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你一定聽過&34;的道理,意思就是說,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發現效率很低或者無效,就要馬上停下來想想其他方法來提高效率,這樣才能更快地達成目標。
這種&34;的思維在孩子教育上也一樣通用,當你掌握方法後,就會發現管教孩子這事變得越來越輕鬆。
現實當中,很多家長每天會花幾個小時盯著孩子寫作業,一邊教,一邊幫孩子寫答案,真是苦了父母累了娃。
既然過程很痛苦,為什麼家長還依舊花費這麼大力氣去做這件事呢?
因為這個行為的結果是可視化的,只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就能看到孩子完成作業,順利交差。
但是,長期用這種方式去帶領孩子學習,他們將無法獲得正常的學習能力,比如思考能力、專注力等等。整個過程都有一個&34;的家長在旁邊,指揮著他去做這件事情,每個步驟怎麼做,做到哪裡,所有學習方案和答案都是家長腦裡的。
孩子永遠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更不會去想還有沒有更好的答案。
最初你還會發現,在這種&34;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小學成績還可以名列前茅。
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弊端慢慢顯露出來了,成績開始下滑。
缺少了父母的指導,讓這些沒有培養起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頓時陷入一種迷茫的狀態。要麼繼續保持低效率的學習狀態,要麼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遊戲。
對比發現,孩子班上的一些同學,小學成績可能一般。但是到了中學之後,就好像坐了火箭一樣,成績突飛猛進,平時學習和做作業還不需要他們的家長監督。
這背後的原因就是,這位同學的家長在他小時候,已經把他的能力打磨出來了,這些能力可以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思考,以及如何快速掌握新知識。
這些具備了優秀學習能力的孩子,能夠很快適應新環境,新知識,他們善於思考,自主性非常高,對任何事情抱有好奇心和興趣。
那什麼是學習能力呢?
能力,是一個心理學和生物學概念,有些能力是天生的,比如狗狗靈敏的嗅覺,而有些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獲得的,比如記憶能力,歌唱能力。
一個不會遊泳的人,經過訓練能掌握遊泳的能力。一個不會畫畫的人,經過訓練掌握了&34;和&34;的能力。
學習能力是孩子做好事情的基礎。
學習能力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融會貫通。我們大腦的作用是建立知識和知識之間的聯繫,而不是像計算機一樣簡單地把信息存儲在裡面。
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生,即使花費大量時間在學習上,學習成績也不會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高中階段。
培養能力,不限於任何一個地方或者方式,比如學校。孩子在日常生活,體育項目、遊戲、閱讀等方面都是可以培養能力的。比如,一個人想要培養語言能力,最好的不是從課本學,而是去到對應的語言環境下,大膽和別人去交流。
一旦他掌握了語言學習規律和方法,不管他接下來要學什麼語言,其實都是非常輕鬆的。
那麼,這些優秀的學習能力包含哪些呢?
家長又應該如何培養呢?
1、思考能力。
- 在孩子們以往的學習和考試過程中,通常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只要寫出正確的答案,就能拿到分數,而從來不去想一個公式是怎麼來的,為什麼那些數學家能夠想出這樣一個公式,而我們不能。只有真正站在數學家的角度或者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上來思考,才能夠提高思考能力,同時領悟知識的本質。有些孩子善於思考,找到了現象背後的本質,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通過做一道題,就達到其他同學做十道題的效果。
- 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代替孩子思考,鼓勵他們去摸索,去感受,適當地給他們設置小障礙,而且千萬不要急於告訴他們答案。我們大人過去的經驗沒錯,但是在他們的時代裡不一定通用,適當的犯錯和反思就是培養思考能力最好的方式。
2、善於提問的能力。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找到一個答案更為重要。能提出一個好問題,意味著需要從新的角度來看舊的問題,這會大大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從一個好問題開始的。
- 家長在平時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少提一些封閉性的問題,比如&34;、&34;。而應該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34;、&34;、&34;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思考,同時也要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這樣才不會消除他們的提問題的積極性。
3、精力管理。
- 經常看到這樣一些學生,他們會把自己一整天的時間都安排地滿滿的,什麼都做,但是最後在各種學科項目上都看不到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很多家長也會認為,一天就24個小時,如果都給孩子排得滿滿的,不就是就比別人有優勢嗎?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從大腦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不科學的。學習需要消耗大腦能量,當我們進入疲勞狀態後,學習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只有把精力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其他問題簡單帶過,做到主次分明,才是最符合大腦學習和理解原理的方式。
- 所以,家長在幫孩子制定計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的是孩子精力問題,而不是時間管理。同時還要鼓勵他們多去運動、多聽古典音樂,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讓孩子身體和大腦處於最佳的狀態。
4、內在驅動力。
- 內驅力是孩子們進行自我學習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學霸無一例外都具有強大的內驅力,他們沉浸在學習中,幾乎不會覺得累,還能保持源源不斷的激情。內在驅動力有時候可遇不可求,所以很多家長會通過外部的刺激來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比如獎勵或者懲罰。外部驅動力有時候可以帶來直接的效果,但是不會持久,一旦脫離了父母和學校的約束,孩子們的積極性就可能回到原點。
- 所以,想辦法培養內驅力就顯得極其重要了。家長們要善於挖掘孩子個性的特點和內心喜好,鼓勵他去做事,並且爭取做到最好,這些成功經驗將會成為他以後做事動力的來源。當一個孩子能夠在一件事情上找到自信和目標,就會迸發出很強的學習力。在平時做作業的過程中,儘量讓孩子去主導,而不是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樣孩子才能獲得學習的掌控感,進而轉化成學習內驅力。
4、情緒管理。
- 一個心態平時的孩子,才能做到不被各種誘惑幹擾,專心致志地學習。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困惑就是無法處理情緒問題,比如在家裡鬧情緒,在學校打架鬥毆等等。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有過多的能量,如果不及時發洩出去,會顯得特別不安分。
- 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的處理方式,就是一定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安撫情緒,然後再給出合理的建議。如果一來就批評責備,孩子不但不接受教育,還會產生嚴重的逆反行為。這樣下去,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還可以導致他以後性格上的缺陷。作為孩子的榜樣,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平和解決問題。還要教會他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跟父母或朋友傾訴出來,或者通過運動、娛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5、會玩的能力
- 玩,是孩子探索世界,尋找規律,獲得認知和經驗的重要過程,如果沒有玩,所有知識都來自課本或者別人的經驗,那麼孩子將喪失學習能力、感受能力和創造力。在玩的過程中 ,孩子的思維得到鍛鍊,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世界上有不少偉大的理論和知識都是在無意之中被發現的。
-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保護孩子的安全下,不要過多限制,不要給出各種條條框框的規則。讓孩子盡情地玩,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專注力和學習興趣。
最後,
父母們要永遠記住,知識會過時,但是能力是可以伴隨孩子一生的。
他們現在的成績差,不代表以後的成績也差。
當一個孩子具備上述能力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的成績會慢慢提高上來,培養孩子這條路也會越來越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