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2020-11-06 咿呀心語

文 / 心理諮詢師 咿呀

喜歡我可點上方的關注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聽到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意思是說,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在家庭、生活中,那些經常抱怨、愛表現或者賣慘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人們的關注 ,也更容易獲得一些利益。

哭,是人的天性。人剛出生時,不會說話,不舒服了、餓了、尿了,只能通過哭來表達,用哭來吸引大人。當嬰兒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於是生存的本能會讓嬰兒一不舒服就會用哭來表達 。

當哭、愛哭的技能經常被某一成人使用時,我們可以總結為這是一個「人際交流問題」或「溝通問題」。會哭的人通過哭這一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希望引起更多的人來關注。

在工作中,你周邊是不是總有愛撒嬌、平時說話嬌滴滴的同事,能力可能一般般,但在職場中就是順風順水。

畢業後,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永遠是那些不守紀律、調皮搗蛋的學生。

這樣的事件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會哭鬧的孩子確實比那些乖巧懂事的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度,也更容易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除了人類,自然界也會遵循這一原則。老鷹永遠是先給那些叫的大聲、脖子伸的老長的孩子餵食,而那些叫的聲小或者脖子伸的不夠長的多會出現營養不良,而被優劣生存法則所淘汰。

相對比那些乖巧懂事的,愛哭的孩子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他們明白他們自己想要什麼,也敢於開口去提。通過哭鬧這一方式 ,他們的需求被朋友 、親人、領導、同事所感受到,並會儘可能的去滿足。而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猶如老黃牛一樣,天天埋頭苦幹 ,任勞任怨,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會與他人溝通交流,遇到問題都是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孩子,大家看不到他的好、也不知道他有什麼困難和需求,自然而然的就會忽視了。


愛哭的孩子懂得示弱

愛哭的人經常會給人呈現一種弱者的形象,也能更容易勾起人的同情心和憐憫心,從而能夠讓得到比別人更多的好處。

現在網上經常有一些新聞,吃瓜觀眾不管事情的真相,只要是弱者,都會先給予同情,並認為他們很可憐,他們肯定不是過錯方。

我們在電視劇裡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劇情,男主提出分手時,通常會說,你很好、很堅強,我相信你離開我一樣能過的很好,但她很柔弱、很膽小,沒有我我怕她會想不開。

這就是愛哭的作用。

恰當的示弱,也會讓更多的人能幫助自己。之前有一同事,說話嬌滴滴的,經常讓同事幫忙拿個快遞、搬個東西,幹完後也不忘誇讚幾句,同事們也是樂得其中。

要是換成那種不善於示弱或不善於溝通的,也只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了。

愛哭不是指讓你真的天天去哭,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懂得去爭取自己的利益。如果一個人一味的沉默,沒有需求、沒有情緒、沒有自我、沒有意見,那就如一個隱形人一樣,沒有人能看得到他的價值,沒有人能知道他的感受。

