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獎項數量、取消一年期評獎,基金評價新倡議動了多少人的蛋糕?

2020-12-20 藍鯨財經

2019年,是我國開展基金評價業務的第十個年頭。

為強化長期評價導向,促進權益類基金髮展,培育基金業長期發展的良好環境,近日,晨星、天相、濟安金信、銀河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上海證券、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和上海證券報等10家基金評價、評獎機構(以下簡稱「評價機構」)共同籤署了《堅持長期評價,發揮專業價值》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基金評價迎來重要變革!

具體來看,《倡議書》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倡議:一是堅持長期評價,樹立長期投資理念;二是提升專業價值,優化基金評價機制;三是宣傳長期投資,引導投資者關注長期收益。

新倡議針對業內存在的熱衷短期排名、獎項漫天飛舞、分類評價標準花樣百出等亂象進行了糾正,重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1、自2020年起,基金評價主要考察三年及以上期限的業績,不對成立不足三年的基金開展評獎,不對成立時間不足一年的基金進行排名,取消一年期基金評獎,引導長期投資理念;

2、不對基金管理規模進行排名;

3、強化基金評獎的專業價值,著力精簡獲獎機構數量,基金獎項寧缺毋濫;

4、不為以「周冠軍」、「月冠軍」等名義開展的短期宣傳活動提供支持;

5、不為未在行業協會備案的機構組織的公募基金行業評獎活動提供支持;

6、優化基金分類標準,對不同類別的基金產品採用與其相適應的評價體系,注重基金的可比性;

7、優化基金評價機制,更多關注基金的長期業績穩定性、投資風格鮮明性等評價指標,充分發揮業績比較基準的作用,注重考察基金的實際投資運作及基金合同的履行情況。

對於上述《倡議書》,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基金業協會」)表示給予支持,將切實加強對基金評價業務的自律管理,與基金評價機構共同落實《倡議書》的各項工作舉措,發揮好基金評價的「指揮棒」作用。

一是著重加強對短期單一指標排名、基金評獎業務的自律管理,重點關注信息披露是否符合法規要求,是否嚴格按照披露的評價辦法開展業務;

二是要求基金評獎機構應在開展評獎業務前將評審方案報基金業協會備案,不符合《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的機構,不得通過公開形式對基金的投資收益和風險或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開展評級、評獎、單一指標排名或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評價活動;

三是督促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會員及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在引用評價結果時,應嚴格遵守《辦法》的要求,不得引用或發布不符合《辦法》規定的機構提供的基金評價結果;

