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是一周的開始,我們繼續為小夥伴們推送專業知識。今天推送的主題是:色譜分析的相關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 緒論
二 經典柱層析
三 平面色譜法
四 氣相色譜法
五 高效液相色譜法
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一)概述
混合物最有效的分離、分析方法。
俄國植物學家茨維特於1903年研究植物色素時使用的示意裝置: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動,稱為固定相;另一相是攜帶試樣混合物流過此固定相的流體(氣體或液體),稱為流動相。
◇色譜法的出現
◇色譜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兩相間分配係數的不同,當兩項作相對位移時,各組分在兩相間經過反覆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時間不同,從而獲得分離(各組分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與適當的柱後檢測方法結合,實現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分離與檢測。
◇色譜法的特點
(1)分離效率高
複雜混合物,有機同系物、異構體。手性異構體。
(2) 靈敏度高
可以檢測出μg.g-1(10-6)級甚至ng.g-1(10-9)級的物質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可以完成一個試樣的分析。
(4) 應用範圍廣
氣相色譜:沸點低於400℃的各種有機或無機試樣的分析。
液相色譜:高沸點、熱不穩定、生物試樣的分離分析。
不足之處:被分離組分的定性較為困難。
(二)色譜法的分類
(一)吸附的分類
(二)極性及其強弱判斷
極性強弱是支配物理吸附過程的主要因素。
所謂極性乃是一種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電荷不對稱的程度,大體上與偶極矩、極化度、介電常數等概念相對應。
◇官能團的極性強弱比較
(三)吸附色譜
吸附色譜法,是指用吸附劑作固定相,利用試樣對吸附劑表面的吸附差異來進行分離分析的方法。
◇吸附色譜三要素(吸附劑、洗脫劑、試樣)
吸附劑一般是多孔性物質,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在表面有許多吸附中心。
常用的吸附劑有:矽膠、氧化鋁、聚醯胺、活性碳等。
◆矽膠
◆氧化鋁
◆聚醯胺
◇溶劑的極性
按照極性增強順序,常用混合洗脫溶劑體系如下:(己烷/苯) → (苯/乙醚) → (苯/乙酸乙酯)→ (氯仿/乙醚) → (氯仿/乙酸乙酯) →(氯仿/甲醇) → (丙酮/水) →(甲醇/水)
◇三要素的相互關係
(一)概述
1938年俄國人首先實現了在氧化鋁薄層上分離一種天然藥物。1965年德國化學家Stahl出版了「薄層色譜法」一書,推動了這一技術的發展。
因TLC法設備簡單,分析速度快,分離效率高,結果直觀,很快被用作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
70年代中後期發展了高效薄層色譜。80年代以後發展了薄層色譜光密度掃描儀,和各步操作的儀器化,並實現了計算機化。
薄層層析流動相的移動是依靠毛細作用。
將試樣點在色譜濾紙或層析板的一端,並將該端浸在作為流動相的溶劑(常稱之為展開劑)中,隨著溶劑向上的移動,經過試樣點時,帶動試樣向上運動。
◇TLC的特點
優點:
設備簡單、操作方便、運行費用低;
分離時間短,工作效率高;
展開劑選擇範圍廣,展開方式多樣;
顯色方便,檢測手段豐富;
既可分析,又可製備;
試樣一般不需要經過嚴格預處理即可分離。
缺點:
分離效率較低;不適用揮發性試樣分離;定性定量不便。
◇TLC與高效液相色譜的比較
