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為何大詩人都忌諱它

2020-12-19 美詩美文

要讀懂成千上萬首古詩詞到底難不難?筆者的回答是: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一切要看大家遇到的是什麼樣的詩人。

遇到像白居易這樣「平易近人」的,那就容易,畢竟詩魔一生寫詩追求的就是好懂,為了寫出通俗易懂的作品,人家經常念詩給不識幾個字的老人聽,對方若是聽不懂他便改。若是遇到像辛棄疾這樣愛「顯擺」的,那就難,詞中之龍以好用典故著稱,當年他的一首《破陣子》,共6句用了6個典故,沒點水平要讀懂是真的費勁。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句很多人以為讀懂了,但事實上卻並不一定理解透了的詩。1100多年前,大詩人杜牧寫了首七言絕句《泊秦淮》,詩是這樣的: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詩的經典程度不用多說,年年入選中學課本,很多人背得是滾瓜爛熟。詩的最後一句「隔江猶唱後庭花」很多人也大概知道意思,指的就是那些賣唱的歌女不知什麼叫失國這恨,隔著江還在唱著後庭花曲。那麼詩中的「後庭花」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商女唱它就不對呢?

事實上,「後庭花」這個曲不只是杜牧忌諱它,唐代的很多大詩人都是如此。李商隱當年寫了一首名叫《隋宮》的七言絕句,也用到了這3個字來諷刺晚唐的腐朽,詩豪劉禹錫的《臺城》也是一樣。這就讓人很不解了,這唐代大詩人如此忌諱和嫌棄的曲子,到底唱了什麼?

其實後庭花的典故源自陳後主陳叔寶的一首詩,名為《玉樹後庭花》。陳叔寶是個昏君,在位時整日花天酒地、荒廢朝政,導致陳朝為隋文帝所滅。在陳滅前不久,陳叔寶仍醉心聲色,寫下了這首《玉樹後庭花》,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到底寫了什麼?

《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是一首樂府民歌體,說實話寫得挺「豔」。前兩句由高閣大殿芳草樹林來引出貌美的妃子,這些妃子個個有著傾城的豔質。三、四兩句用窗外的春光與閣內的嬌美之笑對比,搖曳生姿。五、六兩句用了兩個絕妙的比喻,一個是臉似帶著露水的花兒,一個是姿態如流光玉樹般秀麗。最後兩句以花作比,替女子們感慨青春不再。讀完這首詩大家就明白了,這「後庭花」是一語雙關,既是指後宮種的花朵,也是指代美人。

說實話,論遣詞和意境這首詩寫得水平是很高的,是宮體閨怨詩中的精品。詩中的數個比喻、反襯手法的運用,哪怕是拿到盛唐也不落伍。所以這首詩若是個普通詩人所寫,定是會受到不少名家的點讚的,錯就錯在陳叔寶是個君王,而這首詩又是在陳朝岌岌可危時所寫,這就更為人所不齒了。後來這首詩也就成了一曲亡國之音,為後人所忌諱。

