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顆原子彈模型落戶高安內幕

2020-12-18 中國江西網

劉裕黑在介紹原子彈模型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世界。在江西省高安市的吳有訓科教館內,就存放著這顆原子彈的實體模型,這個模型是參照第一顆原子彈的實體,按照1∶1的比例製作的。吳有訓科教館館長劉裕黑介紹,這個1∶1比例的原子彈實體模型,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因為保密的原因,直到現在,這個實體模型落戶高安的過程仍鮮為人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1∶1實體模型為何會留在高安?吳有訓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又有怎樣千絲萬縷的關係?原子彈模型是誰製作並通過什麼途徑運送到江西的?19日,參與了第一顆原子彈實體模型落戶江西整個過程的劉裕黑,為我們揭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

  緣起

  一枚郵票引出籌建吳有訓科教館

  「第一顆原子彈實體模型落戶江西,還要從一枚郵票說起。」劉裕黑告訴記者,1988年4月28日,為弘揚中國科學家的愛國精神以及他們對國家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當時的國家郵電部發行了「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一組)紀念郵票」,分別是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與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數學家華羅庚四枚郵票,其中吳有訓是江西高安人。時任高安市文化局副局長兼博物館館長的劉裕黑,當日與高安各界代表50餘人舉行了一個「紀念現代科學家吳有訓」的座談會,併購置了一批四大科學家的紀念郵票。

  正是一枚吳有訓的郵票,讓劉裕黑了解到吳有訓是高安走出的科學家,並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核物理學的開山祖師。這讓劉裕黑十分激動,當天晚上,他在辦公室查找資料,發現科學家紀念郵票中,李四光、華羅庚、竺可楨的家鄉都為他們興建了紀念館,唯獨吳有訓的家鄉——高安還沒有建紀念館。劉裕黑心裡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建一個吳有訓紀念館。但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

  1990年8月1日,原高安縣人民政府召開了由鄧小平同志題寫書名的《吳有訓》一書首發儀式。在這次儀式上,劉裕黑向當地政府提出了在高安興建吳有訓科教館的建議。當年9月,劉裕黑又先後前往華羅庚、李四光和竺可楨的家鄉,了解建館的經驗和籌資辦法。最後,他根據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寫下了興建吳有訓科教館的建議信,連同學習其他省份建館經驗調查報告,提交給高安縣領導。

  1990年10月,中共高安縣委、高安縣人民政府批准了劉裕黑的建議信,並任命劉裕黑為吳有訓科教館籌建辦公室主任。「正是因為要在高安建吳有訓科教館,才有了第一顆原子彈模型落戶江西的故事。」劉裕黑表示。

  遺憾

  吳有訓未親自參與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接到籌建吳有訓科教館的任務後,劉裕黑開始全面徵集吳有訓的遺物、圖書資料以及吳有訓的愛國事跡等等。「在徵集所有與吳有訓有關聯的內容時,發現沒有一件比得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模型有價值。」劉裕黑說,「因為吳有訓作為中國核物理學的開山祖師,沒能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有著完美的遺憾,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

  劉裕黑表示,很多人都知道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等,但卻不知道吳有訓也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模型存放進吳有訓科教館是「為了忘卻的紀念」。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為了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我軍與朝鮮人民軍一度把美軍打得潰逃400多公裡。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關於朝鮮局勢的聲明》時威脅說:「不排除在朝鮮使用原子彈的可能。」隨後,美國幾次三番地對中國揮舞原子彈棍棒,進行威脅恐嚇,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義憤,也激發了中國擁有原子彈的願望以維護和平。

  1962年11月,毛澤東發出了「中國人靠自己研發原子彈的號召」。吳有訓這位中國核物理學的開山祖師,抱著強烈的愛國精神,積極選拔、推薦科技人員,迅速組建隊伍,抓緊開展原子武器的研製工作。按照規定,同時也為了保密的需要,進行原子彈研發的所有人員必須是黨員。為了參與整個原子彈的研發過程,吳有訓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但由於當時吳有訓在國際科學界的威望很高,黨和國家領導人皆認為吳有訓繼續留在黨外,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愛國科學家歸國效力,比入黨更能發揮作用,所以吳有訓沒有入黨,但其學生如錢三強、王淦昌、周光召等全入了黨並進入了保密狀態,參與原子彈的研製。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吳有訓當日20時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節目中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興奮與喜悅,但同時,這又是一個完美的遺憾。因為從他親赴美國考察研究,到出任新中國第一任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後改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並作為中國第一個核科研計劃的制定者,吳有訓做夢都想著能親自參與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但這個願望最後落空了。不過,吳有訓很快就釋然了,因為他的學生們幫他完成了強國夢。

