的時候,是否願意吃飯呢?父母總怕孩子餓肚子,甚至會一到飯點兒就強迫孩子吃飯,但孩子可能根本不餓,自然就會出現食不下咽的情況

第二點:餵養方式有問題

◆很多家長都喜歡餵孩子吃飯,這不利於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孩子能力有限,吃飯的時候總是會把餐桌搞得亂糟糟的,這是家長可能就會嫌麻煩,乾脆自己給孩子餵飯。但這樣會讓孩子失去吃飯的熱情,漸漸失去耐心和樂趣

◆急脾氣的家長看不得孩子吃飯細嚼慢咽,反而覺得這樣是慢吞吞很耽誤時間。家長們往往會去催促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吃飯的情緒就不好,甚至會出現厭食行為。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總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或者一邊給孩子玩玩具一邊吃飯。但是這樣會分散孩子吃飯時的注意力,只顧著玩兒,而忘記了吃飯時的樂趣,忽略吃飯時的感受。

解決孩子含飯,要分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6個月的寶寶吃糊狀食物是關鍵

六個月的寶寶剛開始學著咀嚼,肌肉功能都還不太熟練。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吃一些糊狀食物,具體食物可以根據孩子的需求和喜好來。

可能孩子會有用舌頭頂出食物的現象,但這不要緊,是正常現象。孩子習慣後就會好很多。

第二階段:9個月的寶寶吃軟食是關鍵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練習咀嚼能力和長牙齒是很關鍵的。可以吃一些果乾或者磨牙棒,既可以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又可以輔助牙齒成長,一舉兩得。

第三階段:1歲以內的寶寶自己吃飯是關鍵

別怕孩子把餐桌弄得亂糟糟,讓孩子感受吃飯的樂趣是關鍵。不僅可以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件好玩兒的事,還可以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第四階段:1歲以上的寶寶樹立榜樣是關鍵

一歲以上的孩子,基本上可以掌握吞咽食物和咀嚼食物的技巧了。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好吃飯的榜樣。比如專心吃飯、細嚼慢咽等等。

木蓮媽媽寄語:民以食為天,讓孩子好好吃飯,就已經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爸媽們加油吧!