了解完這個典故其實筆者是很佩服古人的想像力的。陳後主能看到花想到人,又以花喻人,有想像力;後人讀到這首詩,便聯想到陳朝滅和這些豔麗的詩作脫不了關係,並衍化出「後庭花」這一常用典故,也是夠有想像力。好了,現在大家讀透了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了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隔江猶唱後庭花」詩句中的「後庭花」,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句詩是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夜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是晚唐詩人,他所在的時代,唐朝已經開始衰敗,很多藩鎮擁兵自重,而中央無能為力。杜牧雖然非常關注政治,可是也無能為力。
  •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啥意思,為什麼都說寫得好?
    如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都說「隔江猶唱後庭花」寫得好,但卻沒有細講好在哪裡?其實它就好在「後庭花」所含有的典故上。說到典故,它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和精神的載體之一,還是古代詩歌中最常用的一種創作手法。但凡出現在詩歌中的典故,無不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寓意。杜牧詩中的「後庭花」亦是如此。
  •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是什麼意思?不是你想的那樣啊
    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詩詞全部為: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詞的大致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的砂礫之上。傍晚,我把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一個靠近酒店的地方。
  •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多數人不知道!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的來頭相當之大,乾隆皇帝的老師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把這首詩點評為唐朝詩人七絕壓卷之作。後庭花,詞牌名,又名「玉樹後庭花」「海棠花」。以毛熙震《後庭花·輕盈舞伎含芳豔》為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但是看到《後庭花》常常容易心生歧義,容易讓人想到當下網絡汙汙的流行語,其實此後庭非彼後庭,說起來頗有來歷,它指的是南北朝時期亡國之君陳後主所作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點擊標題下藍字「語文360網」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泊秦淮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一個「猶」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憂慮之情。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玉樹後庭花》的歌聲,聽著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後兩句對只知徵歌徵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歷景為鑑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諧統一。
  • 詩詞賞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千古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其中「商女」是指什麼?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人稱「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所寫的一首《泊秦淮》。這首詩是杜牧在著名的煙花之地秦淮河上看到「燈影婆娑,歌舞昇平」的情景,其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成為了成語「醉生夢死」的一個經典的腳註。在這兩句詩當中提到的那個「商女」究竟是指的那種女子呢?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
    泊秦淮【唐】杜牧yān lǒng hán shuǐ yuè lǒng shā ,煙籠寒水月籠沙,yè bó qín huái jìn jiǔ jiā 。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孫愈老師來給大家解釋解釋: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到了夜晚,船隻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還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 「後庭花」是指什麼花?知道的舉個手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杜牧的絕句,可謂是傳唱千古。這首詩通俗易懂,但是在現在網上一些的釋義扭曲下,一些人看到「後庭花」三字常常容易心生歧義,容易讓人想歪。後庭花三字並不是詩人杜牧原創,它指的是南北朝時期亡國之君陳後主所作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庭花背後有什麼故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這首詩許多人都耳熟能詳,其中的後庭花是指南朝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後泛指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是什麼曲子,怎麼被比喻成亡國之音了呢?後庭花,本是江南常見的一種花,因多在庭院中栽培,故被稱為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時,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樂府民歌喜歡選用一些常見的花名,作為曲牌名,玉樹後庭花就被選中,因此 《玉樹後庭花》又成為了一種曲牌名,它成為亡國之音,要從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說起。
  • 抖音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什麼歌 泊秦淮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什麼歌 泊秦淮完整歌詞介紹 2019-05-31 11:42:09來源:愛秀美
  • 樂府《玉樹後庭花》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創作背景「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這種花生長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使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 《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來是樂府民歌中一種情歌的曲子。南北朝陳朝最後那個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填上了新詞,詞為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陳叔寶窮奢極欲,沉湎聲色,是一個典型的昏君。
  • 別往歪處想,「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到底啥意思?
    晚唐詩人杜牧最著名的唐詩,應該就是那一首《泊秦淮》。其中最著名的詩句,當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人解讀這首唐詩,主題非常明確,那就是以此來諷刺晚唐統治者沉醉於享樂,而不顧唐王朝所面臨形勢的岌岌可危。
  • 《玉樹後庭花》:「樹」是什麼樹?「花」是什麼花?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自杜牧將「後庭花」定調為「亡國之音」,古今大體附議。若撇開陳後主,單論《玉樹後庭花》,不敢說是上乘之作,但估計也差不到哪兒去。事實是,我們在對「亡國之音」嗤之以鼻的同時,有幾人敢保心底不羨慕「一顧傾城,再顧傾國」之姿色?不神馳「凝嬌不進,含笑相迎」之風情?不嚮往「似花含露、玉樹流光」之美態?
  • 觀唐絕句101-105 燈火秦淮千萬家,新詞不唱後庭花
    觀唐絕句102秦淮懷古(用杜牧泊秦淮韻)@老街味道燈火秦淮千萬家,新詞不唱後庭花。年年紫燕雙來去,煙水迢迢浪裡沙。...........杜牧(803—852) 字牧之,排行十三。名號太多,一一道來,因祖居長安下杜樊鄉(今陝西長安縣東南),稱「杜樊川」;嘗為淮南節度府掌書記,稱「杜書記」;曾官司勳員外郎,稱「杜司勳」;官至中書舍人,稱「杜舍人」;開元中曾稱中書省為紫微省,稱中書舍人為紫微舍人,故又稱「杜紫微」;世人為區別於杜甫,又稱之為「小杜」。
  • 杜牧曾寫過一首詩,至今仍家喻戶曉,可沒有幾個人能明白詩的含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想必大家對於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一定很熟悉吧,尤其是裡面的這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麼多年來更是家喻戶曉,雖然大家都知道這首詩,但是這裡面的商女和後庭花大家知道它講的到底是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歷史那些事,《玉樹後庭花》,陳的滅亡
    陳頊打算出宮,中記室毛喜急忙對他說:「殷不任傳達的並非皇太后之意,你該奏報,澄清真偽。一旦出宮,定如當年曹爽一樣被人控制。」於是,陳頊一面宜稱有病,一面派毛喜人官面見皇太后,皇太后說:「伯崇年幼,重任需委任二郎,免除二郎職務,非我主意。」毛喜報告陳頊,陳頊立即逮捕劉師知,進宮晉見太后、皇帝,指控劉師知罪狀,當夜就逼劉自殺。王暹也同時被殺,到仲舉貶為金紫光祿大夫,從此.政權全歸陳頊。
  • 小學生必背丨杜牧最著名的詩不是《清明》,還有很多都是千古絕唱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是晚唐著名詩人,他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既有晚唐時代風格的烙印,又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在晚唐詩壇中獨樹一幟,是晚唐詩歌的一座高峰,取得了很高的文學藝術成就,一向享有盛譽。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