  感動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免費製作

  既然要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模型存放進吳有訓科教館,那就得製作原子彈模型,但是沒有參與原子彈研發的人根本沒有見過第一顆原子彈是什麼模樣,很難進行模型的設計與製作。但劉裕黑從1990年至1999年的9年時間裡,一直沒有放棄把第一顆原子彈模型存放進吳有訓科教館的目標。

  1999年3月,離吳有訓科教館開館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第一顆原子彈模型還沒有一點著落。

  怎麼辦?劉裕黑經過冥思苦想,最後決定去北京尋找高級工程師鄧元梁。對於劉裕黑的來意,鄧元梁表示要取得曾經全面參與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同意,才能把第一顆原子彈的模型製作出來,否則根本不可能。根據鄧元梁的指點,劉裕黑找到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負責人,並說明了來意。該負責人聽說是為建吳有訓科教館製作第一個原子彈1∶1的實體模型,是為紀念吳有訓先生,馬上表示了贊同,並表示全國只此一例,換其他人或做其他用途絕對不授予這個特權。該負責人同時還告訴劉裕黑,製作1∶1的實體模型至少要近6萬元人民幣,劉裕黑為此犯起愁來,因為籌建吳有訓科教館所有的資金全是募捐而來,6萬元一時間成了一個難題。

  無奈之下,劉裕黑想盡辦法找到籌建吳有訓科教館時認識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賀賢土、杜祥琬兩位院士,兩位院士表示可以各捐2萬元。雖然還差一點,但劉裕黑心裡有了點底。之後,他又找到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出人意料的是,研究院被劉裕黑籌建吳有訓科教館的精神感動,最後答應免去6萬元的製作費用,決定製作完成後當作一件特殊的禮物,送給吳有訓科教館。

  運送

  原子彈模型乘火車秘密到江西

  經過20多天的努力,中國第一顆原子彈1∶1的實體模型製作成功。隨後,劉裕黑採用了掛貨品的方式,把原子彈模型用火車帶回了南昌。「現在想想挺有意思的,當時火車站檢查,我就說是普通的一個貨品,他們也信了,讓我順利過關,估計這個與原子彈一模一樣的模型,火車站工作人員也不認識,否則在車上就會引來圍觀。」劉裕黑回憶,從去北京到帶回原子彈模型,整整花去了30天的時間。

  劉裕黑把原子彈模型帶回南昌後,僱了一輛貨車把模型帶回了高安,當時沒有告訴任何人把模型帶回來了,這個秘密直到1999年4月26日吳有訓科教館開館的那一天才揭開,讓許多前來參觀的人大開眼界。

  意義

  展出實體模型讓人們記住歷史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1∶1的實體模型,是吳有訓科教館的一張名片。」劉裕黑向記者表示,很多人沒有見過原子彈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出來背後,蘊含著多少愛國科學家的血汗,還有人不明白原子彈研製出來對保家衛國的意義。通過開放吳有訓科教館,很多市民與學生參觀原子彈模型,在講解員的解說下,輔以圖像再現的形式,不僅使他們明白了這些道理,同時也普及了科學知識,也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

  2000年4月24日—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科學家)率領宋家樹、周毓麟、經福謙、朱建士院士考察團一行9人,專程到吳有訓科教館參觀了原子彈模型並舉行了「吳有訓誕辰103周年」紀念座談會,暢談科教興國。

  吳有訓科教館自1999年4月26日開館以來,還接待了許多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的遊客。許多外國遊客參觀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模型後,對中國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科學家憑著愛國熱情研製出原子彈,表示十分欽佩。

