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疾控中心提醒:謹慎食用發酵米麵製品

2020-12-20 騰訊網

10月20日,雲南省疾控中心發布提醒,請市民謹慎食用發酵米麵製品。

近日,黑龍江雞西縣「酸湯子」中毒致9人死亡的消息引起很多人關注。國家衛健委發布提示指出,這是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據了解,2014年7月,雲南文山州也曾發生一起20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的事件,中毒食物為湯圓。醫療衛生人員對剩餘吊漿粑乾粉、生湯圓和熟湯圓以及製作剩餘的吊漿粑等4份樣品進行檢測,結果4份樣品均檢出米酵菌酸。

疾控專家介紹,食品在粉碎、浸泡、加工、貯存等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椰毒假單胞菌的汙染。夏秋季節,潮溼、陰雨的天氣,加之儲存條件不佳,椰毒假單胞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長繁殖並產生米酵菌酸,食用後極易發生中毒。中毒主要表現為上腹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嚴重者可出現黃疸、肝腫大、嘔血、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甚至休剋死亡。

近幾年發生的許多中毒事件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變質鮮銀耳、泡發時間過長的木耳等食品為主,雲南以糯米、糯玉米自製的吊漿粑為主。這些食品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

疾控專家建議,酵米麵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黴變質的原料,雖然通過挑選新鮮無黴變原料、勤換水能夠減少被致病菌汙染的機會,但為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類食品。

此外,發黴食品要及時處理掉,絕不可衝洗或去除黴變部分後繼續使用。選購食品儘量選擇小包裝,不囤積食物。泡發木耳、銀耳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過夜,泡發後應及時加工食用。如果出現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況,應立即催吐並儘快到醫院救治。凡與患者吃過同種食物的人,不論是否發病,一律送往醫院觀察、治療。