相關焦點

  • 寶寶含飯會引起蛀牙 6招化解寶寶含飯難題
    含飯的常見原因 寶寶的原因 咀嚼、吞咽能力不強 習慣了吸吮的寶寶要學會咀嚼和吞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寶寶3歲以後仍然含飯,很有可能跟寶寶長期吃流質、細軟食物使咀嚼功能沒有得到充分訓練有關。 身體狀況不佳 當寶寶感冒或腸胃功能紊亂時,可能會含飯。此外,有蛀牙時,為避免疼痛,寶寶也會選擇含飯。
  • 七成寶寶愛含飯,原來真相是這樣
    還跟寶寶的不良餵養方式有關寶寶含飯的常見原因1寶寶的原因咀嚼、吞咽能力還不夠好寶寶小的時候都是喝奶,因此習慣了吃流質、細軟食物,而咀嚼和吞咽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所以這個時候寶寶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媽媽也要引導寶寶進行咀嚼和吞咽。
  • 寶寶含飯不下咽,竟是因為家長的這個習慣……
    公園裡閒聊,一位媽媽吐槽說,「孩子現在吃飯老是含在嘴裡半天不嚼,每次餵飯都要好久好久,稍微催她下,就會嘔吐,是怎麼回事兒?這是不是厭食或者挑食引起的?」她說,由於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姥姥來帶,而老人家在給寶寶加輔食時,每次都是把輔食煮得非常爛,甚至在孩子長了牙齒之後,還是如此。
  • 為啥寶寶總「含飯」?家長可從這4點糾正
    寶寶出生之後,到了一定的餵養階段,寶媽們會陸陸續續的開始給他們添加輔食,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寶媽會發現孩子會出現「含飯」的問題。每次一給孩子餵飯,他只是把飯含在嘴巴裡,不嚼也不咽,而且還總是瞪著大眼睛看著你。
  • 為啥寶寶總「含飯」?家長可從這4點糾正
    最近一段時間,閨蜜總是為寶寶含飯的問題發愁。每次一給孩子餵飯,他只是把飯含在嘴巴裡,不嚼也不咽,而且還總是瞪著大眼睛看著你。寶寶咀嚼能力不好咀嚼的作用是把食物嚼碎,更易於吞咽進食道,被吸收消化。寶寶咀嚼能力不好,意味著寶寶口腔進食能力發育落後。
  • 孩子一歲後出現三種表現,可能是「咀嚼能力不足」,兩招可改善
    ,不僅要變著花樣給他們做各種美食,還得有耐心地一口口喂,如果寶寶不配合,一頓飯可能要吃一個小時。孩子1歲後出現這三種表現,說明咀嚼能力不足,看看你家娃有沒有咀嚼能力是指把食物在嘴裡嚼爛的能力,並不是在某個階段自然而然就能擁有,而是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通過鍛鍊逐步加強的。
  • 7~9個月寶寶如何培養咀嚼能力?注意這3點,讓孩子做個獨立好寶寶
    一兩歲的孩子的爸爸媽媽抱怨到:孩子嗓子眼細,吃點有渣的食物就嗆著,孩子不愛嚼東西,食物的塊稍微大一點便會吐出來,或含在嘴裡下咽等等。其實,造成寶寶的這種行為是有原因的。要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到某個月齡或年齡,孩子就具備了培養某種能力的條件和基礎。而這個時間常被稱為培養某種能力的關鍵期或敏感期。
  • 為什麼你家娃總是「含飯」?這篇文章告訴你,爸媽不要輕視
    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喜歡把飯含著不吃,這樣一來一回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吃完一頓飯,吃到最後飯菜都涼了。1、可能是咀嚼、吞咽能力不強寶寶剛出生之後喝母乳是用的吸吮。習慣了吸吮之後的寶寶想要學會咀嚼和吞咽是很困難的,不是說寶寶學不會,這需要一個很長的一個過程。
  • 輔食不是就是碎狀,適當改變輔食,咀嚼訓練可以儘早開始
    適當增加孩子吃飯時的顆粒狀食物,從輔食階段就可以開始了,不用過分擔心嚼不爛,告訴孩子。如果食物嚼不爛就耐心多嚼一會兒,實在不行就吐出來。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也能讓孩子掌握吃飯的技能。咀嚼訓練可以儘早開始,當孩子開始出牙的時候家長們就可以在輔食中加入小塊狀的食物了。孩子從完全的母乳餵養到進食輔食會有一個適應過程、這期間可以好好鍛鍊讓孩子適應咀嚼的進食方式。
  • 咀嚼能力差的寶寶,都有這三個特徵,對照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 吃東西出現乾嘔、咽不下、含食 ◆ 挑食 牙齒形態的的發育,面部肌肉的發育,語言發育,甚至是智力的發育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咀嚼能力差因為什麼? 寶寶出生以後一般採用母乳餵養、奶粉餵養以及混合餵養。