相關焦點

  • 美國轟炸廣島驚人內幕:日本險遭第三顆原子彈(圖)
    小泉藉此次參加原子彈爆炸紀念活動之機指出,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國家,日本將毫不動搖的恪守核武器「三不」原則,堅決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  廣島原子彈爆炸57年之後,英國報刊對當時駕駛飛機轟炸廣島的美國飛行員保羅·提貝茲進行了獨家專訪,首次披露了大量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內幕。
  • 首顆原子彈為何投在廣島?四個備選城市,只有廣島與中國抗戰有關
    1945年8月2日,美軍第二航空隊司令部下達了一個作戰命令:命令8月6日凌晨由美國B-29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實施原子彈轟炸。共有7架B-29轟炸機參與這次轟炸行動,其中大隊長保羅·蒂貝茨駕駛的一架轟炸機為原子彈載機。
  • 美國投向日本的第三顆原子彈失蹤之謎
    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為迫使日本投降,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可事後有人發現,其實美國向日本投了三顆原子彈,光長崎就兩顆,一顆沒有爆炸,最後神秘失蹤。半個世紀以來,美蘇兩個核大國,都竭力設法迴避這個問題,但人們一直試圖想弄明白事情的真相。
  • 美國首顆原子彈研發成功,全國僅12人知情,副總統都被蒙在鼓中
    眾所周知,美國投擲的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和二戰結束的進程。而當世界首顆原子彈研發成功時,當時的美國全國也只有12人知情,不僅僅是當時的參與者很多都不清楚整個工程的情況,不知道他們研製的究竟是什麼,甚至連副總統都被蒙在鼓中。
  • 正所謂鐵打的地球,流水的生命,地球最多能承受幾顆原子彈?
    汶川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3萬顆原子彈爆炸,那麼炸毀一個四川省得到多少原子彈?試問人類有這麼多原子彈嗎?至今為止,目前世界上試驗過的最高威力的核彈就是蘇聯的氫彈,沙皇炸彈,沙皇炸彈的爆炸當量相當於是5000萬噸炸藥,大家要知道的是當初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爆炸的兩顆原子彈,也不過才不到2萬噸左右的爆炸當量,目前世界上也沒有哪一顆原子彈可以毀滅地球,甚至說就算全球所有的原子彈,全部爆炸也不可能將地球毀滅。
  •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叫瘦子,蘇聯的叫南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叫啥?
    像早前各國研究原子彈的時候就給原子彈起了各種各樣的代號,畢竟那時候原子彈算是最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各國都不希望其相關信息洩露。那麼你知道各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蘇美三國的。目前世界上原子彈的使用記錄只有兩次,當時美國用兩顆原子彈促進了整個二戰的結束。
  • 美國為何把原子彈投到長崎而不是東京?原來另有內幕
    美國為何把原子彈投到長崎而不是東京?原來另有內幕。世界近代史上一共發生過兩次規模較大的戰爭。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涉及到了全球範圍內絕大多數的國家。中國作為二戰中受傷害最多的國家這更是一段無法令人回憶的歷史。
  • 原子彈到底有多大?美最新核武體積「驚人」
    「小男孩」原子彈複製模型核彈頭的體積依原理、當量、技術水平不同,存在一定差異,且隨技術進步,體積仍在不斷縮小。比如,1945年8月6日投放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作為人類首顆投入實戰的原子彈,其屬於「槍式」起爆的濃縮鈾彈,在外形上相對「瘦長」些(這也是「槍式」原子彈的共同特徵),「小男孩」原子彈的具體大小為長3米,直徑71釐米,重4.4噸。爆炸當量約1.5萬噸TNT。
  • 是氫彈厲害還是原子彈?看了這個就懂了,怪不得中國還留了幾十顆
    單論氫彈的爆炸需要原子彈去引燃,這一點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接下來我們看個比較,這個比較更能讓大家清楚兩者的差距。  首先是原子彈。我們知道,世界上第一顆公開爆炸的原子彈是在日本廣島引爆的「小男孩」。當時,美軍在廣島上空一萬米的高空扔下,而「小男孩」在距離地面600米的高度就爆炸了。
  • 廣島原子彈投放三天後,日本為何死撐到投放第二顆才宣布投降
    美國總統和政府為儘快迫使日本投降,警告日本:「如果仍拒不接受我方條件,可以預期,毀滅性的打擊將如雨點般從空中打來,地球上從未出現過類似的打擊」,指明要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此前,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置之不理。
  •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叫什麼?中國的原子彈叫什麼?名字讓人意想不到
    在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讓世人為之一震,各國才反應過來世界上出現了一種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紛紛開始投身研究。雖然意識到原子彈的厲害,但真想造出來在那個時候並不容易,要知道當年美國還為此召集了大批優秀的科學家集思廣益,投入眾多人力財力用時三年才完成。不過功夫不負苦心人,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增強了美國的實力。