相關焦點

  • 雲南也發生過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省疾控提醒:謹慎食用發酵米麵製品
    10月21日,雲南省疾控中心發出預警,酵米麵中毒救治沒有特效藥物,救治難、死亡率高,家庭不要輕易製作酵米麵食品,同時,謹慎食用發酵米麵製品。  據了解,「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經黑龍江警方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為該家庭成員自製,且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為冰箱裡無處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陰涼處。
  • 大慶市疾控中心提醒:學校食堂禁用、慎用這些食品
    大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一、學校師生在校期間,應儘量減少或不去校園周邊用餐或購買零食食用。如需要在校外就餐、購物時,應選擇到持有有效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單位,不到無證小店和街邊小攤就餐、購物。
  • 省疾控專家發布重要提醒
    近日「酸湯子致9人死亡」引發關注 10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提示 2010年至今酵米麵中毒已致84人中毒 應謹慎食用酵米麵類食品 剛剛,湖南省疾控中心專家也發布警示:
  • 雲南省疾控中心:不要混在一起烹飪
    雲南省疾控中心:不要混在一起烹飪   隨著雨季的來臨,雲南又進入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時節。野生菌雖然美味卻也「暗藏殺機」,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哪幾種?加工野生菌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雲南省疾控中心提醒: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發生野生菌中毒了首先應及時送醫。     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獲悉,雲南野生菌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其中存在不少有毒品種,且不易鑑別。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示: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麵類食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示: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麵類食品 2020-10-20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疾控:酵米麵食物中毒不容小覷!病死率高,無特效藥
    酵米麵食物中毒事件在生活中發生率高嗎?該怎樣避免中招呢?濟南市疾控中心專家予以解答。  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為何會引起中毒?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胞菌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毒素。這種病原菌主要在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製品中被發現。其產生的毒素中,有一種就是米酵菌酸。
  • 浙江疾控中心重要提醒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中毒在黑龍江省時有發生,食品因天氣炎熱、潮溼,貯存不當而變質。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為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製品。這些食品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現為上腹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嚴重者可出現黃疸、肝腫大、嘔血、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甚至休剋死亡。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一100%。
  • 【提醒】赤峰市疾控中心提醒: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赤峰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 一、特殊時期出境需謹慎,非必要不出境,不前往有疫情的國家和地區。 二、如必須出境,出境前要掌握目的地國家疫情情況和防控政策,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到達目的地國家後也要堅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 廈門市疾控中心發布進口冷鏈食品加工與食用指引
    摘要:日前,廈門市疾控中心發布家庭採購進口冷鏈食品加工與食用指引,提醒市民多加注意,避免交叉汙染,鼓勵家庭內部使用公勺、公筷。
  • 雲南省疾控中心提醒:流感高發 接診患兒增多 吃普通感冒藥效果不大
    雲南省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雲南疾控」日前發文稱,隨著冷空氣的來臨,病毒也來勢洶洶。現階段已進入兒童流感和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高發期,不少幼兒園、小學的學生出現了發熱、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各大醫院急診科、兒科接診的患者較前期明顯增多。昆明市共有2個流感高發期,一次是每年的5月至7月的夏季,一次是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的冬季。
  • 鶴崗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
    安徽合肥:超市冷凍牛肉外包裝陽性 12月4日,安徽合肥市蜀山區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常態化監測,經市疾控中心覆核,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牛腩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 湘潭市疾控中心發布特別提醒
    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聚集性疫情,湘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以下特別提醒:一、嚴格個人防護市民須科學佩戴口罩,在公共運輸工具、電梯等密閉場所應全程佩戴口罩。商場、超市、市場可拒絕不戴口罩的顧客進入。個人應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
  • 哈市疾控中心發布諾如病毒提醒!
    哈市疾控中心發布諾如病毒提醒!哈市出現多起聚集性疫情哈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注意預防諾如病毒感染▽諾如病毒是能夠引起人類感染性腹瀉的一種常見的病原體食源性傳播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進行傳播。經水傳播可由桶裝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飲用水源被汙染導致。
  • 【擴散】大連市疾控中心緊急提醒!
    為做好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 一、現居住我市,且近14日內與上述地區新冠確診病例行程軌跡有交集的人員、近14日內從上述地區中高風險區域來(返)連人員(尤其是去過天津泰達醫院、上海浦東醫院),請主動撥打市區兩級疾控中心熱線(附後)諮詢,主動向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備相關情況,並按照我市防控措施執行;如出現發熱、咳嗽、腹瀉、乏力等症狀,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及以上級別口罩
  • 福州市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醒
    福州市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醒 2020-06-14 22:20:14  來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近日,北京市連續新增多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截至6月14日15時,北京市按照「三級響應、二級管控」要求,將豐臺區花鄉地區升級為高風險地區
  • 南通疾控中心發布提醒:做好防護 錯峰出行
    本報訊 (通訊員魏葉 記者馮啟榕)昨天下午,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請市民警惕新冠、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意識不鬆懈、做好個人防護,錯峰出行,減少聚集。 在個人防護方面,請市民外出隨身攜帶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備用,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商場、超市等場所要戴上口罩,預防病毒感染。
  • 哈市疾控中心提醒:學校食堂禁用、慎用這些食品
    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學校食堂禁用、慎用這些食品隨著哈爾濱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管理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一、學校師生在校期間,應儘量減少或不去校園周邊用餐或購買零食食用。如需要在校外就餐、購物時,應選擇到持有有效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單位,不到無證小店和街邊小攤就餐、購物。
  • 玉林市疾控中心緊急提醒
    玉林市疾控中心緊急提醒 2020-12-0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吃小龍蝦導致橫紋肌溶解,省疾控:食用小龍蝦要注意,慎喝酒
    省人民醫院醫生提醒,橫紋肌溶解病因複雜,嚴重的可引發急性腎衰竭。湖南省疾控中心近日也發布了提醒,近期,國內陸續報導食用小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候群,吃小龍蝦需要注意相關方面。省疾控中心:吃小龍蝦要洗淨煮透,慎喝酒近期,包括長沙在內的全國多地陸續報導食用小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徵。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健康提示:不要食用野生小龍蝦;小龍蝦烹飪前要清洗乾淨,烹飪過程要燒熟煮透;吃小龍蝦時慎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