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2000年左右,人們一直吶喊著石油資源還能用30年石油要枯竭了,地球要毀滅了....所以電動汽車的誕生就變成了拯救世界的一種必然。
直到今天電動汽車行業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動車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麼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來看,我們普通老百姓能愉快的購買一款電動車,並且能愉快的使用嗎?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說電動車在北京這種限牌的城市可以享受不用搖號的政策,但這只能保證你買到一款電動車,但當您真的把電動車開回家,你就會發現各種奇葩的問題。
現在的電動車續航裡程就像工信部油耗一樣不可信,基本都會缺斤少兩,本以為買個續航裡程150公裡的車足夠上下班代步了,可實際一用才發現,實際才能跑100公裡。
另外你還得有個車庫,至少也得有個自己的車位,不然充電絕對是一個大問題。電動車可不像汽油車補充能源那麼容易,找個充電站就夠難的了,充個電沒個把小時就別想把它開走。
而且就算您進了充電站,也未必能順利的充上電,無論是電動車還是充電中都很容易出現各種無法充電的問題,這麼看來買一個電動車還真的挺難像汽油車一樣方便使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有兩點原因,首先充電站的數量不夠,是最影響電動車用車的因素,不是誰都土豪到能有自己的車庫車位,本來買車的時候就擔心充電問題,上網一查最近的充電站離自己家有十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遠,我肯定就不會考慮電動車了。
不考慮電動車就會導致電動車的保有量少,電動車的保有量少,就導致政府認為夠用了,沒有必要再建這麼多充電站了,而充電站建的少了,又導致人們不敢買純電動車,如此已是陷入了惡性循環了,我想很有道理。
另外一點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一些二線甚至是不入流的廠商對國產電動車的補貼動了一些歪心眼。
就比如說知豆電動車,造了款老年代步車,加了皮革座椅,空調音響,一堆鋰電池他就敢標價15萬,這樣的車安全性怎麼保證?也不知道最終怎麼測出的續航裡程180公裡。於是在北京車市成功的拿到了單車共計超過10萬元的補貼,買車的人可能覺得有補貼,我花錢少就挺好的。
可是這補貼可不是企業補貼,這可是國家補貼。國家錢從哪來?稅收。稅收從哪來?您兜裡!說到這,一定有某些廠家的水軍要來對峙,你知道電池多少錢嗎?成本多高嗎?這車賣15萬簡直良心價有沒有?要是放在之前我還真不好反駁,但現在我請這樣的噴子們給解釋解釋,豐田技術更複雜的油電混合動力的卡羅拉為什麼只賣13萬起步呢?
目前在北京大街上天天能看見的北汽EV,比亞迪E6,甚至是特斯拉,各方面的反饋也是問題不斷。連買了這些車的人都自嘲是小白鼠。當然了,畢竟買得起特斯拉的人都買得起車庫,特斯拉的用戶對續航裡程的抱怨還相對較少,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沒有問題。
我們不是不鼓勵清潔能源,而是現在的純電動車實在是對不起老百姓的鈔票。現階段看來混合動力才是節能減排的最好選擇。
如果您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話題,或者有哪些買車養車用車的問題,可以下方評論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