  • 長崎原本可以避免第二顆原子彈打擊,卻作死失去了三次機會,天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遭遇了原子彈轟炸。這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唯一遭受核打擊的國家。遭受轟炸的城市是長崎和廣島,其中,廣島是第一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城市,所以更為被人銘記。不過,今天要講的是第二個城市——長崎。原本,這顆原子彈可以避免的。
  • 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叫「瘦子」,蘇聯的叫「南瓜」,中國的呢?
    而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研製成功後試爆的那一顆,叫做「瘦子」,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則叫「南瓜」,那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叫什麼? 美國原子彈的名字聽上去也真的是很隨意,因為第一顆原子彈叫瘦子,所以會讓人不由得懷疑後來那顆叫胖子的原子彈是不是為了和它結對。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內幕,為何叫它「邱小姐」?背後故事感人
    原子彈的威力如此之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中國必須也要有自己的原子彈,於是在1955年,中國發出號召動員,隨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原子彈的研究之中。蘇聯如此不顧大國信譽,停止了對中國技術和物資援助,撤走了所有的蘇聯專家,帶走了設備和資歷,頓時讓中國在核武器研究方面陷入「一窮二白」,想要以此阻止中國對原子彈進行研製。蘇聯當時輕蔑地說:「中國沒有蘇聯援助,20年也研究不出原子彈。」
  • 高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熊尚林:熊尚林,革命烈士、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江西高安人,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鬥爭,1935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長徵途中與另外16名勇士強渡大渡河,到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戰役、東徵與西徵;抗戰爆發後,隨115師首戰平型關,後參加冀東民眾抗日大暴動、平西敵後鬥爭,任平北軍分區第40
  • 7日上午,又一位共和國巨星隕落,我國原子彈引爆背後他功不可沒
    7月7日上午,突然傳出一個噩耗,又一位「共和國巨星」隕落,而他就是解放軍原基建工程兵部隊高級工程師王明健,也是首顆原子彈成功引爆的幕後功臣,享年87歲。王明健生於1933年6月,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人,新中國建立後他成功考上中南礦冶學院,1955年畢業,在1961年5月至1964年4月期間,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發明了「簡易煉鈾法」、「受控萃取法」以及中性有機化合物對陰離子萃取劑協同效應等,成功解決了首顆原子彈的燃料問題。
  • 汶川地震能量相當於2萬顆長崎原子彈同時爆炸
    如果是7.8級的話,相當於在那一瞬間,2萬顆長崎原子彈同時爆炸;如果是7.9級,則是33700顆以上。這是一場可怕的災難,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和重大損失是很難估計的。(附計算過程,見文章末尾)什麼是芮氏規模?
  • 首個原子彈為啥投廣島 美國人戰後揭秘 這個城市與中國有關
    1995年,在二戰勝利50周年到來前,日本想要在美國華盛頓搞一場展覽:原子彈轟炸後果展。這場意在日本受原子彈傷害的展覽,最終被叫停了,原因是美國退役大兵的強烈反對。在國會上,一位名叫查爾斯·斯維尼的美國大兵說了句名言:原子彈下無冤魂!
  • 麥克阿瑟曾經在戰場上叫囂,已準備了26顆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
    甚至根據麥克阿瑟的回憶,當時美國已經準備了26顆原子彈,甚至已經開始打算在戰局極端不利的時候就把它們啟用,扔到對手的頭上。但是最終他們還是沒能做出這些事情,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兩個原因。(原子彈是一個讓美國人的盟友都忌憚三分的殺器,圖為美國的原子彈)雖然美國當時軍事實力強大,而且掌握了原子彈製造技術,但是真讓它單挑全世界,美國人可是不敢的。
  • 中國原子彈爆炸功勳隕落,當年一舉破燃料難題
    他就是曾經為中國核武器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深耕中國首顆原子彈燃料領域的科學家——王明健。在那個過去一窮二白的年代,王明健硬是在科學領域殺出了一條血路,首次發明了從礦石中提煉重鈾酸銨,這個鈾生產環節中,重要的中間產品,並辦起了中國第一家水冶廠,解決了困擾原子彈生產的原料問題。他40年間在國防科技領域默默耕耘,為大國重器的生產做出了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