當然,會哭也是一門技術,不是所有的哭都會有奶吃,也不是所有的哭都會被人同情。有沒有奶吃,最終還是需要憑藉自己的個人實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上良好的人際關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會假哭,好處不止這一點
    朋友瑩瑩媽就發現5個月的女兒會假哭,先哭一小陣子,光嚎不掉淚,然後眯著眼看大人反應;要是大人不理她,就繼續假哭,要是還不理她,可就要真哭了,眼淚譁譁地掉,小臉也憋地通紅。為什麼嬰兒會假哭?父母又該如何應對,才能讓假哭不變成真哭呢?
  • 孩子一哭鬧,你就很煩躁,從心理學分析,你為什麼那麼怕孩子哭
    導讀:孩子一哭鬧,你就很煩躁,從心理學分析,你為什麼那麼怕孩子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哭鬧,你就很煩躁,從心理學分析,你為什麼那麼怕孩子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越懂事的人越沒人心疼,而會哭的孩子往往有奶吃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告訴我們要乖,要懂事,大人都喜歡懂事的孩子,你看那誰誰誰,一點都不懂事,也不知道體諒大人,結果誰都不喜歡她,看她以後怎麼辦哦!於是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裡,將懂事這一要求當作聖旨,絕對要遵從,一定不能做父母和老師不喜歡的孩子,慢慢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做任何事都第一時間想到別人會怎麼看自己,從而習慣了隱藏自己的需求。
  • 兒童心理學:為什麼熊孩子哭的時候,你會大腦短路
    家裡有小孩的家長一定都有這樣的感觸,本來想像中帶孩子是個比較美好的事情,但只要孩子一哭我們就慌了神,血壓飆升,大腦中一部分告訴我要去安慰我的孩子,一部分說我是不是應該做點別的什麼。心理學家對此很好奇調查了這項研究,結果發現成年人在聽到小孩子哭的時候確實會有身體上的反應,而且他們不一定要成為父母才會有這種反應。
  • 哭鬧,拒奶,便血,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
    感染科的醫生診斷孩子是牛奶蛋白過敏。接下來的很長時間,這幾個字像噩夢一樣纏著我們一家。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孩子的狀況越來越糟,哭鬧,拒奶,脹氣,每天晚上必須趴在大人身上才能睡著。我和她爸爸晚上無法睡覺,因為要一直抱她。
  • 別輕易讓孩子吃別人的奶,親身經歷告訴你,套路太深了
    可是婆婆根本不顧寶媽的意願,直接就抱著寶寶去隔壁屋吃奶去,還一連吃了好幾次。有次同房的寶媽自大地說:你們孩子真有福氣,我妹妹可是官太太,你家孩子以後肯定很有福氣。自從說過這話後,寶媽再也沒讓孩子去吃奶了,不過人家來餵奶終歸是好心的,寶媽心想可能就是這人比較自大些吧,無論如何,孩子吃了幾次免費奶,自己和婆婆還是真心感謝人家的。
  •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其實這句話你一直都理解錯了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真是一句很經典的話啊,它不僅是說那些會哭的孩子更能夠引起父母之間的重視,更想要表達的是在為人處世中,如果你能夠以弱勢人的話,更能夠激起別人的同情心,從而能夠讓他們對你比對別人更加的恩惠。
  • 苟晶沒錯:「因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苟晶沒錯:「因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最近關注度很高的「苟晶頂替上大學」事件,在之前網絡輿論對苟晶「一邊倒」中,終於真相大白了。只是這次,網絡輿論沒有再「一邊倒」向苟晶。 有些感覺被苟晶騙了的網友,甚至稱:「我要去調查苟晶電商的牌子,以後繞道走!」
  • 今天,你家的孩子哭著不願去幼兒園了嗎?
    孩子們哭著,家長心裡也不好受。曾記得一位臺灣媽媽發布過一條視頻,視頻中爸爸第一次將女兒送到幼兒園,在看到女兒被老師抱走後,抹著眼淚一路哭著回家,而當媽的在一旁不停安慰。於是,我們不難理解:當幼兒園大門打開的時候,早已守候在門口的父母爺奶外公外婆們,為什麼紛紛跑著去接他們的心肝寶貝?
  • 孩子一直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有不少新手媽媽都有一個「世紀大難題」無法解決,那就是寶寶哭了到底要不要去抱他,小益聽到許多媽媽的反饋說,家裡老人說,孩子哭了馬上就抱會把孩子慣壞的,但是作為寶寶的家長,看著孩子哭,又實在是不忍心。孩子出生以後,因為發育還不完善,在沒有學會說話前,哭是孩子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孩子哭就是有所需求,可能是餓了需要吃,也可能是尿布溼了需要換,還有可能是睡前情緒煩躁需要安撫,孩子不會說,只能哭。
  • 一個有關愛的心理學實驗:有奶不一定就是娘
