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提示慎吃酵米麵類食品,據「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北方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酵米麵食品。國家衛健委提示公眾,酵米麵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黴變質的原料,雖然通過挑選新鮮無黴變原料,勤換水能夠減少被致病菌汙染的機會,但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類食品。
那酵米麵類食品有哪些?具體包括以下這幾種,一起來看看吧!
一、酵米麵類食品具體有哪些?
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湯圓、河粉等。酵米麵類食品的主要原料有玉米、高梁米、小黃米、大黃米、小米、稗子米等等,用這些粗糧作為原料經過加工發酵而成的民間食品。
在廣西百色、河池地區一帶山區農村常有吃酵米麵(壯族俗稱吊粑,苗族俗稱湯粑)的習慣,由此引發的酵米麵中毒頻頻發生,給人民群眾 健康 造成了嚴重危害。
二、酵米麵食物中毒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中毒潛伏期1~72小時,多在進食後2~24小時內發病。中毒後會感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樣物),輕微 腹瀉 、頭暈、全身無力等。體溫一般不高,少數病人於發病後數小時有中等度發熱。繼之出現肝、腎、腦、心等實質臟器受損害症狀,中毒重的病人可出現皮膚變黃、肝脾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 休克 。有的病人可在發病數日後病情突然加重而死亡,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
三、怎樣預防酵米麵中毒發生?
1、嚴禁用浸泡的玉米、黴變的玉米製售食品;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
2、家庭製備發酵穀類食品時儘量做到吃多少做多少,要勤換水,保持衛生,防止異味產生;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
3、禁止出售、食用變質鮮銀耳;由於進食變質銀耳與酵米麵中毒一致,因此要學會正確辨別銀耳的質量:正常幹銀耳經水泡發後,朵形完整、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黃,彈性好,無異味;變質銀耳不成形、發黏、無彈性,菌片呈深黃至黃褐色,有異臭味。發好的銀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銀耳的基底部。
如果出現酵米麵類食品中毒症狀後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馬上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催吐。
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國已發生此類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