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農村裡的老人,飯後總喜歡圍在一起談天說地,而在他們的談論過程中,總會時不時地說出幾句在農村流傳許久的老話,如「樹挪死,人挪活」就是其中一句,看似簡單的話語,似乎蘊含著深刻的處事道理。那麼,農村老人常說的「樹挪死,人挪活」,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

【農友甲的看法】
首先是樹挪死,一棵樹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和氣候,土質,如果把這棵樹挪到另外的地方,很可能會不適應那裡的溫度和氣候、環境、土質,會由此死亡。而且一棵樹挪到另外的地方,很可能會傷樹根,成活率不高。但是在現在來說,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句話不太適合了。因為現在很多的樹都是從別的地方移栽過來的,也活了很多;

接著是人挪活,指的是人在一個地方生存不了,可以換個地方去生活,可能會生活的非常好。比如做生意的,這個地方做生意不行了,就去別的地方做生意,有的人一下生意就做的紅紅火火!上班也是一樣,這個廠子賺錢少,到工資高的廠子去上班,發現也不錯,工資還高了不少。再舉個例子,農村生活不下去的農民,去城裡打工、做生意,有的在城裡買了樓房,有了自己的公司。如果他們還繼續在農村,很可能沒有他現在的生活狀態,更沒有現在的公司。

綜上所述,「」樹挪死,人挪活」,寓意就是指我們做人不要固步自封,這個地方不能生存,就換個地方。換個地方生活,可能會有更好的生活等著你!人的生命在於運動,人生應該保持動態,不必安於現狀,與其屈辱的生活,不如奮起而一搏!

【農友乙的看法】
「樹挪死」是指不要輕易移栽樹木,否則很容易致使它枯死。因為樹木的生長,主要是靠根系從土壤中吸取養分,在移栽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傷到根部,那樣樹木就難以成活了。並且,不同的樹種,它生長所需的土壤成分和溫度環境是各有不同的,如果移栽後的環境和適應樹木生長的環境相差太大,樹木也難以成活。當然,現在的園林種植技術越來越先進,樹木移植的成活率也較之以往高出很多。也有樹木在一地生長不好,移植後長勢茂盛的情況也大有存在。但總體上來說,在適宜的環境下,樹木的生長總是相對靜止更好,頻繁的挪動總是會對它不利。

「人挪活」是指轉變一下思路、方法、或者工作環境,嘗試一下新的開始,也許就能突破原來死氣沉沉,毫無進展或前途的局面。人在沒有出路的時候,不能死盯著一處不放,關鍵時刻要懂得挪一挪,至於何時挪,怎麼挪,這都得有個考量,有個規劃,而不是隨隨便便改變一下就能「挪活」了。「人挪活」並不是簡單的改變,而是一種變通,它需要的是思想、思路、觀念等全方位的綜合分析,得出一個最佳的「挪活」方式。或者是改變原有的生活或工作狀態,或者是改變原有的生活或工作環境。

但很多人會有這種做法:當某項工作做得稍不如意時,或者短時間內沒有達到預期的工資,在沒有充足經驗和資歷的前提下,就輕易的、頻繁的換工作,換單位,以為這就是「人挪活」,其實卻是每次都是幾乎從零開始,毫無進展,這樣的挪動反而是對自己非常不利的。與其如此,還不如在原來崗位上踏實勤奮的工作,等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足夠的技術,機遇就會越來越多,那時挪動才會對自己更有利。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情況下,對於「樹挪死,人挪活」這句話我們應該區別看待,而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