(1)固定相和流動相
TLC——流動相流動靠毛細作用力,流動相選擇較少受限制,固定相不用再生。而 HPLC是在封閉的系統內,流動相流量靠泵控制,溶劑選擇受檢測器限制,固定相需再生。
(2)樣品處理
TLC要求沒有HPLC嚴格。
◇薄層色譜參數
(二)TLC的制板、點樣、展開、顯色
(三)TLC的應用
1. 用於柱層析後相同組分的合併
2. 有機合成監控反應,摸索最佳條件
3. 製備有機化合物
4. 中藥材的鑑定
(一)概述
GC:以氣體(即載氣)為流動相的柱色譜分離技術。
GC中常用作的載氣的氣體有N2、 He、 H2、Ar。
GC中載氣是惰性的,載氣的功能僅僅是攜帶試樣、洗脫組分。
GC的選擇性主要取決於固定相和組分分子間的作用,所以可通過改變固定相來改變GC的選擇性。
◇按照柱直徑分類
填充柱:將固定相填充在內徑4mm的金屬管或玻璃管內
毛細管柱:使用內徑0.1mm-0.5mm的玻璃管或石英管
◇按照分離機理分類
◇GC的特點
分離效率高(填充柱上千塊塔板;開管柱106塊塔板)
分析速度快
樣品用量少(檢測限低,高靈敏檢測器)
缺點:(約20%樣品適用)
樣品須能氣化(350度下有一定的揮發性)
熱穩定性要好
定性困難
(二)氣相色譜的術語、理論
1、氣相色譜的流出曲線
(1)基線
僅有流動相(無試樣)通過檢測器時,檢測到的信號為基線。
(2)保留值
◇用時間表示的保留值
◇用體積表示的保留值
(3) 相對保留值r21
(4)區域寬度
2、分配係數與容量因子
3、塔板理論
塔板理論把色譜柱看成一個精餾塔,沿用精餾塔中塔板的概念來描述組分在兩相(固定相與流動相)間的分配行為,並引入理論塔板數作為衡量柱效高低的指標。
當組分進入柱後,組分在兩相間進行多次分配,最後和固定相作用力較小的組分先從「塔頂」(即柱出口)逸出,從而與另一組分(和固定相作用力較大)分離。
4、速率理論
5、分離度
(三)填充柱氣相色譜
◇氣液色譜的特點
(1)固定液品種多,可選擇範圍大;
(2)可以根據需要選用合適的固定液用量,以改善分離效果;
(3)氣-液色譜在通常操作條件下有良好的對稱峰;
⑷壽命長。
◇填充柱氣液色譜用載體
作為擔體使用的物質應滿足的條件:
比表面積大,孔徑分布均勻;
化學惰性,表面無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與被分離組份不起反應;
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和機械強度,不易破碎;
顆粒大小均勻、適度。一般常用60~80目、80~100目。
◇載體分類
◇固定液分類
按照相對極性分類,可分為:
「0」級——非極性固定液
「+1」 與「+2」級——弱極性固定液
「+3」級——中等極性固定液
「+4」與「+5」級——強極性固定液
按照化學結構分類,可分為:
烴類
聚矽氧烷類
聚二醇類
聚酯類
腈類
特殊的固定液
◇氣固色譜固定相的特點
(1)性能與製備和活化條件有很大關係;
(2)同一種固定相,不同廠家或不同活化條件,分離效果
差異較大;
(3)使用方便;
(4)種類有限,能分離的對象不多。
◇氣固色譜常用的吸附劑
(四)毛細管柱氣相色譜
◇毛細管氣相色譜法的特點
柱滲透性好
柱效高
使用溫度較高,固定相流失小
柱容量小
易於實現氣-質聯用 (GC-MS)
◇毛細管柱的分類
◇毛細管氣相色譜柱的粗糙花、鈍化
毛細管在塗敷固定液前,應進行表面處理,其目的:(1)粗糙化,提高表面的可潤溼性;(2)鈍化,去除表面矽羥基的活性
玻璃柱的粗糙方法:化學反應法、沉積細顆粒法、玻璃管預處理法
石英柱的粗糙方法:沉積石墨化炭黑;沉積氯化鈉;沉積二氧化矽
鈍化方法:矽烷化試劑(二甲基二氯矽烷、六甲基二矽烷胺)、PEG、表面活性劑鈍化
◇固定液的塗敷
塗敷指的是在整個色譜柱的內壁形成均勻的薄層,其厚度一般為0.1~1.5μm,可採用動態法和靜態法。
◇石英毛細管柱
一支高性能的毛細管柱應具備四個方面的優良性能:柱效高、活性低、熱穩定性好、保留性能重複性好。
毛細管柱對固定液的要求:熱穩定性好、對毛細管內壁有交好的潤溼性、批與批之間儘可能一致(分子結構、分子量分布)、對組分選擇性高(K差別大)
