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你佔了幾條?

2020-09-05 金博瑞教育


孩子最害怕什麼?

玩具丟失了?


還是好吃的沒有了?


都不是,孩子最擔心、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父母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

平常多了解一些孩子擔心的事情,日後不要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以下是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為人父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01.

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


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裡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02.

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


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幹你不希望他幹的事,也不去幹你想讓他幹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


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03.

對孩子偏心


2013年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後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女。

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願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32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餘光裡,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遊……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


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後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

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

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04.

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多是因為學習而起。


父母經常會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學習;


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麼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


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


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後,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的,就要認真地承諾、負責任的兌現。


05.

不耐心解答孩子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有些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發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度。


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媽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另外,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就算是接收到了錯誤的答案,孩子也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有時間作藉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藉口,不應該成為理由。


如果爸媽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後向寶寶說明自己現在確實沒有空,並向寶寶承諾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


好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


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於思考,愛動手,求知慾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常為提出問題而自豪。


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好的作用。


06.

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係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夥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於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孩子的朋友。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


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於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


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並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係中一種最基本的關係,要尊重孩子根據雙方意願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


07.

總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裡,有時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源自於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


但是,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於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


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08.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有些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

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們最頭痛、恐懼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作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我們應該為孩子營造友愛、輕鬆、寬容、民主和活潑的家庭氣氛。