  • 初貝嘉育兒營養課堂——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來直接了解下寶寶咀嚼能力弱有什麼後果呢?寶寶長牙後,就要開始注意培養他的咀嚼能力,有的媽媽說:「我的孩子嗓子很細,都9個月了,吃點有渣的食物,就嗆得把原來吃的食物都吐出來了。」其實這不是嗓子細,而是從小缺乏咀嚼能力鍛鍊的結果。
  • 挑食、厭食、大黑牙,都是含飯導致的?試試這些方法,讓娃好好吃飯!
     含飯的孩子一般吃飯不專心,喜歡邊玩邊含飯。一不小心摔一跤,或者突然的說話、笑了,很容易把飯嗆到氣管裡。 所以,含飯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是一定要改正的。 不少家長也知道這樣不好,只是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去解決。接下來,我們分幾種情況給家長們出出主意。
  • 寶寶多大可以吃大人飯?太早,過晚對寶寶都不好
    還有少許家長遲遲不給孩子吃大人飯。家長們的這些做法無疑是在「坑」孩子。大人飯吃太早不僅會加重寶寶腎臟的負擔,還增加患病概率;吃太晚又可能會讓寶寶反應變遲緩。接下來,小編來細細的講給大家。 寶寶多大可以吃大人飯?太早,過晚對寶寶都不好 首先,為什麼說「大人飯」不能吃太早
  • 13個月寶寶還在吃糊狀輔食,當心影響咀嚼和長牙!5招學會咀嚼
    吃輔食的能力一歲到一歲半的寶寶進入「咀嚼期」,這是添加輔食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寶寶的近視能力大大增強,可以自己用手抓著吃,餵進小嘴巴後,嘴巴會上下、左右活動,已經能通過靈活的活動來咬食物了,但是咀嚼能力的確還弱,吃了食物需要用門牙或牙齦來弄碎。
  • 1歲後寶寶發育特點,能吃「大人飯」了嗎?正確吃補營養不坑娃
    不過,雖然大部分食物都能吃了,但在製作和餵養過程中,還是要根據寶寶的發育特點來科學的餵養,接下來就來詳細的說說 一歲後寶寶的發育特點、營養需求和如何科學餵養?
  • 鍛鍊寶寶咀嚼力,爸媽可從5個階段下手,學習了
    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許多媽媽都會遇到寶寶吐食、含食、拒絕有硬度的食物、愛喝湯不愛吃飯等現象。這是食物有問題?寶寶腸胃出現了問題?還是哪些其它原因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欠佳,會影響到寶寶的消化功能、牙齒健康、面部肌肉發育、語言能力發育等多方面。既然寶寶的咀嚼能力這麼重要,該如何鍛鍊這一項能力呢?我們要知道,咀嚼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但是要使它變得更強的話,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這個規律和寶寶的牙齒生長密切相關,可以說,寶寶的咀嚼力與牙齒的多寡是成正比的。
  • 過度餵養的寶寶容易脾胃受損,餵飯的三重傷害你知道嗎?別再餵了
    但是有一天孩子爺爺跟我說讓孩子從小開始自己吃飯挺好的,一問才知道,原來佳佳上了幼兒園之後沒人追著餵飯,可是他就不吃了,明明自己能動手吃飯,卻非得等到老師過來喂,到了冬天,嘉嘉奶奶還去找幼兒園投訴過老師,嫌老師不負責任,給孩子餵飯時,飯菜都是涼的。
  • 孩子1歲前咀嚼能力要鍛鍊好,錯過了以後愛生病,別不當回事
    之所以如此,其實根源大多是寶寶的咀嚼能力太差了。因此,父母一定要形成正確認知啊!別照料得太過了,因為怕寶寶嚼不動、不消化、乾嘔,就只餵軟質食物,這樣會讓問題越來越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呢?不想陷入惡性循環,請依照月齡給寶寶需要的幫助。
  • 咀嚼飯菜餵寶寶危害大,可老人堅持用嘴餵飯,不聽勸
    婆婆總是說孩子的牙沒長全,食物咀嚼不爛,每次餵孩子前,都要放進自己嘴裡咀嚼幾下再餵孩子。向老公抱怨,老公卻說,我自己就是這樣被媽媽餵養大的,不也活蹦亂跳的麼!前幾年看過一個新聞,就是因為奶奶嚼飯餵孩子,結果導致孩子死亡。這個話題身邊很多朋友都討論過,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什麼好糾結的,就是觸及底線的問題,堅決不允許。應該及時和婆婆溝通,怎樣去杜絕這種情況發生。
  • 寶寶含飯怎麼辦?從源頭出發輕鬆解決問題,新手媽媽必備
    每天餵飯成了小編的一大難題。其中含飯是我家寶寶的一大「特點」。跟很多有經驗的寶媽交流以後,發現原來很多寶寶都有含飯這個現象。每一頓飯寶寶都喜歡這樣含著飯,小編知道沒有一個小時絕對吃不完。要是天氣冷的時候更麻煩,小編要不停地把飯丁熱再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