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詩的來頭相當之大,乾隆皇帝的老師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把這首詩點評為唐朝詩人七絕壓卷之作。
後庭花,詞牌名,又名「玉樹後庭花」「海棠花」。以毛熙震《後庭花·輕盈舞伎含芳豔》為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
但是看到《後庭花》常常容易心生歧義,容易讓人想到當下網絡汙汙的流行語,其實此後庭非彼後庭,說起來頗有來歷,它指的是南北朝時期亡國之君陳後主所作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
詩歌寓情於景,感情含蓄又富有感染力,頗具匠心的敘事分明是在抒發深切憂慮的傷國情懷。其意非在責商女,而是在嘆南朝之亡、唐朝之危。
因此《後庭花》象徵著昏庸迂腐的靡靡之音。作者在此表達對唐朝低迷消極氛圍以及藩鎮擁兵自重的堪憂,賣唱的歌女不懂得什麼叫亡國恨,仍隔江唱著這首後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