通常,具備非極性的OV-1(SE-30)、弱極性的SE-54、中等極性的OV-17)三種毛細管柱可完成85%以上的GC分析任務;再加一根強極性的(PEG-20M)可完成95%以上的GC分析任務。
(五)裂解氣相色譜及頂空氣相色譜
1、裂解氣相色譜
是熱裂解和氣相色譜兩種技術的結合,可用於分子量較大、結構複雜、難揮發的物質的分析鑑定,在高分子、生物醫學、考古學、地球化學、炸藥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裂解氣相色譜基本原理及方法
基本原理:
在一定條件下,高分子及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遵循一定的裂解規律,即特定的樣品能夠產生特徵的裂解產物及產物分布,採用氣相色譜分析鑑定裂解產物,據此可對原樣品進行表徵。
方法:
樣品置於裂解器中,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快速加熱,使之迅速分解成為可揮發的小分子產物,然後直接將裂解產物送入色譜柱中進行分離,獲得定性定量數據。
◇裂解氣相色譜的特點
(1) 分離效率高
(2) 靈敏度高、樣品用量少
(3) 分析速度快、信息量大
快速裂解、快速分析;不丟失信息;
(4) 適合於高聚物、生物大分子和不揮發性有機物
如固化樹脂、塗料、硫化橡膠、塑料等
(5) 設備簡單
2、頂空氣相色譜
對液體或固體試樣中的揮發性成分進行氣相色譜分析的技術;將試樣置於密閉的恆溫系統中,待氣-液(氣-固)兩相達到熱力學平衡時,測定氣相組成。
(六)氣相色譜儀
1、GC分析流程
2、氣相色譜儀的組成
3、氣路系統
提供高純、流速穩定、封閉的載氣;
包括氣源、淨化器和載氣流速控制器;
淨化器:
載氣流速控制:壓力表、流量計、針形穩壓閥,控制載氣流速恆定。
4、載氣
5、進樣系統
由進樣器和氣化室構成。
液體樣品——微量注射器
氣體樣品——六通閥、微量注射器
氣化室溫度:要保證樣品瞬間、完全氣化,一般 高於沸點50℃以上,但也不宜太高,以防分解。
液體進樣器:不同規格的專用注射器,填充柱色譜常用10μL;毛細管色譜常用1μL。
氣化室:將液體試樣瞬間氣化的裝置;惰性,無催化作用。
6、填充柱、毛細管柱的比較
毛細管柱具有較高的分離效率,表現為峰形尖而窄,柱效高,可以將填充柱分離不開的兩個峰完全分離開。
毛細管色譜的優越性還表現在對痕量物質的分析上,其檢測限已達到Pg以下。
7、柱溫的選擇
柱溫應低於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溫度;柱溫過高,易造成固定液流失、檢測器噪聲變大、基線漂移。
柱溫一般選擇接近或略高於組分的平均沸點。
柱溫↓:分離度↑,分析時間↑。降低柱溫可在一定程度內改善分離;升高柱溫可加快分析速度。
組分複雜,沸程寬(80-100℃)的試樣,採用程序升溫。
8、檢測器的分類
9、噪聲和漂移
噪聲(N) :在沒有樣品進入檢測器時,基線在短期內發生的波動。
噪聲的來源:固定液的流失、載氣的不純,電子元件不穩定、溫度變化、外磁場幹擾等。
基線漂移:基線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單向、緩慢移動。
良好的檢測器其噪聲與漂移都應很小。
10、靈敏度
11、檢測限
12、線性範圍
線性範圍:指被測物質的量與檢測器響應信號(R)之間成線性關係的範圍;在線性範圍內,以最大允許進樣量與最小進樣量的比值來表示。這個範圍越大,越有利於準確定量。
(八)GC的應用
1、石油和石油化工分析
2、環境分析
3、食品分析
4、藥物和臨床分析
5、物化參數測定
6、聚合物分析
詳情請戳「高效液相色譜基礎知識詳解」。
以上內容由本刊整理,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也歡迎小夥伴們轉載、轉發,不過,也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註明出處即可哦。願我們的微信小號,是您消夏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