    斯萊特的《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中有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便是史丹福大學哈洛的猴子實驗。堪稱心理學依戀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實證。哈洛的實驗過程以影片方式記錄下來,呈現的景象雖然令人心寒驚恐,卻也凸顯了親密情感對生命的重要。首先,哈洛和他的學生將一群剛出生的小猴子和母親分離,單獨放進籠子裡,籠子裡放著2隻代理母猴,一隻是用鐵絲纏繞成母猴的形狀,冰冷,堅硬,腹部上方有一個鋼製的乳頭,乳頭上有一個小洞,可以讓奶水流出。另一隻母猴是用布做的,柔軟、溫暖,乳房吸不到奶,但笑容可掬。
  • 為什麼一聽到自家寶寶哭,媽媽就會漲奶
    作者:寶寶知道 熱點影像館最近在逛母嬰論壇,看到很多寶媽分享自己的育兒種種事情,看到很多都說到一點,就是聽到自己的寶寶哭,就奶陣了,一言不合就漲奶。這就奇怪了,為什麼聽到自己的寶寶哭才會有奶陣,別人的寶寶哭就沒有奶陣呢?
  • 為什麼孩子一打針就哭,原因從你身上找
    帶你去醫院打針」、「護士拿著針過來了,你繼續哭」,孩子聽到這些話可能立馬變乖,但形成一種心理暗示:醫院是個可怕的地方,醫生和護士是壞人。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懼怕去醫院打針,見到穿白大褂的人也會害怕。就醫前不和孩子說明很多家長覺得,提前告訴孩子要打針,TA會更抗拒。於是乾脆說去遊樂場,把孩子「騙」到醫院。
  • 為什麼孩子越哭越來勁,滿地打滾哄都哄不住了?
    ·李教授是運用精神分析等一系列心理學研究,通過罪犯的犯罪行為及語言,分析出每個罪犯在人生的成長階段,犯罪心理形成萌芽的時候都經歷過什麼?從而來告訴我們,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避免什麼,應該怎麼去做來正確引導孩子。 現在我們的家長很注重教育問題,帶孩子上早教,培優班,特長班。。。。。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石,而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 寧願餓著哭,也不吃媽媽奶?還是親生的嗎?
    孩子不吃媽媽的奶怎麼辦?這是昨天一個粉絲留言問到的。通常情況下,剛從娘胎出來的孩子都會主動尋覓媽媽的RT,也就是第一口奶。讓寶寶的第一口就吃到媽媽的乳汁非常重要。當孩子餓了想吃奶卻發現怎麼都含不到,更別提吃到奶時,就會特別「憤怒」。吃不到就開始哭,越哭越不容易含進去,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是這樣,可以在餵奶前手擠些奶出來,讓乳暈部分沒那麼腫脹,孩子就能吸上了。如果是天生比較短小的,可以借用乳鈍作為輔助,隨著孩子的吸吮牽拉,餵養一段時間後也能稍微好一點。
  • 孩子一哭,家長就心跳加速,感覺難受。育兒專家:孩子哭才是好事
    「寶寶,不要哭了,你看媽媽給你買的新玩具,你看看!」「不要哭了,你再哭的話這個蛋糕就不給你吃了!」「哭什麼哭,都這麼大孩子了,自己做不好還要哭!」「再哭!再哭!我要打了啊!」 可是孩子一直在哭鬧。對孩子物質上誘惑經常在商場聽到這樣的對話,家長在哄孩子,不要哭的話,乖的話給你買這個玩具,給你買這個吃的,等等。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都會選擇物質上的利誘,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對孩子精神上施壓「再哭的話去醫院裡打針!」
  • 斷奶孩子哭了4天4夜,斷奶之路太艱難,斷奶前你需要看看
    都說斷了奶,寶寶和媽媽徹底斷了依戀,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非要吃一口奶,而是習慣了媽媽的味道,依戀媽媽。而無數媽媽捨不得斷奶就是因為捨不得孩子成天哭,那種感覺肝腸寸斷。白天奶粉、輔食吃得非常棒,但是一到晚上吃完奶粉非要吃幾口奶才睡。如果不給吃就開始哇哇哭,有時候小臉憋得紅紅的,我躺在那裡,她邊哭邊爬在我身上,不停喊媽媽。說實話很多時候我就心軟了,又給她吃了,一想她還不到一歲,我有點太殘忍了。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孩子一進幼兒園就哭怎麼辦?
    於是西方人就制定了一個時間標準,比如,客體關係流派,說孩子吃奶至少吃到六個月。其實,這個六個月的時間也是西方為了應對工業革命所劃分的一個時間界限,它並沒有什麼科學性。中國傳統的農村大家都知道,過去的孩子吃奶吃到個六七歲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一個小孩兒只吃只吃六個月的奶,這在農村是不可想像的,哪怕是父母沒有奶,他也會一直給他餵動物的奶一直陪伴他長大。
  • 志三說:今天,你家的孩子哭著不願去幼兒園了嗎?
    孩子們哭著,家長心裡也不好受。曾記得一位臺灣媽媽發布過一條視頻,視頻中爸爸第一次將女兒送到幼兒園,在看到女兒被老師抱走後,抹著眼淚一路哭著回家,而當媽的在一旁不停安慰。於是,我們不難理解:當幼兒園大門打開的時候,早已守候在門口的父母爺奶外公外婆們,為什麼紛紛跑著去接他們的心肝寶貝?
  •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用英文咋說?跟著海綿寶寶學英文!
    >複習直播課知識點複習知識點 1複習知識點 2📖知識點2squeaky/ˈskwiːki/ 象聲詞:咯吱咯吱→乾淨透亮(1東西很乾淨(2記錄很乾淨🔗拓展 咯吱咯吱→澀→失修卻修→「餓了就哭了」→咯吱咯吱的輪子就能得到「潤滑油」→ _________ 你想的對(1(21 海綿寶寶姓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