四是督促基金業協會會員應嚴格遵守《辦法》及相關自律規則,對於不符合《辦法》規定的機構舉辦的前述評獎、頒獎活動,不予參加。

相關焦點

  • 證券時報「中國基金業明星基金獎」 評獎理論、方法及數據說明...
    一、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評獎的基本情況(包括但不限於獎項名稱、數量、主辦方、數據或技術支持單位、參選的基本條件);1、評獎概要獎項名稱:中國基金業明星基金獎主 辦 方:證券時報社數據支持單位:晨星資訊(深圳)有限公司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全國人大代表史浩飛:建議精簡以論文數量為代表的科研成果評價...
    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日10時51分訊(特派北京記者 佘振芳 徐焱)今(3)日上午,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重慶代表團「我當代表這一年」專題記者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直言,現在很多評價體系促使年輕人追求虛的、浮誇的成果和獎勵,需要進行改變。
  • 「炒股不如買基金」理念深入人心!十大關鍵詞盤點2019年公募基金業
    自2018年起,監管方面取消了第三方評級機構對貨幣基金規模排名的披露工作,基金行業將市場排名從公募基金管理資產的全口徑排名改為非貨幣基金規模的排名。監管漸趨嚴格,貨幣基金的高增長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九、評級規範化2019年,是我國開展基金評價業務的第十年。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包括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銀河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天相投顧、上海證券、濟安金信、晨星資訊在內的十家基金評價機構共同籤署了名為《堅持長期評價 發揮專業價值》的倡議書。
  • 中國基金業金牛獎評選規則(2019)
    滿足資格認定條件的參評基金數應不少於10隻,該類別獎項才能實際進行評選。附表為參評五大類型基金對應的獎項設置。⑶參選基本條件中國基金業金牛獎對參評對象的規模、期限、合規合約情況作了一系列規定。具體內容詳見後文「2)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評獎的理論基礎、應用的指標體系和方法」中的「⑶各獎項的評選及評選指標體系」,其中對各獎項的參評條件均有嚴格限制。
  • 今年六大電影獎項已推遲或取消,全球電影產業何時走出疫情陰霾?
    據不完全了解,在新冠疫情揮之不散的陰霾之下,截至1月14日,今年已有奧斯卡、金球獎、柏林電影節、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和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等六大電影獎項宣布推遲或取消,還有葛萊美獎等重要音樂獎項推遲,全球電影和娛樂產業前景仍不樂觀。
  • 「愛國榮校基金」倡議人鄭天慧獲「上海交通大學傑出校友思源貢獻...
    會上頒發了「上海交通大學傑出校友思源貢獻獎」,物理與天文學院「愛國榮校基金」倡議人鄭天慧校友成為獲獎者之一。該獎項是對鄭天慧校友飲水思源無私奉獻的精神的表彰,也是對他在母校建設發展過程中給予關注與支持的感謝。
  • 科研評價以論文「論英雄」 為何改不動?
    回顧幾年來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某國家級研究所科研處處長王宏宇十分感慨。「拋棄原有的『論文數數』,設計新的方案就用了半年多時間,真要實施了還要做大量說服、解釋工作,嘴皮子都磨破了。」王宏宇回憶,為了避免激發矛盾,所裡設計了緩慢過渡方案,頭年論文仍是重要指標,第二年開始逐漸淡化;考核結果一開始只公示,等大家適應新評價標準後,再與相關利益掛鈎。
  • 人文學科的評價標準-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採訪人:您認為發表論文的數量在學術水平衡定中應該佔多大比例?     陳平原:這兩者之間是有關係的,數量太少不合適,太多則沒必要。我當年做系主任的時候定了標準,每年統計時,發表多少篇以上的不算。只希望大家一年能發一篇正式論文,且不要求核心期刊。因為作為學者,長久不寫論文是有問題的。而且,人文學科很難有一篇論文定乾坤的。專業不一樣,如研究當代文學能寫很多,但有的專業,比如音韻學,一年能寫一篇就了不起了。此外,之所以不強調核心期刊,是因為評審刊物的制度,在我看來有問題。學術界其實有自己的看法,哪些雜誌比較好,大家心裡是有數的。
  • 天津:節儉節約將作為學生評獎評優重要參考
    ,作為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食堂內新增了很多自選小碗菜,還設置了小份菜窗口;一些葷菜、特色菜還可以稱重售賣,吃多少點多少。學校食堂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按照要求,學校食堂應依據就餐人數變化規律,制訂原材料採購計劃,做到數量準確、品種齊全、安全可靠,避免原材料採購過剩;同時推廣應用學校食堂電子庫管系統,降低庫存損耗。天津職業大學的智慧食堂成為鼓勵師生「光碟行動」的好幫手。
  • 國內10大著名的文學獎項,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雖然說文學是很私密,也很神聖,並不是能夠用獎就能去評價它的價值,但是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如果能夠獲獎,那也是一件好事,這至少說明,自己的創作,不僅獲得了專家的認可,而且獲得了獎之後,還有一筆可觀的獎金,對於作品來身來說,那也是一件好事,可以擁有更高的知名度,這樣也就有更多的讀者,能夠了解到作品。
