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斷了奶,寶寶和媽媽徹底斷了依戀,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非要吃一口奶,而是習慣了媽媽的味道,依戀媽媽。而無數媽媽捨不得斷奶就是因為捨不得孩子成天哭,那種感覺肝腸寸斷。
最近鄰居在給一歲一個月的孩子斷奶,她哭訴著告訴我孩子終於斷奶了,整整哭了4天4夜,一個人帶孩子的她,因為沒人幫忙,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她也跟著哭。4天孩子沒睡好,她也幾乎沒合眼。
白天還好點,一到晚上孩子奶癮犯了就開始不停哭。她家孩子不吃奶粉,每天就靠輔食吊著,連續幾天孩子輔食都不好好吃了。整個人看上去蔫蔫的。
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母乳餵養到2歲或以上。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儘量延長母乳餵養餵養時間,儘量自然離乳。
可可馬上一歲了,我一直計劃要給她斷奶,可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有點難。儘管白天大多時候奶奶帶著她,可一到晚上她還是要找媽媽。
白天奶粉、輔食吃得非常棒,但是一到晚上吃完奶粉非要吃幾口奶才睡。如果不給吃就開始哇哇哭,有時候小臉憋得紅紅的,我躺在那裡,她邊哭邊爬在我身上,不停喊媽媽。說實話很多時候我就心軟了,又給她吃了,一想她還不到一歲,我有點太殘忍了。
斷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因為它不僅僅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同時也改變了孩子以往的心理需求習慣。另一方面更考驗媽媽的心理。
最近我也在改變策略,嘗試慢慢斷奶,不再用以前那種比較武斷的方式斷奶了。不僅僅是給孩子一個緩衝適應的機會,也給作為媽媽的我一個調整的機會。
1、一定要有耐心,做好心理準備
斷奶真是一個極其需要耐心的事情。媽媽和寶寶同時需要做好心理準備。一定要提前跟孩子溝通。同時媽媽也要減少擠奶頻率,慢慢減少產奶量。斷奶可能要持續幾天、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直到完全停止母乳餵養,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
從四五個月可以慢慢給孩子說,告訴她為什麼要斷奶,其實別看孩子小,其實他們都懂。孩子很多時候是知道父母在說什麼,只是不會表達而已。
2、在孩子情緒身體好的時候斷奶
孩子出牙期、感冒期間或者不舒服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行斷奶。這個時候孩子身體不舒服,本來就容易哭鬧,再加上本身抵抗力差,強行斷奶會加重孩子哭鬧情緒,所以一定要挑選合適的機會。
3、天氣太炎熱不給孩子斷奶
春秋季節是最佳斷奶時機。天氣太炎熱,給孩子斷奶因為哭鬧、煩躁,孩子很容易上火。天氣涼快斷奶的話,身體本身溫度低,不容易上火。
4、提前一個月做好準備
對於斷奶孩子,家人在提前一兩個月就要做準備。比如孩子不吃奶粉的,就要想辦法讓孩子接受奶粉,把奶粉作為母乳的替代品,先讓孩子接受奶粉,慢慢過渡。
提前一兩個月減少白天餵奶次數,增加奶粉餵養次數。也就是說減少白天母乳餵養次數,接受奶粉後,慢慢減少晚上母乳次數。
我現在的策略就是白天儘量不餵奶,餓了就吃輔食和奶粉,白天她是樂於接受奶粉的。晚上睡前一頓奶粉150毫升,加一點母乳,孩子睡得比較踏實。
5、多陪伴
斷奶期間,孩子會有失落感和煩躁感,爸爸媽媽多進行陪伴,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慢慢陪寶寶度過這段時間。
6、家人一起來幫忙
孩子斷奶比較困難,這時候需要家人協助。減少孩子對媽媽的依戀,家人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分散孩子注意力,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關心。
不要把這件事全部丟給媽媽,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
斷奶之前最好讓寶寶逐漸接受奶瓶,可以嘗試先從奶瓶餵母乳開始,每天增加餵奶瓶次數,直到孩子完全接受配方奶。
接受可以用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進行緩慢過渡,直到孩子完全接受奶粉。
很多孩子白天接受奶瓶,晚上死活不接收奶瓶,這是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母乳,這種情況建議從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睡眠能力開始,打破孩子吃奶和睡眠之間的直接聯繫,戒除奶睡的習慣。如果寶寶晚上醒來,可以嘗試用奶瓶代替親喂。
孩子輔食吃得不好,媽媽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改善。因為除了本身由於戀奶造成的不好好吃輔食的寶寶外,斷奶後不一定孩子會欣然接受輔食。
白天多帶孩子出去轉轉,多爬行、多鍛鍊。確定孩子餓的時候再餵輔食,輔食製作要多樣化,注意食材搭配等。
總之,斷奶需要一個過程,不要用直接在rt上塗辣椒這類方法,太激烈的方法孩子不願意接受,也會適得其反。看著孩子成天哭鬧,對大人也不是一件好事。
最後祝願每個媽媽都能如願斷奶成功。
我是可可媽媽,一個專注研究兒童心理學及早教領域的全職寶媽,每天分享育兒故事,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