相關焦點

  • 父母讓孩子恐懼傷心的8種行為,你佔了幾條?
    都不是,孩子最擔心、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父母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平常多了解一些孩子擔心的事情,日後不要再傷害了孩子的心。以下是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為人父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 孩子的智商高,身上大多有這10大特徵,父母不妨看一下孩子佔幾條
    一個孩子的智商高,身上大多有這10大特徵,父母不妨看一下孩子佔幾條1.比較獨立,有自律意識如果一個孩子比較獨立,遇到事情才想到自己解決,而不是一點承受能力都沒有,遇到問題都推給父母,再加上孩子還有自律意識,做起事來懂得做計劃,那一般這類孩子是很容易做出一份來的。2.
  • 孩子最怕父母做的9件事,每件都影響孩子的成長,你做過幾件?
    寶寶是父母的心頭肉,同樣,父母也是寶寶最親近、最為依賴的人。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寶寶,而且寶寶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也弱,如果父母不注意,無意中做了些讓寶寶感到害怕的事情,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甚至在寶寶長大後依然留有陰影。
  • 孩子被寵壞的8大表現,父母快看看自己家孩子佔了幾條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受到家人的寵愛,可如果一味寵愛下去,不去幫孩子樹立規矩,不訓練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時間長了,不僅會對孩子成長不利,還會讓父母自食其果。那麼,孩子怎麼就算被寵壞了呢?看看以下孩子被寵壞的10大表現,父母來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家孩子中了幾條吧。
  • 培養孩子專注力,父母不應該做6件事,父母多做5件事提高專注力
    專注力不僅只是孩子的事,跟父母也有很大的聯繫。那父母在於孩子的過程當中做了哪些不該做的事情,幹擾了孩子的專注力呢?父母不應該做的6件事1)批評有些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的父母,總是喜歡批評孩子寫的不好,坐姿不好
  • 九力小課堂:父母讓孩子恐懼傷心的8種行為,你佔了幾條?
    以下是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為人父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這樣幾種可能: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大哭起來,不會再幹你不希望他幹的事,也不去幹你想讓他幹的事。
  • 產婦分娩後,護士會「偷偷」對新生兒做7件事,你知道幾條?
    文|小不點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很多孕婦在進產房之前都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早點見到自己的寶寶了,但是在很多醫院,產婦分娩之後,是不能第一時間見到寶寶的,因為護士還要「偷偷」對寶寶做7件事,你知道幾條呢?1、剪臍帶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他們是依靠胎盤和臍帶與孕婦保持營養輸送,但是等到寶寶出生之後,臍帶的作用就已經消失了,因此第一件事就是剪臍帶,臍帶剪斷之後進行簡單的包紮,有些人一聽到剪臍帶就覺得很疼,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說,臍帶附近的神經非常少,他們幾乎是感覺不到疼痛的。
  • 父母最不能在孩子面前做的四件事!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杆,是孩子心理髮育的影響指針。 父母之間有些事,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做,比如表示恩愛、互相呵護、關心。但有些事,卻絕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做,必須要避諱孩子。 孩子的心靈既敏感、又脆弱,孩子的觀察力和認識能力是很強的,往往超出大人的想像範圍。
  • 父母做的這6件事,會讓孩子感覺到無助和害怕,父母一定要注意
    但事實這種觀念卻導致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做父母的正在做無數令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正在親手把孩子推離自己。孩子害怕父母做的6件事,很多父母都在做,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父母一對孩子吼叫,孩子就覺得父母不再愛自己了,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其實比起吼叫,還有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吼叫是最笨最不起效果的辦法。說到底,父母吼叫也是對孩子缺乏耐心和愛心的一種表現。孩子年幼,犯任何錯誤都是可能的,父母需要的是耐心的勸說和指導,而不是用大喊大叫來把孩子推向深淵。孩子害怕父母不歡迎不接受自己的朋友。
  • 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引以為傲,卻會讓孩子覺得丟臉,你做過哪件事?
    可是,有的母親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母親卻並不在意自己的行為,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什麼不可做都不知道。也許媽媽會覺得,「我是你媽媽,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但是卻很難意識到,父母的這種做法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傷害。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引以為傲,卻會讓孩子覺得丟臉,你做過哪件事?
  • 孩子優不優秀,取決於父母有沒有做過這三件事
    1 隨意打斷孩子,「好心辦壞事」 我見過不少父母在孩子做作業時,喜歡突然說這麼一句話: 「寫作業寫累了吧,先來喝口水(吃個水果)再寫吧!」
  • 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的確,不獨立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自在。可偏偏我們中國父母最喜歡包辦一切。因為愛,也因為省事。小時候,孩子不會穿衣,父母寧願每天花時間幫他們穿戴整齊,也不願意去教會他們自己穿;孩子不會自己吃飯,父母就每天花幾個小時去餵他吃;孩子鞋帶鬆了,父母的下意識行為永遠是蹲下幫他們系好,而不是告訴他自己弄。
  • 985學生:高中畢業後,最讓人感到後悔的4件事,你有幾條中招?
    現在回想起那一段的時光,有時還是會不禁感嘆,那麼在高中最讓人感到後悔的事情是哪些?今天就給大家來盤點一下,看看你有幾條中招?至於輔導書使用統一給回復,《瘋狂600》(福建師範大學發貨)就可以,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
  • 最易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三件事,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做
    導讀:最易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三件事,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易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三件事,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總和你頂嘴?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
    實際上,這些想法都是不客觀的,唯有我們先從自身找找問題,反省反省,才能區分孩子到底是具備獨立思維,還是不尊重家長?孩子總和你頂嘴?往往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1、父母「孩子就是一切」的觀念我們想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為何會頂嘴?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在發洩不滿情緒,我們首先要接收這種情緒,然後再根據背後表達的訴求,給予正確引導。
  • 父母,最不要在孩子面前做的四件事!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杆,是孩子心理髮育的影響指針。 父母之間有些事,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做。比如表示恩愛、互相呵護、關心。但有些事,卻絕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做,必須要避諱孩子。
  • 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下面5件事
    孩子肯定會說,你們都可以玩手機,為什麼我不能?對啊,為什麼不能呢?如果父母想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那自己就要約束自己,給自己規定哪一段時間玩手機,哪一段時間不玩手機。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父母就要反省一下,你們平時在家喜歡閱讀嗎?可以試一下,晚飯過後,爸爸媽媽都拿起書在客廳裡面認真地看書,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好奇,書真的有這麼好看嗎?
  •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
    13件事第一件事:他們絕不懷著受害者心態養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經常覺得自己的原生家庭讓你變成自己不滿意的樣子,自己是很不幸的,然後也認為沒有辦法變得更好,你潛意識裡的信念不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那麼這樣的心態養育孩子只會讓你和孩子一直生活在迷茫和痛苦中。
  • 育兒分享丨父母在無意間最傷害孩子的9件事,你中了幾條?
    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父母的言行舉止,時刻在影響、教育著孩子!父母不僅是孩子人生中最親密的人,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人,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表現出來的,卻並不一定是愛。生活中,父母的這些行為,可能會傷到孩子。
  • 「報恩型」孩子都有以下特徵,這是媽媽的福氣,看看你家佔了幾條
    導讀:「報恩型」孩子都有以下特徵,這是媽媽的福氣,看看你家佔了幾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報恩型」孩子都有以下特徵,這是媽媽的福氣,看看你家佔了幾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