  • 天津:節儉節約將學生評獎評優重要參考 高校食堂實行「選餐制」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天津:節儉節約將作為學生評獎評優重要參考本報天津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繼團天津市委向全市團組織和青少年發出「拒絕『剩』宴 從我做起」的倡議後,天津市教育兩委今天也公布了
  • 八部劇目角逐五獎項,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在上海...
    9月16日,舞動長寧·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隆重開幕。9月16日- 28日,來自全國的八家院團將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和美琪大戲院進行展演,角逐最終的五個獎項。
  • 與評獎評優掛鈎!天津公布杜絕浪費新舉措
    主播君的話天津市日前公布「制止餐飲浪費的22條措施」,其中,節儉教育納入高校思政課和中小學德育課,而節儉節約也將成為每一個學生綜合測評的重要指標,作為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今後,節儉節約也將作為學生綜合測評的重要指標,作為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按照規定,對嚴重浪費食物且屢教不改的學生,學校將依據校規校紀取消其當年評優評獎資格。對存在嚴重浪費行為且造成不良影響的教師,學校將記入其師德檔案,依法依規取消其當年評優評獎資格。
  • 泛濫的高職院校評獎也該消停些了
    泛濫的高職院校評獎也該消停些了■ 來論據報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日前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從未組織開展或參與過「2020中國職業院校世界競爭力50強」「2020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建設優秀案例50強」等評選活動。
  • 前腳剛被處罰後腳獲評獎 安慶含羞草醫美獲獎引質疑 官方回應
    昨天,該協會負責人表示:評獎時並未把該機構的醫療美容部分放在評選標準內。此外,該獎項評選依據並不是來自消費者的問卷調查,而是美容機構的品牌存在年限,以及培養具有美容資質的從業人員數量。「真不知道這個評獎依據是從哪裡來的。」王女士認為,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不同,因涉及到醫療行為,如果沒有專業的衛生部門認證,不能輕易頒發醫美相關的獎項,否則只會讓本來就分不清兩者之間區別的消費者更加無法辨別。
  • 泛濫的高職評獎該消停些了
    因此,一些機構也就看準了這些院校的「需求」,發布評選邀請,聯繫各高職院校,詢問是否有被評上的意願,順帶如果被評上後,要交組委會多少錢(贊助費,或者參展費、廣告費)。這完全顛倒了評獎機構與參與評獎學校之間的關係。獲獎者非但不能獲得獎金,還要為獎項出錢,說白了,就是「買獎」。
  • 重磅:取消填寫論文期刊影響因子鼓勵發表在國內期刊的論文作為代表作;強調智慧財產權歸中方所有,第一單位為國外單位的論文不能作為代表作
    四是各地各部門要精簡各類科技評獎,注重質量、好中選優,減輕參評負擔,營造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良好環境。精簡提名材料,強化客觀佐證11月2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回顧一年來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的新舉措,並介紹了2020年度科技獎勵改革的重點任務。
  • 動了很多人的蛋糕
    中國的承諾震驚了世界,我們都知道當前全球都在開展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競賽,但實際上全球具有開發能力的只有寥寥幾個國家,而作為擁有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是沒有能力研發新冠病毒的疫苗的,這也讓發展中國家在病毒面前非常脆弱,以及遭遇發達國家和跨國醫藥公司剝削的可能。
  • 被論文綁架的科研評價,為何屢改不動?
    回顧幾年來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某國家級研究所科研處處長王宏宇十分感慨。「拋棄原有的『論文數數』,設計新的方案就用了半年多時間,真要實施了還要做大量說服、解釋工作,嘴皮子都磨破了。」王宏宇回憶,為了避免激發矛盾,所裡設計了緩慢過渡方案,頭年論文仍是重要指標,第二年開始逐漸淡化;考核結果一開始只公示,等大家適應新評價標準後,再與相關利益掛鈎。
  • ...建議擴大「傑青」數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類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出爐
    報告提出的建議有:▲ 增加青年基金項目的資助數量,讓更多處於科研生涯起步階段的年輕科研人員獲得及時資助;▲ 優化重大項目指南形成機制,切實引導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改革結題審查,開展項目績效評價;▲ 進一步擴大傑青項目的資助數量;▲ 加強對傑青項目學科布局的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